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ker型肌營養(yǎng)不良的臨床及肌肉病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8 04:59
背景:Becker型肌營養(yǎng)不良(BMD)是一組臨床表現(xiàn)與DMD相似,但是起病較晚、進展緩慢、預后較好的一種良性的性連鎖遺傳肌營養(yǎng)不良癥。多累及男性,女性多為基因攜帶者,其發(fā)病率為1/12000。由Becker于1957年首先提出。目前已經(jīng)證實其致病基因為DMD的等位基因,定位于人類Xp21.1-21.3。BMD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治療上仍寄希望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隨著免疫組化染色技術及基因診斷技術的出現(xiàn),該病的早期診斷率大大提高,并為其治療開辟了新的路徑。目前國內(nèi)對BMD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對其臨床表現(xiàn)、血清肌酸激酶變化規(guī)律及肌肉病理研究,仍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目的:對25例BMD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血清肌酸激酶變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得出BMD臨床、血清肌酸激酶變化規(guī)律及病理特征,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意見。資料與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資料來自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間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及門診BMD病人,共25例;并選取8例肌肉活檢未見異常所見者作為對照組。收集25例BMD患者及8例正常對照組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史、病程、癥狀、體征、血清酶學檢查、肌肉病理學...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形式的肌營養(yǎng)不良涉及的各種蛋白模式圖
.1 性別男性 19 例,占 76%;女性 6 例,占 24%。.2 年齡發(fā)病年齡 5 歲之前(不包括 5 歲)1 例,5~15 歲(不包括 15 歲)16 例,15~2包括 25 歲)7 例,25 歲以上(包括 25 歲)1 例,見表 4.1 及圖 4.1。表 4.1 各發(fā)病年齡段患者例數(shù)與總體的關系Table 4.1 The cases of different onset age paragraph and its proportion分組年齡(歲) 例數(shù) 占總體的百分率(%)<5 1 45~15 16 6415~25 7 28≥25 1 4
25 例患者均為隱襲起病,病程 3 個月至 12 年不等,病情進展緩慢,僅有 2 例13 歲時不能行走。主要表現(xiàn)為雙下肢無力,其中 15 例以雙下肢無力伴蹲位起立困難上樓、走路困難,腳跟不能著地為首發(fā)癥狀起病,5 例以四肢無力起病,2 例以上肢力為首發(fā)癥狀(其中 1 例以發(fā)現(xiàn)右上肢細,逐漸加重伴無力起。3 例以發(fā)現(xiàn)心肌譜增高,而不伴明顯的臨床癥狀首發(fā)。不同首發(fā)癥狀患者例數(shù)及其占總體的比率見表4.表 4.2 不同首發(fā)癥狀患者例數(shù)及其占總體的比率Table 4.2 The cases of different first signs and its proportion首發(fā)癥狀 例數(shù) 占總體的百分率(%)雙下肢無力 15 60四肢無力 5 20雙上肢無力 2 8心肌酶譜增高 3 12
本文編號:2963958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形式的肌營養(yǎng)不良涉及的各種蛋白模式圖
.1 性別男性 19 例,占 76%;女性 6 例,占 24%。.2 年齡發(fā)病年齡 5 歲之前(不包括 5 歲)1 例,5~15 歲(不包括 15 歲)16 例,15~2包括 25 歲)7 例,25 歲以上(包括 25 歲)1 例,見表 4.1 及圖 4.1。表 4.1 各發(fā)病年齡段患者例數(shù)與總體的關系Table 4.1 The cases of different onset age paragraph and its proportion分組年齡(歲) 例數(shù) 占總體的百分率(%)<5 1 45~15 16 6415~25 7 28≥25 1 4
25 例患者均為隱襲起病,病程 3 個月至 12 年不等,病情進展緩慢,僅有 2 例13 歲時不能行走。主要表現(xiàn)為雙下肢無力,其中 15 例以雙下肢無力伴蹲位起立困難上樓、走路困難,腳跟不能著地為首發(fā)癥狀起病,5 例以四肢無力起病,2 例以上肢力為首發(fā)癥狀(其中 1 例以發(fā)現(xiàn)右上肢細,逐漸加重伴無力起。3 例以發(fā)現(xiàn)心肌譜增高,而不伴明顯的臨床癥狀首發(fā)。不同首發(fā)癥狀患者例數(shù)及其占總體的比率見表4.表 4.2 不同首發(fā)癥狀患者例數(shù)及其占總體的比率Table 4.2 The cases of different first signs and its proportion首發(fā)癥狀 例數(shù) 占總體的百分率(%)雙下肢無力 15 60四肢無力 5 20雙上肢無力 2 8心肌酶譜增高 3 12
本文編號:29639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639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