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世界發(fā)達國家和新的經濟增長體國家(如我國)都存在人口老齡化問題,老齡人群的快速增長已經為社會醫(yī)療和公共衛(wèi)生服務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無法回避的事實是相當比例的老年人正在經歷著各種類型的疼痛。據調查,養(yǎng)老院里高達80%的老年人存在至少一項疼痛問題,超過40%的人正在經歷難以忍受的疼痛。而老齡化過程本身也是各種類型疼痛的主要易感因素。研究顯示,有些慢性痛的發(fā)病率隨增齡而提高,如難治的頑固性外周神經病理性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糖尿病性神經痛)、中樞神經病理性痛(如中樞中風后疼痛)和痛性骨關節(jié)變性病等多發(fā)生在老年人,而青年人少見,提示老年痛具有特殊的生物學機制,但機制至今不清。最近我們實驗室在新生、成熟和老化10幾個年齡大鼠的研究上發(fā)現,無論在外周神經系統(tǒng)(PNS)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粗大的有髓神經纖維都最早出現變性樣改變,我們把這個現象叫做髓鞘病變(myelinopathy)。髓鞘病變組織病理上可被分為I-III級,I級只累及髓鞘本身(如致密層解開、空泡、崩解、斷裂),而iii級可累及軸突并導致其發(fā)生顯著的變性。本博士學位論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重點觀察和分析了軀體感覺初級傳入神經元的外周突(如坐骨神經)和中樞突(脊髓后索)老化的年齡變化特點,然后探索髓鞘病變對脊髓背角(疼痛信息處理與加工的門戶)的影響,期望從髓鞘病變的分子和細胞機制上找到老年痛發(fā)生的身體易感因素。研究目的1.觀察大鼠軀體感覺系統(tǒng)外周和中樞神經纖維超微結構的年齡相關性變化;2.檢測大鼠脊髓神經纖維髓鞘相關蛋白表達水平的年齡相關性變化;3.檢測大鼠脊髓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年齡相關性活化狀態(tài);4.評價大鼠年齡對軀體感覺、軀體運動和模型大鼠痛行為的影響;5.探討大鼠軀體感覺系統(tǒng)神經纖維老化變性的可能分子機制。研究意義應用電鏡、免疫熒光等形態(tài)學方法,結合分子生物學技術和行為學手段,從軀體感覺系統(tǒng)神經纖維髓鞘結構的年齡相關性改變、膠質細胞年齡相關性活化、正常大鼠及神經病理性痛模型大鼠年齡相關性痛行為變化和炎性因子在老化過程中的動態(tài)改變等多個方面去探討老年痛的可能機制。希望能夠從老化相關髓鞘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尋找老年痛發(fā)生的生物學風險因素。實驗方法本課題應用透射電鏡技術觀察大鼠軀體感覺系統(tǒng)超微結構的年齡相關性變化;應用免疫學方法(免疫熒光和免疫印跡)檢測大鼠脊髓中髓鞘相關蛋白表達水平的年齡相關性變化和大鼠脊髓內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年齡相關性活化狀態(tài);應用行為學手段評價大鼠軀體感覺、軀體運動的年齡相關性改變及年齡對疼痛模型大鼠痛行為的影響。最后為了探討大鼠年齡相關性軀體感覺、軀體運動改變的可能機制,我們應用免疫標記和免疫印跡的方法檢測不同年齡大鼠hmgb1及其受體rage的表達水平。實驗結果1.大鼠軀體感覺系統(tǒng)神經纖維超微結構的年齡相關性變化大鼠軀體感覺系統(tǒng)超微結構呈現出顯著的年齡相關性改變。生后2月齡大鼠坐骨神經和脊髓后索有髓神經纖維結構基本完整,且基質結構電子密度均勻。而12月齡時,其中部分有髓神經纖維發(fā)生了髓鞘病變。生后26月齡時,有髓神經纖維的病變更加明顯,絕大部分髓鞘都出現了腫塊形成、異源性物質沉積、髓鞘冗余、施-蘭切跡崩解、內向或/和外向髓鞘褶皺、軸索擠壓變形等。最終累及軸突發(fā)生退行性改變(軸突變性)。此外,老齡時期,基質成分丟失顯著,纖維間距離增大。坐骨神經中無髓神經纖維也發(fā)生了年齡相關性的病理改變。生后2個月大鼠坐骨神經無髓神經纖維結構完整,呈現由施旺細胞單層突起包裹的數根纖維為一組的神經束狀結構,而12月齡時,個別軸突中出現空泡樣變性,但還未累及施旺細胞。26月齡時,病理變化加劇,束內的無髓纖維膜結構破壞嚴重,單根纖維結構不清,軸突內有空泡,電子致密度異常增高。此月齡,施旺細胞發(fā)生變性壞死,進而其包繞的無髓纖維發(fā)生整束的壞死,呈現 黑葡萄樣‖結構。脊髓后索是粗大的初級傳入有髓纖維進入后形成的上行纖維束路,觀察顯示其存在與外周同樣的病理改變,少突膠質細胞也出現變性樣改變。為了更好的對髓鞘結構的年齡相關性變化進行定量分析,我們使用本實驗室提出的病理分級方法,對神經纖維病變進行分級定量。結果提示,坐骨神經中病變的有髓神經纖維和無髓神經纖維所占比例均隨年齡增長顯著增加;脊髓后索中病變的有髓神經纖維所占比例隨年齡增長顯著增加。2.大鼠脊髓中樞髓鞘相關蛋白表達水平的年齡相關性變化大鼠脊髓中樞髓鞘相關蛋白表達水平呈現顯著的年齡相關性改變。2月齡大鼠脊髓后索髓鞘相關蛋白(o1、cnp、galc、mog等)依髓鞘結構呈現出完整的圓環(huán)狀。dapi染色顯示后索內細胞胞核均勻、散在分布。