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針式肌電的頸后深層肌肉抗重力做功募集反應規(guī)律的可行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1 03:10
目的:1.探索超聲引導下針式肌電用于頸深肌抗重力做功中募集反應規(guī)律研究的可行性,為頸部肌肉緊張度提供新型評價手段,為慢性頸痛的研究提供新思路。2.探索頸深肌抗重力做功中不同肌肉募集反應規(guī)律的差別,分析不同肌肉對維持屈頸姿勢的貢獻差異,尋找可能引起肌緊張性慢性頸痛的首要責任肌肉。材料與方法:招募24名健康成年受試者,在俯臥位、頭頸部伸出床緣懸空、佩戴10kg啞鈴的狀態(tài)下,利用針式肌電圖檢測頭夾肌、頭半棘肌、頸半棘肌、頭最長肌、肩胛提肌的肌電波形,根據肌電圖理論結合本研究實際情況,自定義閱圖標準,從肌電波形圖中提取募集反應類型,對等級資料賦值并進行量化分析。利用SPSS軟件,對各組肌肉的初始募集反應類型之間的比較采用K個獨立樣本秩和檢驗,對各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與募集反應最大持續(xù)時間之間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結果:1.通過對全部受試者5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的秩和檢驗得出,頭半棘肌和其他4組肌肉在初始募集反應類型上有顯著的差別(P<0.05),而其他4組肌肉之間差別不顯著(P>0.05),再結合募集相絕對值的大小,頭半棘肌的募集類型明顯強于其他4組。2.通...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肌電圖機(左)和超聲診斷儀(右)
第3章材料與方法14圖3.2實驗現(xiàn)場照片3.4數(shù)據采集對于一塊肌肉的募集反應過程來說,募集相的變化是連續(xù)漸變的,沒有明顯的界線,所以我們從原始的肌電波形圖中提取數(shù)據之前,首先根據肌電圖理論結合本實驗實際情況制訂統(tǒng)一的閱圖標準,用以評定某一時刻或某一時間段內的募集反應發(fā)放類型,以免因閱圖產生的系統(tǒng)誤差影響實驗準確性。干擾相:很多運動單位電位(MUPs)同時發(fā)放以至于不能區(qū)分每個運動單位電位,波形高度參差不齊,聲音連續(xù)而尖銳;旌舷啵号c干擾相類似,波形高度基本平齊,聲音依然尖銳、較干擾相有所減弱,在可區(qū)分的一組運動單位中轉折數(shù)>5個。單純混合相:視野中同時出現(xiàn)混合相(轉折數(shù)>5)和單純相(轉折數(shù)<5),且可見清晰基線,聲音尖銳但不連續(xù)。單純相:視野中的全部電位清晰可區(qū)分,電位與電位之間有明顯的基線,轉折數(shù)<5,或呈波浪形。聲音較前變鈍且不連續(xù)。少量MU:視野中布滿基線,偶爾有電位發(fā)生,呈尖峰形或波浪形,可見幅度較低,聲音較前更鈍近乎消失。無MU:視野中無電位發(fā)生,全部布滿基線。
第3章材料與方法15圖3.3采集的頭半棘肌的干擾相3.5數(shù)據分析本研究中,初始募集反應類型是等級資料,按照從無MU到干擾相依次遞增的順序,募集反應強度依次增強,屬于定序變量。根據統(tǒng)計學原理結合SPSS軟件,將募集反應類型按照從小到大的等級順序依次賦值:無MU=0,少量MU=1,單純相=2,單純混合相=3,混合相=4,干擾相=5。募集反應持續(xù)時間是連續(xù)型數(shù)值變量,取值為任意大于0的正整數(shù),單位為秒(s),其分布特征未知。3.5.1利用初始募集反應類型分析各組肌肉做功貢獻差異:將全部受試者5組肌肉的初始募集反應類型匯總至表3.1,利用SPSS軟件,首先對5組樣本數(shù)據進行整體的等級秩和檢驗。建立原假設H0:5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的分布相同;備擇假設H1:5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的分布不同。檢驗水準α值取雙側0.05。若整體秩和檢驗結果顯示5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的分布具有顯著差異,則繼續(xù)進行組間兩兩成對比較。建立原假設H0:樣本1和樣本2分布相同;備擇假設H1:樣本1和樣本2分布不同。檢驗水準α值取雙側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平山病華山診斷標準與臨床分型[J]. 王洪立,鄭超君,金翔,呂飛舟,馬曉生,夏新雷,朱巍,姜建元.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2]頸椎前路融合內固定治療平山病的中期臨床療效[J]. 陳欣,潘勝發(fā),周非非,趙衍斌,孫宇.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3]肌電圖中動態(tài)F波對平山病患者手術療效的預測價值[J]. 鄭超君,聶聰,金翔,王洪立,朱巍,夏新雷,馬曉生,呂飛舟,姜建元.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4]多點刺激運動單位估數(shù)評價平山病患者術后療效的價值[J]. 潘勝發(fā),傅瑜,樊東升,張一龍,孫宇.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5]頸椎前路手術治療平山病的中期臨床療效[J]. 方心俞,章宏杰,張翀景,王天紅,俞孜泊,李文波,林建華,張文明.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6]大學生“低頭族”現(xiàn)狀及與社會適應關系[J]. 謝鈴莉,季雨楠,李晨陽,侯振華,劉彥慧.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02)
[7]基于DTI對枕下三角肌群與頸源性頭痛的相關性研究[J]. 邢海昌,張萬里.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8(08)
[8]醫(yī)學統(tǒng)計學中秩和檢驗的研究[J]. 王娜娜. 黑龍江科學. 2017(16)
