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達拉奉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Meta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05:23
目的:評價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系統(tǒng)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數(shù)據(jù),以“Edaravone”和“human”為檢索詞,收集自建庫至2019年12月30日,與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的文獻。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由兩人篩選文獻,并對納入的文獻進行數(shù)據(jù)提取及進行方法學評價,出現(xiàn)分歧則由第三人進行仲裁。使用RevMan5.3對收集到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最終納入8項研究,其中6項為回顧性隊列研究,2項為RCT(隨機對照試驗),共計1794名患者,其中依達拉奉組(實驗組)有882例患者,非依達拉奉組(對照組)有912例患者。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依達拉奉可以降低患者近期(自發(fā)病起30天內)死亡率[RR=0.75,95%CI(0.53,1.05),P=0.09],改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RR=1.17,95%CI(1.06,1.29),P=0.003],減少患者住院時間[SMD=-0.12,95%CI(-0.24,-0.01),P=0.03],急性腎功能損傷...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近期(自發(fā)病30天內)死亡率的Meta分析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2圖3.近期(自發(fā)病30天內)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圖4.漏斗圖敏感性分析:在進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時,對納入的8項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顯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P=0.0004,I2=74%)。通過重新閱讀納入的8項研究發(fā)現(xiàn),Yuichiro2005研究采用與患者類似的歷史對照隊列進行回顧性比較。Pawan2011研究采用自發(fā)病90天的MRS評分小于等于2分作為判斷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終點指標。將研究逐項納入Meta分析顯示Pawan2011與Yuichiro2005異質性較高,將此兩項研究剔除后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依達拉奉組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好于對照組[RR=1.17,95%CI(1.06,1.29),P=0.003]。參見圖5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2圖3.近期(自發(fā)病30天內)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圖4.漏斗圖敏感性分析:在進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時,對納入的8項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顯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P=0.0004,I2=74%)。通過重新閱讀納入的8項研究發(fā)現(xiàn),Yuichiro2005研究采用與患者類似的歷史對照隊列進行回顧性比較。Pawan2011研究采用自發(fā)病90天的MRS評分小于等于2分作為判斷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終點指標。將研究逐項納入Meta分析顯示Pawan2011與Yuichiro2005異質性較高,將此兩項研究剔除后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依達拉奉組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好于對照組[RR=1.17,95%CI(1.06,1.29),P=0.003]。參見圖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缺血后谷氨酸通路及其調控的研究進展[J]. 胡捷先,陳獻華. 復旦學報(醫(yī)學版). 2016(06)
[2]The fate of medications evaluated for ischemic stroke pharmacotherapy over the period 1995–2015[J]. Xiaoling Chen,Kewei W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6(06)
本文編號:3325153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近期(自發(fā)病30天內)死亡率的Meta分析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2圖3.近期(自發(fā)病30天內)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圖4.漏斗圖敏感性分析:在進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時,對納入的8項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顯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P=0.0004,I2=74%)。通過重新閱讀納入的8項研究發(fā)現(xiàn),Yuichiro2005研究采用與患者類似的歷史對照隊列進行回顧性比較。Pawan2011研究采用自發(fā)病90天的MRS評分小于等于2分作為判斷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終點指標。將研究逐項納入Meta分析顯示Pawan2011與Yuichiro2005異質性較高,將此兩項研究剔除后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依達拉奉組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好于對照組[RR=1.17,95%CI(1.06,1.29),P=0.003]。參見圖5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2圖3.近期(自發(fā)病30天內)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圖4.漏斗圖敏感性分析:在進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時,對納入的8項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顯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P=0.0004,I2=74%)。通過重新閱讀納入的8項研究發(fā)現(xiàn),Yuichiro2005研究采用與患者類似的歷史對照隊列進行回顧性比較。Pawan2011研究采用自發(fā)病90天的MRS評分小于等于2分作為判斷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終點指標。將研究逐項納入Meta分析顯示Pawan2011與Yuichiro2005異質性較高,將此兩項研究剔除后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依達拉奉組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好于對照組[RR=1.17,95%CI(1.06,1.29),P=0.003]。參見圖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缺血后谷氨酸通路及其調控的研究進展[J]. 胡捷先,陳獻華. 復旦學報(醫(yī)學版). 2016(06)
[2]The fate of medications evaluated for ischemic stroke pharmacotherapy over the period 1995–2015[J]. Xiaoling Chen,Kewei W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6(06)
本文編號:33251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251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