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en卒中風險評分對首發(fā)缺血性卒中患者第一年復發(fā)風險的預測效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01:03
目的評價Essen卒中風險評分(ESRS)對首發(fā)缺血性卒中患者第1年復發(fā)的預測效果。方法前瞻性連續(xù)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神經內科以首發(fā)缺血性卒中收入院的患者915例,隨訪至2019年12月。排除重復納入3例、空號6例、非缺血性卒中4例、出生日期缺失1例、外周動脈疾病史缺失1例、心臟病史缺失7例、失訪109例,最終完成隨訪者784例納入本研究。根據(jù)ESRS量表,分別對條目中的年齡、有吸煙行為、確診高血壓病、確診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確診其他心臟。ǔ庑募」K篮托姆款潉樱、確診外周動脈疾病、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缺血性卒中病史,共8項條目進行計分,總分為9分。以ESRS <3分與ESRS≥3分,分別將784例總體患者和剔除心房顫動的731例患者分為復發(fā)低風險組和復發(fā)高風險組。根據(jù)改良ESRS量表(刪減了年齡、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外周動脈疾。┑5項條目進行計分,總分為5分。以改良ESRS <2分與改良ESRS≥2分,將784例患者分為復發(fā)低風險組和復發(fā)高風險組。對完成隨訪者與失訪者的基線特征進行比較;對比分析依ESRS和改良ESRS進行...
【文章來源】: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20,17(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調查方法及評價標準
1.3 ESRS量表評定及研究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基線特征比較
2.2 首發(fā)缺血性卒中不同風險組患者第1年復發(fā)率比較
2.3 卒中風險評分的預測效果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纖維蛋白原和Essen評分法及聯(lián)合應用評價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早期發(fā)生腦梗死的風險[J]. 侯凌波,喬利軍,張新春,陳茹,牛昱光,黃燕,郭建文.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06)
[2]艾森量表和精簡的艾森量表預測中國非心房顫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復發(fā)的準確性[J]. 付廣榮,員偉強,陳培豪,林嵩藝,李根玉,張彥芳,田紅軍,賀力男,郭愛武,伊敬東,王志勇,杜麗欣,張佳麗,李建梅,許素娟,吳紅恩,翟曉薇,張偉,高麗,楊麗梅,付寶忠. 中國卒中雜志. 2011(08)
[3]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析[J]. 李立新,李琳琳. 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0(02)
碩士論文
[1]ESRS聯(lián)合腦血管評估預測非心源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再發(fā)風險分析[D]. 莊育宣.復旦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55083
【文章來源】: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20,17(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調查方法及評價標準
1.3 ESRS量表評定及研究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基線特征比較
2.2 首發(fā)缺血性卒中不同風險組患者第1年復發(fā)率比較
2.3 卒中風險評分的預測效果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纖維蛋白原和Essen評分法及聯(lián)合應用評價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早期發(fā)生腦梗死的風險[J]. 侯凌波,喬利軍,張新春,陳茹,牛昱光,黃燕,郭建文.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06)
[2]艾森量表和精簡的艾森量表預測中國非心房顫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復發(fā)的準確性[J]. 付廣榮,員偉強,陳培豪,林嵩藝,李根玉,張彥芳,田紅軍,賀力男,郭愛武,伊敬東,王志勇,杜麗欣,張佳麗,李建梅,許素娟,吳紅恩,翟曉薇,張偉,高麗,楊麗梅,付寶忠. 中國卒中雜志. 2011(08)
[3]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析[J]. 李立新,李琳琳. 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0(02)
碩士論文
[1]ESRS聯(lián)合腦血管評估預測非心源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再發(fā)風險分析[D]. 莊育宣.復旦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55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5550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