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增強MR影像組學在膠質瘤分級及膠質瘤IDH1基因型預測方面的應用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07-06 14:02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術前增強MR圖像的影像組學預測模型在膠質瘤術前分級及在高級別膠質瘤中IDH1基因型預測方面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經手術病理確診且術前行顱腦增強MR檢查的膠質瘤患者425例(WHOⅡ級膠質瘤154例,WHOⅢ級128例,WHOⅣ級143例)。隨機按7:3比例將三組膠質瘤進一步分為訓練組和驗證組。并從中選出行免疫組化分析的高級別膠質瘤患者182例,其中,IDH1突變型79例(WHOⅢ級膠質瘤45例,WHOⅣ級膠質瘤34例),IDH1野生型103例(WHOⅢ級膠質瘤33例,WHOⅣ級膠質瘤70例),按7:3比例隨機將IDH突變型膠質瘤和野生型膠質瘤分為訓練組和驗證組。選用GE A.K(Analysis-Kinetics)軟件提取影像特征后選擇Lasso-Logistic回歸模型和隨機森林法對所提取的影像特征分別進行膠質瘤診斷分級模型訓練和高級別膠質瘤IDH1突變型預測模型訓練,然后選擇十字交叉法進一步驗證回歸模型。膠質瘤診斷分級的預測模型的效能和鑒別高級別膠質瘤IDH1突變型和IDH1野生型預測模型的效能分別運用ROC曲線下面積進行評價。結果建立的影像組學模型對于Ⅱ-Ⅳ級膠質瘤的診斷分級效能較好。訓練組影像組學模型在Ⅱ-Ⅳ級膠質瘤中準確診斷Ⅱ級膠質瘤的AUC值為0.92(95%可信區(qū)間為0.89~0.95),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0.7%、74.6%,陽性預測值為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685、0.930;驗證組準確診斷Ⅱ級膠質瘤的影像組學模型的AUC值為0.84(95%可信區(qū)間為0.77~0.91),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89.1%、69.3%,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640、0.912。訓練組影像組學模型在Ⅱ-Ⅳ級膠質瘤中準確診斷Ⅲ級膠質瘤的影像組學模型的AUC值為0.88(95%可信區(qū)間為0.84~0.92),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45.6%、96.6%,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837、0.822;驗證組Ⅲ級膠質瘤的影像組學模型的AUC值為0.58(95%可信區(qū)間為0.47~0.70),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24.2%、87.5%,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為0.421、0.755。訓練組影像組學模型在Ⅱ-Ⅳ級膠質瘤中準確診斷Ⅳ級膠質瘤的AUC值為0.90(95%可信區(qū)間為0.86~0.94),敏感度為與特異度為77.6%、87.7%,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分別為0.768、0.882;驗證組準確診斷Ⅳ級膠質瘤的影像組學模型的AUC值為0.80(95%可信區(qū)間為0.71~0.89),敏感度與特異度為61.9%、84.8%,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為0.684、0.807。在訓練組中預測膠質瘤級別效能的準確度為0.74(95%可信區(qū)間為0.68~0.79),在驗證組中預測膠質瘤級別效能的準確度(ACC)為0.62(95%可信區(qū)間為0.53~0.71);本研究建立的預測高級別膠質瘤IDH1突變型的影像組學模型效亦較好。預測模型在訓練組中鑒別IDH1突變型膠質瘤和野生型膠質瘤的效能的AUC值為0.87,95%可信區(qū)間為0.754~0.855,準確度為0.798,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85.5%、75.4%,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734、0.867;在驗證組中預測IDH1突變型膠質瘤效能的AUC值為0.86(95%可信區(qū)間為0.690~0.913),ACC為0.789,敏感度與特異度為91.3%、69.0%,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700、0.909。結論基于術前增強MR圖像建立的影像組學模型可以有效的對膠質瘤進行診斷分級,其中,鑒別診斷Ⅱ級與Ⅲ-Ⅳ級膠質瘤效能較好,鑒別診斷Ⅳ級與Ⅱ級、Ⅲ級膠質瘤效能次之,鑒別診斷Ⅲ級與Ⅱ級、Ⅳ級效能略差;谛g前增強MR建立的影像組學預測模型亦可以有效的術前預測高級別膠質瘤的IDH1基因分型。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39.41
【圖文】:

流程圖,影像,膠質瘤,特征提取


膠質瘤影像組學特征提取流程

影像,特征降維,影像


經過特征降維后得到的10個影像組學特征

ROC曲線,膠質瘤,模型訓練,模型驗證


①膠質瘤分級預測模型訓練組的ROC曲線②膠質瘤分級預測模型驗證組的ROC曲線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建宏;王茂林;潘亞文;;高遷移率族蛋白B1在膠質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9年02期

2 楊海霞;李曉鳴;;外泌體與膠質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7年11期

3 秦麗娟;賈永森;趙喜慶;張?zhí)?張偉;孫娜;;鴉膽子油乳注射液對膠質瘤細胞侵襲性的影響及其可能機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年03期

