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相關因素回顧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19 01:48
目的: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性眩暈患者臨床特征、輔助檢查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VBI性眩暈的發(fā)病原因及相關因素。方法:對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間天津市南開醫(yī)院的140例VBI性眩暈患者一般臨床資料、臨床伴隨癥狀、中醫(yī)辨證分型、眩暈程度、病程、既往疾病史以及治療情況等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選取天津市南開醫(yī)院1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分析兩組對象血脂指標、血液流變學指標結果以及X線片、TCD、MRA影像學檢查等資料。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本研究共納入研究對象280例,眩暈組和對照組各140例,其中眩暈組患者年齡范圍2780歲,平均年齡59.91±8.69歲,男性57例,女性83例,男女比例為1:1.46;對照組人群140例,年齡范圍3074歲,平均年齡為59.55±8.78歲,男性61例,女性79例,男女比例為1:1.30;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BI性眩暈患者最常見臨床癥狀為惡心(57.14%),其次為視物旋轉或模糊(41.4...
【文章來源】:天津醫(yī)科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觀察組和對照組性別構成情況比較
圖 3 VBI 性眩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分布情況2 眩暈組患者病程及眩暈程度2.1 眩暈組患者病程及眩暈程度分布情況本研究中的 140 例 VBI 性眩暈患者病程在數(shù)月至數(shù)年不等,平均病程.23±0.34 年。由表 5 可看出,眩暈組患者病程時間多為 1~3 年,占 4是≥3 年,占 39.3%,病程<1 年的患者比例占 17.1%。不同年齡段患長不同( 2=9.609,P=0.048),年齡較大的患者病程相對較長。140 例眩暈患者輕度、中度和重度眩暈程度患者所占比例分別為 19%和 32.1%。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眩暈程度與年齡段差異未顯示意義( 2=4.836,P=0.305),見表 5。表 5 VBI 性眩暈患者病程、眩暈程度與年齡段分布(n,%)特征 合計年齡段(歲)<45 45~59 ≥60時長(年)<1 24(17.1) 5(20.8) 6(25.0) 13(54.
圖 4 眩暈組患者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分布情況.2 不同中醫(yī)證型與性別、年齡關系析 140 例 VBI 性眩暈患者中醫(yī)證型與性別、年齡之間的關系,結果醫(yī)證型患者與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0.279,P=0.991)。不同醫(yī)證型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H=14.372,P=0.006),其中肝陽5~59 歲患者較多,其余中醫(yī)證型均以≥60 歲患者較多,見表 8。表 8 不同中醫(yī)證型眩暈患者與年齡、性別關系分析(n,%)型性別 年齡段(歲)男性 女性 <45 45~59 ≥上亢 18(40.9) 26(59.1) 3(6.8) 24(54.5) 17(虧虛 6(35.3) 11(64.7) 2(11.8) 3(17.6) 12(不足 6(40.0) 9(60.0) 2(13.3) 2(13.3) 11(中阻 25(42.4) 34(57.6) 2(3.4) 12(20.3) 45(
本文編號:2986092
【文章來源】:天津醫(yī)科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觀察組和對照組性別構成情況比較
圖 3 VBI 性眩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分布情況2 眩暈組患者病程及眩暈程度2.1 眩暈組患者病程及眩暈程度分布情況本研究中的 140 例 VBI 性眩暈患者病程在數(shù)月至數(shù)年不等,平均病程.23±0.34 年。由表 5 可看出,眩暈組患者病程時間多為 1~3 年,占 4是≥3 年,占 39.3%,病程<1 年的患者比例占 17.1%。不同年齡段患長不同( 2=9.609,P=0.048),年齡較大的患者病程相對較長。140 例眩暈患者輕度、中度和重度眩暈程度患者所占比例分別為 19%和 32.1%。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眩暈程度與年齡段差異未顯示意義( 2=4.836,P=0.305),見表 5。表 5 VBI 性眩暈患者病程、眩暈程度與年齡段分布(n,%)特征 合計年齡段(歲)<45 45~59 ≥60時長(年)<1 24(17.1) 5(20.8) 6(25.0) 13(54.
圖 4 眩暈組患者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分布情況.2 不同中醫(yī)證型與性別、年齡關系析 140 例 VBI 性眩暈患者中醫(yī)證型與性別、年齡之間的關系,結果醫(yī)證型患者與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0.279,P=0.991)。不同醫(yī)證型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H=14.372,P=0.006),其中肝陽5~59 歲患者較多,其余中醫(yī)證型均以≥60 歲患者較多,見表 8。表 8 不同中醫(yī)證型眩暈患者與年齡、性別關系分析(n,%)型性別 年齡段(歲)男性 女性 <45 45~59 ≥上亢 18(40.9) 26(59.1) 3(6.8) 24(54.5) 17(虧虛 6(35.3) 11(64.7) 2(11.8) 3(17.6) 12(不足 6(40.0) 9(60.0) 2(13.3) 2(13.3) 11(中阻 25(42.4) 34(57.6) 2(3.4) 12(20.3) 45(
本文編號:29860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860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