而老齡時期,髓鞘相關蛋白含量顯著下降,特別是mog、cnp和galc,dapi陽性細胞核密度減少明顯,并出現了細胞核聚集的現象。對脊髓細胞骨架分子進行標記,結果顯示nf200的含量在老齡大鼠后索有小幅度的減少。用mbp和nf200雙標顯示,少突膠質細胞的突起穿行于神經纖維之間形成髓鞘,但老齡時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在mbp和nf200共標記的纖維周圍?梢娒芗男≈睆郊毎司奂,而聚集細胞中dapi與mbp基本不共存,提示是非髓鞘形成細胞的核聚集所致。后續(xù)鑒定顯示,聚集的細胞核與gfap不共存,但與iba1有共存現象,提示聚集細胞是小膠質細胞。對脊髓背根神經節(jié)(drg)細胞進行分類標記,結果顯示無論是drg大細胞,亦或是中小細胞均未隨年齡的增長發(fā)生數量上的改變。而對皮膚神經纖維標記后發(fā)現,神經纖維數量在中、老齡大鼠皮膚顯著下降。同時,我們也檢測了坐骨神經中髓鞘相關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提示坐骨神經中cnp、pmp22和mbp的蛋白表達水平隨年齡增長顯著下降;老齡時期細胞骨架標記物(nf200)的表達水平也明顯的下降。3.大鼠脊髓中樞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年齡相關性活化狀態(tài)大鼠脊髓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發(fā)生了年齡相關性的活化增強。青齡大鼠脊髓中iba1陽性細胞很少,而在老齡時期,iba1陽性細胞大量增加,小膠質細胞活化明顯。與白質區(qū)域(后索)相比,老齡大鼠灰質內(背角)小膠質細胞活化更為顯著。后索中iba1陽性細胞密度老齡較青齡增加了約2倍,而在背角中,增加幅度接近4倍之多。且老化時,被激活的小膠質細胞表現出胞體和突起變大。與小膠質細胞相似,老齡時期星形膠質細胞活化明顯,但分布灰、白質間無明顯差別。4.大鼠年齡對軀體感覺、軀體運動和疼痛反應行為的影響我們分別利用pwmt、pwtl評價大鼠軀體感覺變化,利用rot-rod評價軀體運動功能年齡相關性改變。結果提示老齡動物(26月齡)械痛敏閾值顯著升高、熱痛敏潛伏期顯著延長。軀體運動功能評價結果與軀體感覺類似,老齡時期,大鼠運動功能發(fā)生顯著下降,在rot-rod上停留時間降低了幾十倍。但當評價年齡對不同疼痛模型大鼠痛行為影響時發(fā)現,無論是炎性痛模型還是神經損傷痛模型,老齡大鼠痛時程顯著延長。綜合上述,提示老齡大鼠熱和機械痛閾均提高(對痛遲鈍),但炎性痛和神經病理性痛更易持續(xù)慢性化。5.老齡大鼠軀體感覺系統(tǒng)髓鞘病變的可能分子機制探索在前述結果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神經系統(tǒng)髓鞘和軸索發(fā)生崩解破壞后產生的物質會激活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產生免疫學反應,惡化原有損傷,引起一系列痛行為。因此檢測了晚期炎癥因子hmgb1及其受體表達的年齡相關性變化。結果提示,hmgb1及其受體rage在中、老齡動物脊髓后索、背角中顯著高表達。與其高表達同時發(fā)生的還有膠質細胞的大量活化。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類似,hmgb1在坐骨神經中的表達也具有年齡相關性,老齡時期顯著增高3倍以上。RAGE在老齡時期的表達也增高了約20%。結論:1.髓鞘結構的病理改變具有年齡相關性,隨年齡增長其破壞程度不斷加重。提示在老化過程中,神經系統(tǒng)中髓鞘可能是最易受累的組織結構,同時也可能是最主要的老化作用靶點。2.髓鞘相關蛋白在老齡時期顯著表達下調,使得髓鞘板層結構的穩(wěn)定性遭到破壞,這可能是髓鞘結構出現年齡相關性病理改變的物質基礎。3.正常大鼠老齡化過程伴隨機械痛刺激閾值升高和熱痛刺激潛伏期顯著延長,提示痛敏感性降低,但老齡化可以延長痛反應的時程,提示老齡大鼠疼痛更易持續(xù)慢性化。4.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在老化時均出現活化增強,且在出現退行性改變的髓鞘旁有小膠質細胞的聚集。膠質細胞的激活會誘發(fā)一系列炎性反應,導致脊髓處于一種敏化狀態(tài),這可能是導致疼痛慢性化的重要機制之一。5.老化過程中脊髓后索及背角中HMGB1及其受體RAGE表達大量增加,這可能是導致膠質細胞活化的重要分子機制。6.老齡動物外周皮膚神經纖維終末(PGP9.5)和熱傷害性感受器(TRPV1)數量減少;在背根神經節(jié)中神經生長因子受體(TrkA)、熱傷害性感受器標記物(TRPV1)的表達也發(fā)生了顯著下降。這可能是老齡時期感覺減退的原因之一。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福才 ,王宏;體脂量對年齡相關性血清膽固醇增加的影響[J];老年學雜志;1989年03期
2 徐小虎;祝家鎮(zhèn);;牙齒結構變化圖像分析測量指標與個體年齡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1993年02期