[9]常運動對大學生Wingate無氧運動能力的影響[J]. 齊莉萍,周冬冬,叢培信,劉海斌,孫鶴鳴,曾德培. 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 2017(03)
[10]體感誘發(fā)電位聯(lián)合肌電圖在頸椎手術中監(jiān)護的價值探討[J]. 吳曉東,袁文,陳華江,王新偉,曹鵬,劉洋,陳宇,田野,沈曉龍. 中華骨科雜志. 2017 (05)
碩士論文
[1]頸椎病人群頸部肌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研究初探[D]. 陳道云.廣西中醫(yī)藥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77212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肌電圖機(左)和超聲診斷儀(右)
第3章材料與方法14圖3.2實驗現(xiàn)場照片3.4數(shù)據采集對于一塊肌肉的募集反應過程來說,募集相的變化是連續(xù)漸變的,沒有明顯的界線,所以我們從原始的肌電波形圖中提取數(shù)據之前,首先根據肌電圖理論結合本實驗實際情況制訂統(tǒng)一的閱圖標準,用以評定某一時刻或某一時間段內的募集反應發(fā)放類型,以免因閱圖產生的系統(tǒng)誤差影響實驗準確性。干擾相:很多運動單位電位(MUPs)同時發(fā)放以至于不能區(qū)分每個運動單位電位,波形高度參差不齊,聲音連續(xù)而尖銳;旌舷啵号c干擾相類似,波形高度基本平齊,聲音依然尖銳、較干擾相有所減弱,在可區(qū)分的一組運動單位中轉折數(shù)>5個。單純混合相:視野中同時出現(xiàn)混合相(轉折數(shù)>5)和單純相(轉折數(shù)<5),且可見清晰基線,聲音尖銳但不連續(xù)。單純相:視野中的全部電位清晰可區(qū)分,電位與電位之間有明顯的基線,轉折數(shù)<5,或呈波浪形。聲音較前變鈍且不連續(xù)。少量MU:視野中布滿基線,偶爾有電位發(fā)生,呈尖峰形或波浪形,可見幅度較低,聲音較前更鈍近乎消失。無MU:視野中無電位發(fā)生,全部布滿基線。
第3章材料與方法15圖3.3采集的頭半棘肌的干擾相3.5數(shù)據分析本研究中,初始募集反應類型是等級資料,按照從無MU到干擾相依次遞增的順序,募集反應強度依次增強,屬于定序變量。根據統(tǒng)計學原理結合SPSS軟件,將募集反應類型按照從小到大的等級順序依次賦值:無MU=0,少量MU=1,單純相=2,單純混合相=3,混合相=4,干擾相=5。募集反應持續(xù)時間是連續(xù)型數(shù)值變量,取值為任意大于0的正整數(shù),單位為秒(s),其分布特征未知。3.5.1利用初始募集反應類型分析各組肌肉做功貢獻差異:將全部受試者5組肌肉的初始募集反應類型匯總至表3.1,利用SPSS軟件,首先對5組樣本數(shù)據進行整體的等級秩和檢驗。建立原假設H0:5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的分布相同;備擇假設H1:5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的分布不同。檢驗水準α值取雙側0.05。若整體秩和檢驗結果顯示5組肌肉初始募集反應類型的分布具有顯著差異,則繼續(xù)進行組間兩兩成對比較。建立原假設H0:樣本1和樣本2分布相同;備擇假設H1:樣本1和樣本2分布不同。檢驗水準α值取雙側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平山病華山診斷標準與臨床分型[J]. 王洪立,鄭超君,金翔,呂飛舟,馬曉生,夏新雷,朱巍,姜建元.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2]頸椎前路融合內固定治療平山病的中期臨床療效[J]. 陳欣,潘勝發(fā),周非非,趙衍斌,孫宇.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3]肌電圖中動態(tài)F波對平山病患者手術療效的預測價值[J]. 鄭超君,聶聰,金翔,王洪立,朱巍,夏新雷,馬曉生,呂飛舟,姜建元.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4]多點刺激運動單位估數(shù)評價平山病患者術后療效的價值[J]. 潘勝發(fā),傅瑜,樊東升,張一龍,孫宇.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5]頸椎前路手術治療平山病的中期臨床療效[J]. 方心俞,章宏杰,張翀景,王天紅,俞孜泊,李文波,林建華,張文明. 中華骨科雜志. 2019 (08)
[6]大學生“低頭族”現(xiàn)狀及與社會適應關系[J]. 謝鈴莉,季雨楠,李晨陽,侯振華,劉彥慧.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02)
[7]基于DTI對枕下三角肌群與頸源性頭痛的相關性研究[J]. 邢海昌,張萬里.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8(08)
[8]醫(yī)學統(tǒng)計學中秩和檢驗的研究[J]. 王娜娜. 黑龍江科學. 2017(16)
[9]常運動對大學生Wingate無氧運動能力的影響[J]. 齊莉萍,周冬冬,叢培信,劉海斌,孫鶴鳴,曾德培. 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 2017(03)
[10]體感誘發(fā)電位聯(lián)合肌電圖在頸椎手術中監(jiān)護的價值探討[J]. 吳曉東,袁文,陳華江,王新偉,曹鵬,劉洋,陳宇,田野,沈曉龍. 中華骨科雜志. 2017 (05)
碩士論文
[1]頸椎病人群頸部肌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研究初探[D]. 陳道云.廣西中醫(yī)藥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772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2772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