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氧聯合艙內腦電仿生電刺激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30 16:18
目的分析高壓氧聯合艙內腦電仿生電刺激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腦循環(huán)動力學指標、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及神經營養(yǎng)因子3 (NT-3)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按就診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高壓氧治療,實驗組給予高壓氧聯合艙內腦電仿生電刺激治療,比較兩組腦循環(huán)動力學指標、BDNF及NT-3。結果治療后,實驗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比對照組高,同時腦血管特性阻抗(ZCV)、腦血管外周阻力(R)及動態(tài)阻抗(DR)均比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BDNF、NT-3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給予高壓氧聯合艙內腦電仿生電刺激治療有助于改善腦循環(huán)動力學指標、BDNF及NT-3,值得推廣。
【文章來源】:國際老年醫(yī)學雜志. 2020,41(05)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腦循環(huán)動力學指標比較
2.2 兩組BDNF及NT-3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細胞因子、血管新生以及腦血流灌注的影響[J]. 文貴斌.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7(10)
[2]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以及對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血管生成素Ⅱ的影響[J]. 董桂英.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6(14)
[3]腦循環(huán)動力學檢查對腦微循環(huán)障礙診斷的意義[J]. 孫莉,張小鈴,張惠娟.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6 (23)
[4]西安市后循環(huán)腦梗死患者臨床特征和危險因素分析[J]. 王芳,藺雪梅,王清,職瑾,劉國正,史亞玲,曹歡,吳松笛.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6(06)
[5]高壓氧對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和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J]. 吳小煉,孫永興,張凝遠.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6 (05)
[6]間歇高壓氧暴露對小鼠肺、腦組織中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6含量的影響[J]. 徐淳,李潤平.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06)
[7]腦電仿生刺激聯合通竅化瘀湯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組織因子、D-二聚體及內皮素水平的影響[J]. 丁喬,胡穎. 西部中醫(yī)藥. 2015(06)
[8]腦電仿生電刺激對持續(xù)植物狀態(tài)患者腦血流速度和腦代謝的影響[J]. 倪瑩瑩,鄧麗霞,邱承堯,汪文勝,馬夢良,劉云義.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5(03)
[9]腦電仿生電刺激配合牽引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效果的經顱多普勒超聲和眩暈量表觀察[J]. 劉蓓蓓,丁志清,謝財忠,唐軍凱,劉燕. 河北醫(yī)藥. 2014(07)
本文編號:3416228
【文章來源】:國際老年醫(yī)學雜志. 2020,41(05)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腦循環(huán)動力學指標比較
2.2 兩組BDNF及NT-3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細胞因子、血管新生以及腦血流灌注的影響[J]. 文貴斌.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7(10)
[2]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以及對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血管生成素Ⅱ的影響[J]. 董桂英.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6(14)
[3]腦循環(huán)動力學檢查對腦微循環(huán)障礙診斷的意義[J]. 孫莉,張小鈴,張惠娟.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6 (23)
[4]西安市后循環(huán)腦梗死患者臨床特征和危險因素分析[J]. 王芳,藺雪梅,王清,職瑾,劉國正,史亞玲,曹歡,吳松笛.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6(06)
[5]高壓氧對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和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J]. 吳小煉,孫永興,張凝遠.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6 (05)
[6]間歇高壓氧暴露對小鼠肺、腦組織中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6含量的影響[J]. 徐淳,李潤平.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06)
[7]腦電仿生刺激聯合通竅化瘀湯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組織因子、D-二聚體及內皮素水平的影響[J]. 丁喬,胡穎. 西部中醫(yī)藥. 2015(06)
[8]腦電仿生電刺激對持續(xù)植物狀態(tài)患者腦血流速度和腦代謝的影響[J]. 倪瑩瑩,鄧麗霞,邱承堯,汪文勝,馬夢良,劉云義.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5(03)
[9]腦電仿生電刺激配合牽引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效果的經顱多普勒超聲和眩暈量表觀察[J]. 劉蓓蓓,丁志清,謝財忠,唐軍凱,劉燕. 河北醫(yī)藥. 2014(07)
本文編號:34162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4162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