3 Lewandowski A.S.;Palermo T.M.;Peterson C.C. ;王孝文;;復發(fā)性頭痛青少年疼痛、抑郁癥狀及功能性殘疾之間的年齡相關性關系[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神經病學分冊);2006年08期
4 周志新;年齡相關性眼疾研究中發(fā)生晚期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危險因素[J];眼科新進展;2005年04期
5 馬桂英,張希忠,王照鸞,陳秀杉;嘔血與季節(jié)性別年齡相關性研究[J];廣州醫(yī)藥;2001年01期
6 Wyatt P.R.,Owolabi T. ,Meier C. ,高雪蓮;妊娠中期血清篩查群體中年齡相關性流產危險度的研究[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婦產科學分冊);2005年06期
7 Knudtson M.D;Klein B.E.K;Klein R;潘佳鴻;;年齡相關性眼病、生活質量和功能性活動[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眼科學分冊;2005年12期
8 劉芳,魏建西,,李俊峽,馬向榮;正常人心率變異性的年齡相關性(摘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5年01期
9 Kang KB;Van Der Zypp A;Iannazzo L;Majewski H.;曹冬黎;;單核細胞和血小板中環(huán)氧合酶的表達在健康成年男性和雄鼠中呈年齡相關性改變[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年03期
10 朱玉華;翟所強;戴樸;袁慧軍;于睿莉;孫藝;李建忠;王國建;康東洋;張昕;;中國人群中GJB2基因變異與年齡相關性耳聾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性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彭哲;王國鵬;陳成芳;謝靜;龔樹生;;囊泡谷氨酸轉運體3在大鼠耳蝸中的年齡相關性變化[A];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時海波;殷善開;;膽紅素對抑制性突觸傳導易化作用的年齡相關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3 杜鵑;康林;崔慧先;蘇玉紅;;不同月齡SAMP8小鼠海馬內細胞外基質金屬酶誘導因子的年齡相關性變化[A];中國解剖學會2012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丹;Lucentis:突破年齡相關性AMD治療困境[N];醫(yī)藥經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符寒;軀體感覺系統(tǒng)年齡相關性髓鞘病變及其在老年痛發(fā)病中的意義[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2 于亞峰;C57BL/6J小鼠年齡相關性聽力下降與海馬突觸改變的關系[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淑云;電針耳穴對年齡相關性聾豚鼠聽覺中樞蛋白質組影響的初步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3年
2 馬漢;小鼠不同腦區(qū)NSF含量的年齡相關性改變及其與空間學習記憶的關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學偉;胚胎期母體暴露氰戊菊酯加速CD-1小鼠年齡相關性行為改變[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張瓊;SAMP8小鼠年齡相關性空間學習記憶損害與不同腦區(qū)Rab3a之間的關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鄧力強;電針耳穴對年齡相關性聾豚鼠聽覺中樞老化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3年
6 高燕;質膜鈣ATP酶異構體2(PMCA2)在C57BL/6J小鼠耳蝸年齡相關性表達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江偉;昆明小鼠和ICR小鼠年齡相關性空間學習記憶損害與不同腦區(qū)SNAP-25之間的關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黃玲;SAMP8小鼠海馬突觸活性帶蛋白complexin及syntaxin1含量與年齡相關性空間學習記憶損害的關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李建玲;C57BL/6J小鼠耳蝸KCNQ1和NKCC1通道蛋白的年齡相關性表達及其與聽力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48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