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患者腦動脈狹窄分布及短期預后分析
本文關鍵詞:缺血性卒中患者腦動脈狹窄分布及短期預后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討缺血性卒中患者腦動脈狹窄分布及短期預后。方法以回顧性方法,選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間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全腦血管造影對其進行檢查并分析相關情況。結果共有122處腦動脈狹窄,或閉塞;輕度為59處,中度為36處,重度為27處;顱外共有64處,顱內共有58處;單發(fā)腦動脈病變、顱內外動脈并存病變?yōu)?4例、26例,分別占到56.7%、43.3%;經短期預后總有效率為86.6%。結論對于腦動脈狹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它的分布與年齡有較大關聯,而且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會出現顱腦內動脈、外動脈狹窄,以及前后循環(huán)等;需要增加預后護理,提高治療效果。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關鍵詞】: 缺血性卒中 腦動脈狹窄 分布 短期預后
【基金】:黑龍江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研課題,課題編號2016-359
【分類號】:R743.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較高,也較為常見,主要是由于腦動脈出現閉塞、狹窄、破裂等現象而引發(fā)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通常將其稱為腦血管意外,也非常形象。經醫(yī)學理論論證與臨床護理經驗證明,完善的預后措施的實施,有助于提升腦卒中患者恢復率[1]。本組研究中,選取我院116例缺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榮艷;李艷捧;王亞芹;;腦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J];河北醫(yī)學;2008年10期
2 李曉;李光勤;;腦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現狀與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年12期
3 王擁軍,姜衛(wèi)劍;腦動脈狹窄的診斷[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5年09期
4 朱武生,劉新峰,徐格林,張仁良,殷勤,吳文濤,張申寧,樊小兵,趙文新;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臨床表現與腦動脈狹窄的對比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5年09期
5 遲路湘;;腦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J];中國卒中雜志;2006年01期
6 羅東霞;;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置入術護理[J];河北醫(yī)學;2008年01期
7 是明啟;王玉洲;宋朝功;;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與腦動脈狹窄的關系[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8年03期
8 何玉清;馬聰敏;李文波;;高同型半胱氨酸與腦動脈狹窄[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年09期
9 朱青峰;劉建秦;;腦動脈狹窄支架置入前后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干預措施[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年11期
10 朱青峰;王國芳;王千;邊世春;;腦動脈狹窄相關因素分析[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寶成;;短暫性鬧缺血性發(fā)作合并腦動脈狹窄與腦梗死[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黃一寧;孫葳;武陽豐;高惠珍;賈志榮;高山;孫偉平;譚秀革;范常峰;劉文紅;張華;劉惠君;鐘鮮華;;北京市周邊地區(qū)40歲以上人群腦動脈狹窄的流行病學調查[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遲路湘;;腦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常飛;章軍建;張臨洪;;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合并腦動脈狹窄與腦梗死的發(fā)生之間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陳秋惠;劉彩霞;胡國華;張海娜;;進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腦動脈狹窄的超聲檢測[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鄧曉;秦超;;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腦動脈狹窄的影像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肖勝;章軍建;劉煜敏;;腦動脈狹窄患者血清蛋白指紋圖譜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8 劉國榮;李月春;姜長春;王寶軍;張?zhí)煊?;血管內支架置入術治療腦動脈狹窄的臨床分析[A];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神經病學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陳嵐;瞿浩;李玫;;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分布及相關因素分析[A];貴州省第六屆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10 牛國忠;殷聰國;唐波;蔣琳;;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腦動脈狹窄(附12例報告)[A];2006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軍;腦動脈狹窄程度與動脈自旋標記腦灌注成像動態(tài)特征的相關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2 楊弋;Xe-CT腦灌注成像在腦動脈狹窄相關缺血性腦血管病診療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3 高雪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段振鵬;癥狀性腦動脈狹窄患者腦微出血的臨床影像及隨訪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胡中文;腦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亞甲基四清葉酸還原酶C677T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D];蚌埠醫(yī)學院;2015年
3 徐加平;放射治療后癥狀性腦動脈狹窄的臨床及影像學特點: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4 李施展;病因不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腦動脈狹窄的分布特點和顳動脈組織病理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鄧曉;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腦動脈狹窄的影像學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楊旭森;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腦動脈狹窄特點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魏薇;急性腦梗死患者腦動脈狹窄的分布及危險因素分析[D];蚌埠醫(yī)學院;2014年
8 殷軼璽;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腦動脈狹窄與腦血管造影的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9 侯昊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動脈狹窄特點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10 孫偉;伴有腦動脈狹窄的非瓣膜性房顫腦梗死危險因素與影像學特征分析[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3年
本文關鍵詞:缺血性卒中患者腦動脈狹窄分布及短期預后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4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