動作觀察療法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動作觀察療法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動作觀察療法 缺血性腦卒中 鏡像神經(jīng)元 上肢運動功能 康復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討動作觀察療法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研究其對運動相關皮質(zhì)的影響。方法將4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程≤6個月)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如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物理因子治療等,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輔以動作觀察療法,治療20min/次,2次/天,5天/周,共治療8周。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采用Fug-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數(shù)(BI)對2組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能力)進行評估。在治療前對2組患者進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檢查,并對治療結束后繼續(xù)動作觀察訓練2個月的9例患者再次進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檢查。結果①觀察組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的上肢FMA評分分別為(15.10±4.02)分和(28.00±7.89)分,而對照組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的上肢FMA評分則分別為(14.55±5.83)分和(21.95±5.99)分,經(jīng)組內(nèi)比較治療8周后兩組的上肢FMA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觀察組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的BI指數(shù)評分分別為(60.75±13.10)分和(76.50±11.36)分,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的BI指數(shù)評分分別為(55.00±13.37)分和(65.50±12.96)分,2組BI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組間對比,治療8周后,觀察組上肢FMA評分的提高值大于對照組上肢FMA評分的提高值(P0.05);而治療8周后兩組BI提高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④頭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雙側中央前回、頂葉及輔助運動區(qū)的激活程度明顯增加。結論基于鏡像神經(jīng)元理論的動作觀察療法可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提高ADL能力,并且能引起大腦皮質(zhì)興奮性的改變。
【關鍵詞】:動作觀察療法 缺血性腦卒中 鏡像神經(jīng)元 上肢運動功能 康復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3.3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0
- 一、臨床資料10-11
- (一) 研究對象10
- (二) 納入及排除標準10-11
- 1. 納入標準10
- 2. 排除標準10-11
- 二、治療方法11-16
- (一)、治療方案設計11-12
- 1. 常規(guī)康復訓練11
- 2. 動作觀察療法11-12
- 3. 對照組訓練12
- (二)、療效評定量表及方法12-15
- 1. FMA運動功能評定量表(上肢部分)13
- 2. Barthel指數(shù)評定13-14
- 3. 隨訪14
- 4.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檢查14-15
- (三) 統(tǒng)計學處理15-16
- 三、結果16-20
- (一) 臨床病例收集結果16
- (二) 量表評定結果16-17
- 1. 上肢FMA運動功能評分比較16
- 2. 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16-17
- (三) 隨訪結果17
- (四)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果17-20
- 四、分析與討論20-25
- 五、小結25-26
- 結論26-27
- 參考文獻27-30
- 附圖30-33
- 致謝33-34
- 文獻綜述34-43
- 參考文獻40-4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晶;曾明;金敏敏;楊美霞;崔堯;朱美紅;施明;李亮;顧旭東;;動作觀察療法對亞急性期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年09期
2 吳華;顧旭東;時美芳;吳彩虹;朱美紅;金妹;王偉;;虛擬現(xiàn)實技術結合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4年01期
3 王維;馬躍文;楊巍;;鏡像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響[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4 崔穎;孫玉倩;汪鳳蘭;洪波;陳志全;李衛(wèi);尚秀娟;;活動分析法結合鏡像治療對腦卒中患者康復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3年21期
5 劉艷;毛善平;陳光希;張兆輝;文靜;曾非;;鏡像神經(jīng)元理論在腦梗死患者上肢關節(jié)運動康復治療中的應用觀察[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13年03期
6 鄒智;張英;王珊珊;廖維靖;;鏡像治療結合任務導向性訓練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1年09期
7 張洪翠;于大君;劉志華;李鐵山;;鏡像療法對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康復療效的觀察[J];中國卒中雜志;2011年05期
8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0年02期
9 朱琳;賈曉紅;劉霖;王世云;楊勝榮;宋為群;;運動想象對卒中后偏癱患者手功能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9年09期
10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年06期
,本文編號:951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95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