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患者局部腦活動指標動態(tài)特征初步研究
【學位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43.33
【部分圖文】:
圖 1 皮層下腦梗死患者病灶概率圖t 評分縱向變化趨勢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備及參數overy MR750 3.0T MR 檢查設備及頭部 8 通皮層下腦梗死患者分別在 4 個時間點進行
7_Short 評分縱向變化趨勢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像設備及參數E Discovery MR750 3.0T MR 檢查設備及頭部 8 通道相控標準的皮層下腦梗死患者分別在 4 個時間點進行數據采中后約 1 周內(TP1)、1 個月(TP2)、3 個月(TP3)、6采集一次數據。采集數據包括 3D 高分辨 T1WI 矢狀位,成像范圍為全腦。 高分辨 T1WI 矢狀位解剖圖像掃描參數具體如下:重波時間(TE)= 3.2 ms;反轉時間= 450ms;翻轉角(F:256mm ×256mm;矩陣:256 ×256;層厚:1mm;無間
天津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采用 8 ×8 ×8mm3半高全寬(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函數對 fMRI 圖像進行空間平滑。強調的是,rs-fMRI 數據預處理過程中 ReHo 與 ALFF 略有不同,ReHo 圖之后再進行空間平滑,而 ALFF 是在得到 ALFF 之后再進行eHo 和 ALFF 預處理過程的大體流程如圖 3 所示。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汲曉奇;;杜憶:腦活動的捕捉者[J];科學中國人;2016年34期
2 ;身邊[J];科學家;2017年04期
3 劉學禹;;忙里偷閑近庖廚[J];今日中學生;2017年18期
4 常麗君;;真實經歷與記憶再現有相似腦活動[J];科學大觀園;2012年21期
5 趙小虎,王培軍,唐孝威;靜息狀態(tài)腦活動及其腦功能成像[J];自然科學進展;2005年10期
6 晉雅欣;加強右腦活動訓練促進形象思維發(fā)展[J];黑龍江教育;1998年05期
7 苗苗;;腦活動模式可判斷做夢[J];科學大觀園;2017年20期
8 Honbolygó F.;Csépe V.;Fekésházy A.;江山;;通過行為和腦活動指標揭示landau-kleffner綜合征患者語言損傷匯流的證據:一項病例研究[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神經病學分冊);2006年Z1期
9 謝狄霖,陳忠;腦活動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4年11期
10 ;聽他人講話大腦具預測能力 過程中雙方腦活動相似[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年1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海江;閾下抑郁的腦機制及閾下抑郁個體的腦可塑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李俊華;腦活動狀態(tài)EEG信號解碼方法及其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3 于慧娟;功能磁共振成像觀察足三里穴不同刺激量對腦活動效應影響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亞男;腦梗死患者局部腦活動指標動態(tài)特征初步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鄧信平;重復經顱磁刺激作用于初級運動區(qū)對殼核局部腦活動的調節(jié)作用[D];杭州師范大學;2019年
3 張夏冰;握力握速和FMRI環(huán)境下的任務狀態(tài)對腦活動的影響[D];昆明理工大學;2017年
4 李偉蘭;早期盲人靜息狀態(tài)下局部腦活動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李媛媛;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局部腦活動差異的可重復性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6 張劍鋒;麻醉狀態(tài)下腦活動的無尺度屬性:一項探索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7 謝佳欣;光電同步腦活動檢測儀—EEG部分設計與制作[D];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8 王偉;電針誘發(fā)人腦活動的功能MRI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許永杰;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發(fā)性腦活動改變及眶額亞區(qū)選擇性功能失連接[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樊時佳;靜息態(tài)腦活動對想象未來和回憶過去的生動性的預測作用[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411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4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