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大鼠模型的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大鼠模型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背景: 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急性期或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有癥狀惡化或再發(fā)的風險,多發(fā)生在起病48-72小時。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已被證明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藥物,但由于嚴格的用藥時間窗,使其應用受到局限。因此,多數(shù)指南推薦對于大多數(shù)缺血性卒中患者應盡快給予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臨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其療效比較多見于臨床試驗,觀察指標多為腦血管病新發(fā)事件的發(fā)生率。由于臨床觀察不可控因素較多,本實驗旨在利用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討不同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 目的: 本實驗采用改良線拴法制備大鼠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通過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灌胃給藥,比較治療后大鼠的認知功能、神經(jīng)功能評分、外周血腫瘤因子和白細胞介素的動態(tài)變化進而探討兩種藥物的療效。 方法: 選用250-300g SD大鼠改良線栓法制備大鼠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術組(A組,n=6),對照組(B組,n=6),阿司匹林組(C組,n=6),氯吡格雷組(D組,n=6)。大鼠入組次日給予C組阿司匹林10.28mg/kg/d灌胃21天。D組氯吡格雷7.71mg/kg/d灌胃21天。于灌胃第14天開始行水迷宮實驗,第21天水迷宮測評。用藥治療第7天、第14天、第21天行神經(jīng)功能評分。第21天處死大鼠開胸取心臟血2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變化。 結果: 1、氯吡格雷用藥組大鼠神經(jīng)功能評分高于阿司匹林用藥組。 2、氯吡格雷用藥組較阿司匹林用藥組逃避潛伏期短,且穿越平臺次數(shù)多。 3、造模組外周血TNF、IL較假手術組明顯升高。氯吡格雷用藥組與阿司匹林用藥組與對照組相比,血清TNF、IL顯著降低。且氯吡格雷用藥組更加顯著。 結論: 1.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可改善大鼠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認知功能。 2.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可減輕缺血再灌注炎性反應。 3.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對缺血性腦卒中均有療效。
【關鍵詞】: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水迷宮 Garcia18分評分法 Zea-Longa線栓法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3.3;R-33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中英文縮略詞表10-11
- 前言11-12
- 第1章 實驗材料12-14
- 1.1 實驗動物12
- 1.2 實驗試劑12
- 1.3 主要儀器12-13
- 1.4 試劑配制13-14
- 1.4.1 磷酸鹽緩沖液(PBS)13
- 1.4.2 4%多聚甲醛固定液13-14
- 第2章 實驗方法14-16
- 2.1 大鼠大腦中動脈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Y OCCOLUSION)大鼠 MCAO 制備14-15
- 2.2 MCAO 模型評價方法15
- 2.3 實驗動物分組15
- 2.4 統(tǒng)計學分析15-16
- 第3章 實驗觀察指標16-20
- 3.1 水迷宮16-17
- 3.1.1 實驗設備16
- 3.1.2 定位航行16-17
- 3.1.3 空間探索實驗17
- 3.2 神經(jīng)功能評分17-18
- 3.3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 TNF、IL-1、IL-6 水平18-20
- 3.3.1 實驗原理18
- 3.3.2 標本采集18-19
- 3.3.3 實驗步驟19-20
- 第4章 實驗結果20-25
- 4.1 大鼠大鼠大腦中動脈梗死模型20-21
- 4.2 大鼠改良 GARCIA18 分評分法21-22
- 4.3 水迷宮22-23
- 4.4 外周血 TNF、IL-1、IL-6 水平23-25
- 第5章 討論25-30
- 5.1 大鼠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25-26
- 5.2 水迷宮26-27
- 5.3 外周血 TNF、IL-1、IL-6 水平27-30
- 第6章 結論30-31
- 參考文獻31-35
- 綜述35-49
- 參考文獻44-49
- 作者簡介49-50
- 致謝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正懷,雷玉蘭,張白嘉,羅亨明,黃良月;延婦春對中年雌性大鼠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的影響[J];華西藥學雜志;2000年01期
2 羅陸一,馬騁,項曉人,王耿,李曉嶺,孫小玉;加減神仙不老湯對大鼠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0年06期
3 宋菊敏;廖菡;李永方;莫啟忠;鄭惠田;;糖尿寧對糖尿病性神經(jīng)病變大鼠激素水平調(diào)節(jié)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年S1期
4 李茂進,胡俊峰,張春玲,于素芳,韓惠芬;天麻和阿膠對鉛所致大鼠腦功能損害的保護作用[J];勞動醫(yī)學;2001年05期
5 ;缺氧大鼠血循環(huán)內(nèi)皮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1年11期
6 曹文俊,王菁,宋志芳,簡樂,王夢令,郎惠卿;矽寧對大鼠生殖與子代發(fā)育的影響[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1年01期
7 李民,劉薇;乙酰氨基己酸鋅大鼠一般生殖毒性試驗[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8 楊曉光,黃晶波,郭寶軍,黃晶華,門躍科;低壓缺氧大鼠心肌細胞超微結構的改變[J];第四軍醫(yī)大學吉林軍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9 李敬來;大鼠異位心臟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現(xiàn)狀[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2001年03期
10 何春水,沈文律,何延政;豚鼠-大鼠頸部異位心臟移植模型的建立[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柏年;高梅;時麗麗;張恒艾;杜冠華;;匹諾塞林對大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次全國學術會議專刊[C];2009年
