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與人腦膠質細胞瘤生物學特性及替莫唑胺敏感性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8-11-15 09:28
【摘要】:第一部分BCL-2在Human中的表達及與高級別膠質瘤預后的關系 目的: 檢測BCL-2在膠質細胞瘤內的表達量,揭示BCL-2與腦膠質瘤患者病理級別及預后的關系。 方法: 收集腦膠質瘤患者腦組織與無瘤腦組織,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BCL-2在不同病理級別的膠質瘤組織及人腦正常腦組織中的表達水平,隨訪術后接受放化療的高級別腦膠質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及6個月未進展生存期,研究BCL-2差異性表達與惡性腦膠質瘤預后的關系。 結果: 正常腦組織中未見BCL-2蛋白表達。64%(32/50)的腦膠質瘤組織中有BCL-2表達,其中高級別的腦膠質瘤患者BCL-2陽性率(73.0%,27/37)高于低級別者(38.5%,5/13)(P0.05)。完成隨訪的全部36例高級別膠質瘤患者中BCL-2蛋白表達陽性患者客觀有效率為19.2%(5/26)、疾病控制率為30.6%(8/26),BCL-2蛋白表達陰性患者客觀有效率為60.0%(6/10)、疾病控制率為70.0%(7/10)(P0.05) 結論: 膠質瘤組織中有BCL-2蛋白表達且與腫瘤的組織分化程度有關;BCL-2蛋白表達陰性的高級別膠質瘤患者較陽性患者更易從膠質瘤術后的放療及TMZ化療中獲益。 第二部分pEGFP-BCL-2質粒體及其穩(wěn)定表達細胞系的構建及鑒定 目的: 構建pEGFP-BCL-2質粒體并鑒定其在膠質瘤細胞系U251內的表達。 方法: 采取RT-PCR法從U251細胞中獲得BCL-2目的基因,插入pEGFP-N1載體的多克隆位點,構建pEGFP-BCL-2質粒體,應用FUGENE HD轉染質粒體進入U251,G418篩選,挑出單克隆擴增,建立穩(wěn)定細胞株N1-U251和BCL-2-U251。將實驗分為:空白組(U251細胞),N1組(N1-U251),BCL-2組(BCL-2-U251),檢測BCL-2基因和蛋白表達。 結果: pEGFP-BCL-2質粒體構建成功,N1-U251,BCL-2-U251穩(wěn)定細胞株構建成功,空白組、N1組、BCL-2組的BCL-2基因表達量為:0.32+0.01,0.30±0.01,1.21+0.23,BCL-2蛋白表達量分別為:0.131±0.002,0.012±0.002,4.813+0.5134。BCL-2組與空白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成功構建人BCL-2質粒體并建立高表達BCL-2的U251細胞系。 第三部分BCL-2基因與U251細胞生物學特性及替莫唑胺耐藥性之間的關系 目的: 探討高調或沉默BCL-2基因對U251細胞生物學特性及替莫唑胺耐藥性的影響 方法: 用pEGFP-BCL-2質粒體和BCL-2-shRNA慢病毒分別感染U251細胞,分為pEGFP-BCL-2-U251組、BCL-2-ShRNA-U251組及U251對照組。分別采取CC8實驗、流式細胞術、平板克隆形成實驗、Transwell實驗等方法檢測BCL-2基因的差異性表達與U251細胞增殖活力、周期及凋亡、克隆形成力、侵襲性等基本生物學特性以及其對替莫唑胺耐藥之間的關系。 結果: BCL-2-shRNA-U251組的細胞增殖速度低于正常的U251膠質瘤細胞,而pEGFP-BCL-2-U251組則增殖速度高于正常U251腦膠質瘤細胞。BCL-2-shRNA-U251組凋亡率及G2/M期比率高于pEGFP-BCL-2-U251組和空白組(P0.05)。pEGFP-BCL-2-U251組S期比率高于空白組和BCL-2-shRNA-U251組(P0.05),加入50μM替莫唑胺24h后,各組凋亡率較未加藥時均升高(P0.05),并且pEGFP-BCL-2-U251組、空白組G2/M期比率升高(P0.05),而BCL-2-shRNA-U251組G2/M期比率下降(P0.05);pEGFP-BCL-2-U251組、U251對照組、BCL-2-shRNA-U251組對替莫唑胺的IC50分別是148.0μM、84.31μM和51.6μM;單細胞克隆形成率分別為67.7%4-2.5%65.0%±3.0%和26.6%±2.1%(P0.05),而其20h的Transwell侵襲結果分別為61.3±3.2、42.0±3.1和25.6±3.7(P0.05)。 結論: BCL-2基因與U251細胞的惡性生物學特性相關,并可導致其對替莫唑胺耐藥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9.41
本文編號:2332907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9.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蘋;婁晉寧;章揚培;馬雄君;趙奎明;;MGMT在神經膠質瘤中表達的臨床意義及聯合應用STZ對愈后的影響[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6年01期
2 楊冬;王忠誠;;膠質瘤的神經分子病理學檢測指標及其意義[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年19期
3 王耀伍;尹春麗;張志勇;張宏義;張坤;張志民;廖珩;;替莫唑胺對高級別腦膠質瘤療效的Meta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6期
4 王保安,劉福生,張慶林,王成偉,宋濤,金澎,賀紅衛(wèi);腦膠質瘤多藥耐藥機制的研究[J];山東醫(yī)藥;2002年21期
5 孫杰;胡汛;;腫瘤耐藥及其逆轉策略[J];實用腫瘤雜志;2010年04期
6 周桔;羅榮保;湯長發(fā);瞿樹林;;Bcl-2蛋白家族和p53基因在細胞凋亡中的調控效應[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10期
7 王天路;孫濤;陶軼;;替莫唑胺和Bcl-2 siRNA對人膠質瘤U251細胞生長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08年10期
8 譚莉萍;岑洪;胡曉樺;;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的歷史、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J];醫(yī)學綜述;2009年10期
9 鄭志兵,焦克芳,李松;BCL-2蛋白 :抗癌藥物作用的新靶點[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2001年02期
10 周鵬;羅志剛;;bcl-2在初發(fā)性及復發(fā)性膀胱腫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6年06期
,本文編號:2332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329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