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缺血性腦卒中是對人類健康具有嚴重威脅的疾病之一,具有發(fā)病率、致殘率、復發(fā)率、死亡率均高的特點,其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涉及:炎癥反應、氧化性損傷、細胞的凋亡、Ca2+的超載及興奮性毒性機制等方面。本文通過ICR雄性小鼠建立短暫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術前予以抗帕金森病藥物美多芭干預,于缺血再灌注后的24小時、72小時進行神經功能行為學評分,檢測小鼠缺血半球腦組織含水量、梗死體積的變化,測定紋狀體區(qū)神經元數量的變化及小膠質細胞的活化情況,測定炎癥相關因子、檢測氧化損傷相關酶及細胞凋亡通路PI3K/Akt的變化,以此來探究美多芭對小鼠短暫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神經保護作用及其作用的機制。方法:將成年的雄性ICR小鼠隨機的分為6組,每組6只,實驗的小鼠依次分為:假手術組、美多芭+假手術組、手術1天組、美多芭+手術1天組、手術3天組、美多芭+手術3天組。應用線栓法制作小鼠大腦中動脈閉塞(MCAO)的模型。其中美多芭干預組術前三天同一時間予以美多芭灌胃,各組小鼠于術后24小時與72小時分別進行神經行為學評分,梗死側腦含水量的測定,梗死體積的測定。免疫組化實驗檢測NeuN標記的神經元核抗原與Iba1標記的小膠質細胞的變化,蛋白印跡法測定Iba-1、COX2、NF-kB、SOD1、SOD2、Akt、p-Akt的蛋白表達。結果:(1)假手術組及美多芭+假手術組小鼠沒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應用美多芭的MCAO手術組小鼠神經功能評分均較單純MCAO手術的小鼠神經功能評分降低,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美多芭干預的手術1天組腦組織的含水量較單純手術1天組明顯降低,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美多芭藥物干預的手術3天組腦組織含水量較單純手術3天組顯著降低,提示腦水腫減輕;而藥物干預的MCAO 1天組與3天組之間腦組織含水量變化不明顯。(3)MCAO手術3天組的腦梗死體積較MCAO手術1天組的增多;美多芭干預的手術1天組腦梗死體積較手術1天組減少;美多芭干預的手術3天組的腦梗死體積較單純手術3天組明顯降低。(4)免疫組化實驗:在假手術組經NeuN染色的紋狀體部位的神經元細胞形態(tài)規(guī)則,結構完整;而MCAO手術組神經元的數量明顯減少,細胞形態(tài)不規(guī)整;藥物干預的MCAO手術組神經元的數量與對應的MCAO手術組相比數量均增多,且細胞形態(tài)及排列相對完好,p0.05。Iba1染色的小膠質細胞在假手術組中呈現分葉狀,小胞體;MCAO手術后小膠質細胞活化為形態(tài)不規(guī)整的阿米巴樣,且手術3天組的更明顯;而美多芭干預的MCAO組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均受到明顯抑制。(5))蛋白印跡實驗:Iba1蛋白的表達在MCAO手術組均升高;但在藥物的干預下MCAO手術組的蛋白表達均下調;另外手術3天組與手術1天組相比Iba1蛋白的表達要更多些。COX2及NF-kB的蛋白在各組小鼠基本一致,假手術組中表達均很低;MCAO手術組較假手術組都明顯升高p0.05,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手術3天組蛋白表達的要更多;而藥物干預的MCAO組蛋白的表達明顯降低,與各自對應的手術組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OD1及SOD2的蛋白表達大體相同,手術組的蛋白表達較假手術組明顯降低p0.05;而增加了美多芭的MCAO組的蛋白表達比對應的MCAO手術組明顯增多p0.05;且MCAO手術1天組蛋白表達明顯高于手術3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kt的蛋白表達在手術組較假手術組雖有降低,但差異不明顯;美多芭干預的手術組的蛋白表達與單純手術組比,也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組p-Akt的蛋白表達較假手術組明顯減少p0.05;手術1天組的蛋白表達量較手術3天組相對較高p0.05;而對于加了美多芭干預的手術組來說蛋白的表達量較對應的手術組都明顯升高p0.05。結論:(1)美多芭能夠明顯降低ICR小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的行為學評分并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恢復;減輕梗死側腦細胞的水腫;顯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腦梗死體積;維持梗死區(qū)域紋狀體部位神經元的數量。(2)美多芭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紋狀體部位小膠質細胞的活化,減少Iba1、NF-kB及COX2蛋白的表達。(3)美多芭能夠上調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達,減少自由基的產生。(4)美多芭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細胞凋亡。本實驗的結果表明:美多芭除了具有良好的抗帕金森病的作用,同時還能對腦梗死起到保護作用,這一發(fā)現為缺血性腦損傷后繼發(fā)帕金森病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更為缺血性腦血管病溶栓后的腦保護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4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志良;俞書紅;陳昕;朱武生;;選擇性動脈內腦低溫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應用[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5年09期
2 韓冰冰;盧巖;趙海軍;王媛;;針刺對MCAO大鼠腦組織小膠質細胞活化及炎癥介質含量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年10期
3 馬玉強;李英華;李秀敏;郝立科;;多巴絲肼聯用dl-3-正丁基苯酞對腦卒中患者患側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刊;2014年08期
4 鄧冰湘;盧金冬;;NF-κB信號通路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及中藥有效組(成)分的干預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7期
5 康濤;張洪;;經頸總動脈和經頸外動脈制作大鼠MCAO模型的比較[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3年03期
6 劉慧勤;劉建仁;丁美萍;;小鼠不同腦缺血模型及品系差異[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5期
7 丁新生;馮美江;;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細胞凋亡[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6年01期
8 陳左然,張祥建;環(huán)氧合酶-2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5年03期
9 楊杰,張進,劉尊敬,周琳,楊期東;尼美舒利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4年10期
10 范紅杰,于維東,何志義;大鼠大腦中動脈局灶腦缺血環(huán)氧酶2蛋白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
本文編號:
23043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30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