2 朱萱萱;王廣基;劉建平;王淑云;徐軒;;口腔膜治療實驗性大鼠口腔膜潰瘍的研究[A];中國制藥工業(yè)藥理學會20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戴文鑫;吳智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的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4 鄺素娟;鄧春玉;張光燕;饒芳;單志新;林秋雄;楊敏;余細勇;錢衛(wèi)民;吳書林;;大蒜素對大鼠微血管張力的影響[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王勁;柳啟沛;黃宗枝;;幾種不同鈣化合物對大鼠鋁、鉛代謝的影響(摘錄)[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三十八期):營養(yǎng)因素與骨髓健康[C];2009年
6 胡翔;王靜;;雌性大鼠去勢造模中設立假手術對照的必要性探討[A];全國第八次中醫(y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齊偉;曾薇;龐琦;郭艷紅;牟嬌;馮兵;劉理;葉自林;袁發(fā)煥;;蛋白酶體抑制劑對大鼠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作用[A];第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8 梁銳;王軍波;;核苷酸喂養(yǎng)大鼠的安全性評價[A];北京市營養(yǎng)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膳食與健康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林小琪;;SD大鼠灌胃百可利30天反復給藥毒性試驗[A];中國毒理學會第三屆中青年學者科技論壇暨2011年全國前列腺藥理毒理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王曦;牛欣;羅致誠;;增齡與雄性大鼠氮氧化物及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的關系[A];全國中醫(yī)藥科研與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奇 云;解讀大鼠基因有助人類攻克疑難病癥[N];大眾科技報;2004年
2 記者 馮衛(wèi)東;大鼠研究顯示孕期壓力或可代代相傳[N];科技日報;2014年
3 本報特約撰稿人 陸志城;用大鼠還是用小鼠?[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4 張?zhí)煨?克隆大鼠意義重大[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5 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骨髓移植使大鼠血管“返老還童”[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記者 姜澎;聰明大鼠 解密大腦記憶功能[N];文匯報;2009年
7 萬姍姍 記者 王春;轉基因“聰明大鼠”學得快記得牢[N];科技日報;2009年
8 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通訊員 孫國根;大鼠基因功能圖譜被成功繪制[N];光明日報;2014年
9 記者 孫國根;將大鼠基因的功能“對號入座”[N];健康報;2014年
10 記者 白毅 通訊員 孫國根;大鼠基因功能圖譜繪制成功[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德明;氯沙坦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腎上腺素能受體信號轉導通路與心功能的調(diào)節(jié)及其機制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楊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2B亞基鎮(zhèn)痛疫苗應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評價[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蓋建芳;低出生體重對大鼠腎臟和血壓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史敏;慢性間歇性低壓低氧抗大鼠膠原誘導性關節(jié)炎作用及其免疫學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安平;柴夏煎對甲亢大鼠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6 周宜;從大鼠性周期的分子變化探討柴胡止血液的作用[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7 張慶紅;白細胞介素2和雌激素受體在大鼠垂體前葉的相互關系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0年
8 張海峰;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對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常薪霞;鹽酸小檗堿對高脂飲食誘導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療效及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頊紅雨;早期應激對海馬學習、記憶功能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寧;鉛、鎘、鉻、汞對大鼠聽力的損傷及銅、錳、鋅、硒的保護作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王瑩;慢性腎衰竭大鼠全段甲狀旁腺激素與心肌肌鈣蛋白的相關性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鄧旭輝;養(yǎng)精種子湯對缺氧雄性大鼠生殖機能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4 夏長青;活血降脂靈對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大鼠的抗氧化應激作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王海燕;運動對SD大鼠與GK大鼠骨骼肌中COUP-TF Ⅰ與COUP-TFⅡ基因表達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吉星;知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及對T2DM大鼠干預代謝組學初探[D];廣東藥學院;2010年
7 曾志;促紅細胞生成素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神經(jīng)保護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汪春彥;金蕎麥對克雷伯桿菌肺炎大鼠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王媛媛;胡蘆巴總皂苷對大鼠脂肪肝的預防作用[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徐莉;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大鼠大腦可塑性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大鼠模型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67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2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