4 齊玲;徐俊杰;紀朋艷;呂士杰;韓磊;王瑋瑤;;西蘭花多肽抑制膠質瘤細胞生長的機制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4年12期

5 萬政強;陳晨;伏林山;孫關;;吡格列酮對膠質瘤細胞生長的抑制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1期

6 李嗍,王楓,繆珊,駱文靜;過量鋅對鼠膠質瘤細胞體外生長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7 楊偉廉,王堯,韋永新,阮長耿,杜子威;抗膠質瘤細胞單克隆抗體SZ-38及其識別抗原的生化特征[J];生物化學雜志;1988年06期

8 斯可哉;;在體外和體內用利血平調節(jié)C_6膠質瘤細胞亞系對ACNU的抗藥性[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1988年02期

9 楊偉廉;抗膠質瘤細胞單克隆抗體SZ—38及其識別抗原的生化特征[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10 李方園;高翼之;王世浚;;四種人癌基因在腦瘤中的擴增和重排(摘要)[J];鐵道醫(yī)學;198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鵬宇;李強;張建生;;雷帕霉素聯(lián)合尼莫司汀抑制膠質瘤細胞的研究[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俞文華;車志豪;張祖勇;許培源;陸鏞民;傅林;朱強;陳鋒;杜權;;骨橋蛋白在膠質瘤細胞中的表達及其信號傳導途徑[A];2005年浙江省神經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3 潘冬生;;多基因修飾膠質瘤細胞疫苗的抗腫瘤免疫反應[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張玉寶;孫金龍;孟祥靖;魏麟;劉廣存;崔友強;;膠質瘤細胞中VEGF、MMP-2、MMP-9的表達及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趙世光;;膠質瘤細胞周期動力學研究[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資料匯編[C];2004年

6 張瑞;胡佩珊;臧清策;岳小飛;周幟;徐曉宇;韓為;張瑞萍;再帕爾·阿不力孜;;基于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的膠質瘤細胞代謝組學分析[A];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大會特邀報告及墻報)論文摘要集[C];2016年

7 宋楊英;劉英姿;單保恩;;IL-18基因轉染對大鼠9L膠質瘤細胞生長特性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楊孔賓;趙世光;劉炳學;陳曉豐;戴欽舜;;K~+通道阻斷劑四乙胺對大鼠膠質瘤細胞的增殖和凋亡影響[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李格;黃益玲;;MiR-19a靶向LRIG1對腦膠質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十二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8年全國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8年

10 李子超;姜東伯;楊舒雅;王靜;孫元杰;趙國慶;楊琨;;B細胞受體相關蛋白31對膠質瘤細胞行為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摘要匯編[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特約記者 李岳冰;中國膠質瘤放療專家共識發(fā)布[N];健康報;2018年

2 張獻懷 張文;瘤區(qū)埋雷 持續(xù)殺傷[N];健康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瑩;可變剪接產生的ITSN1亞型在膠質瘤進展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于圣平;營養(yǎng)競爭微環(huán)境下PKM2在膠質瘤增殖侵襲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9年

3 馬輝輝;膠質瘤術后放射治療的輻射抵抗分子因素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4 蘇輝;缺氧相關circDENND2A/miR-625-5p/HMGA1調控通路在促進膠質瘤惡性進展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9年

5 王群;磁共振影像對膠質瘤IDH基因表型特征預測的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9年

6 王玉治;miR-132通過抑制Gli1減弱膠質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D];山東大學;2019年

7 都小龍;miR-34a-5p/UHRF2及相關信號通路在紅芪多糖治療膠質瘤中作用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9年

8 朱丹化;MicroRNA-497通過靶向調控mTOR及Bcl-2增強膠質瘤對替莫唑胺的耐藥性[D];蘇州大學;2018年

9 孫偉力;LncRNA OIP5-AS1通過調節(jié)miR-410表達靶向調控Wnt-7b在膠質瘤細胞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9年

10 余楊;ATP1A1對人膠質瘤干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軒豪;長鏈非編碼RNA-SNHG5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調節(jié)膠質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王珊珊;HOTAIRM1在膠質瘤干細胞中的作用和機制探索[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9年

3 王瑤;FZD7對膠質瘤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及預后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4 郭寶光;E2F-1基因沉默對人膠質瘤U251細胞生物學特征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5 譚春玉;STK32B在膠質瘤中的表達及預后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6 段瑾;CD30L在小鼠腦膠質瘤微環(huán)境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7 羅雨松;阿片生長因子受體OGFR在人類膠質瘤上的表達及預后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8 岳金娟;ADC值在腦膠質瘤術后復發(fā)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青島大學;2018年

9 秦子英;TLR3調節(jié)HCMV相關惡性膠質瘤PD-L1表達的機制研究[D];青島大學;2019年

10 宋雯;下調BCL6表達抑制膠質瘤細胞的惡性表型并增強其替莫唑胺化療的敏感性[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74373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4373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c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