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缺血性腦卒中殘疾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ability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from July to October 2015, 7,462 stroke patients who met the criteria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were selected by using the database data of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 projects for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of cerebral apoplexy in 2013. To collect the Rankin revised scale (MRS) score and patient informa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ast medical history, lifestyle and family history of stroke)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The disability status of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MRS score, and the disability rate was calculated by defining MRS score 2 or 5, and using three leve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ability statu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Results among 7 462 patients, 1 211 cases were disabled, the disability rate was 16.23%. The disability rate of mal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 (P0.05); the disability rate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hypertension (P0.05). The disability rate of diabetic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diabetic patients (P0.05). Different urban and rural sources, hyperlipidemia, atrial fibrillation, smoking rate, drinking rate, stroke family history patients disability rate,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empty model test, the data were clustered at provincial level (P0.05) and screening point level (P0.05). Therefore, three level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s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x, age,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was an influential factor in the disability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isability of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Male, elderly, hypertensive and diabetic patients are the key peop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isability after ischemic stroke.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中醫(yī)科;軍事醫(yī)學科學院衛(wèi)生勤務與醫(yī)學情報研究所;中國卒中數(shù)據(jù)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440017)
【分類號】:R743.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宏軍,方向華,張國鋒,黃衛(wèi)祖,平光宇,湯哲,吳曉光,周宏,李寧燕,王維山,刁麗君,孫菲;北京市2002年城鄉(xiāng)老年人腦卒中患病情況綜合評估[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立書;焦艷;丁賢彬;毛德強;張春華;呂曉燕;李洪;漆莉;;重慶2006~2010年腦卒中和心肌梗死死亡趨勢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年03期
2 胡才友;梁積英;呂澤平;李正杰;黃甫沿;李泌迅;楊媛媛;呂淵;龐國防;梁慶華;韋奇;;長壽老人心腦血管病相關危險因子及卒中患病的調查[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年03期
3 陳穎;曹克剛;;中風病二級預防中醫(yī)藥適時干預模式探討[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0年02期
4 胡才友;呂澤平;梁積英;李正杰;龐聲航;黃甫沿;楊澤;龐國防;李莉;呂淵;;長壽老人心腦血管事件相關危險因素的探討[J];臨床薈萃;2008年16期
5 黃甫沿;呂澤平;胡才友;李正杰;黃澤治;李俊純;楊媛媛;呂淵;龐國防;梁慶華;韋勇;楊澤;;廣西壯、漢民族長壽地區(qū)長壽老人卒中患病及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1年02期
6 方向華;湯哲;項曼君;Zachary Z;陳彪;吳曉光;劉宏軍;刁麗君;;北京市55歲以上人群1992年和2000年腦卒中患病率和殘疾率情況及變動趨勢[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年01期
7 李毓萍;劉穎萍;何秉賢;;頸動脈狹窄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年03期
8 續(xù)學俊;于海柱;吳濤;高美麗;周偉;孟毅;徐俊杰;石友;;北京市房山區(qū)韓村河鎮(zhèn)居民腦卒中流行病學調查[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2年04期
9 呂淵;胡才友;呂澤平;楊澤;孫亮;李俊純;黃澤治;李正杰;韋勇;史曉紅;梁慶華;;廣西壯、漢民族長壽地區(qū)長壽老人高血壓及腦卒中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年24期
10 趙梅花;方向華;金松齡;劉宏軍;李淑婷;湯哲;江濱;;基層醫(yī)療機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高血壓防治現(xiàn)況[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年2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涂詩意;山東省農(nóng)村老年人口高血壓患病和控制的社會經(jīng)濟差異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常倩;腦血管病患者責任血管的現(xiàn)況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2 王書平;遼寧省彰武縣農(nóng)村地區(qū)腦卒中的疾病負擔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王輝;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相關因素與腦梗死的關系[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劉平;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腦血管病亞型的相關性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09年
5 顏芳;昆明市官渡區(qū)農(nóng)村居民心血管疾病患病現(xiàn)狀及社會疾病經(jīng)濟負擔評價[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全國血壓抽樣調查協(xié)作組;腦卒中、心肌梗塞人群患病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高血壓雜志;1995年S1期
2 方向華,湯哲,平光宇,黃衛(wèi)祖,張國峰,吳曉光,李寧燕,王維山,周宏,劉宏軍,刁麗君;北京社區(qū)老年人群高血壓防治現(xiàn)況的綜合評價[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4年09期
3 王文化,趙冬,吳桂賢,劉軍,姚麗,吳兆蘇;北京市1984~1999年人群腦卒中發(fā)病率變化趨勢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年04期
4 方向華,孟琛,劉向紅,吳曉光,劉宏軍,刁麗君,湯哲;健康自評與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年03期
5 湯哲,方向華,項曼君,吳曉光,刁麗君,劉宏軍,孫菲;北京市老年人衛(wèi)生服務需求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4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覃紹則,陸健,盧永彪;缺血性腦卒中302例分析[J];現(xiàn)代康復;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體會[J];哈爾濱醫(yī)藥;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飲食、生活習慣與缺血性腦卒中[J];醫(yī)學綜述;2001年04期
4 譚清華,趙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神經(jīng)細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誘導分子的表達[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2年01期
5 王鳳芹,劉翠梅;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個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康復指導[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03期
7 羅春華,李國靜,趙武,陳華蓉;198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03年04期
8 陳義祿;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35例診治體會[J];臨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陳小轉,陳志祥;30例缺血性腦卒中的血液流變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3年03期
10 郭羅勇,鐘紅躍;腦循環(huán)功能治療儀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健蓉;許毅;;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時間規(guī)律臨床研究及對策[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肖艷;張曉鶯;何瑛;李燕云;徐雋瑩;;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的危險因素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孟昭義;李琳;張國斌;;缺血性腦卒中病理[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對缺血性腦卒中預防再復發(fā)的影響[A];危重病人監(jiān)測、急救技術與基礎護理暨21世紀護理理念發(fā)展與資源開發(fā)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現(xiàn)象[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袁榮峰;謝春;;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與缺血性腦卒中[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李澤軍;褚泰偉;劉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腦卒中示蹤劑的設計、合成、與藥理學研究[A];第七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張子蓮;;健康教育對缺血性腦卒中預防再復發(fā)的影響[A];全國第11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白亮;;基層醫(yī)院缺血性腦卒中治療和康復中存在的問題[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馬躍文;王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凝血指標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新;防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腦卒中后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有益[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3 北京天壇醫(yī)院副院長 王擁軍 葛宗漁 整理;遠離缺血性腦卒中要把“壞膽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報;2014年
4 衛(wèi)訊;未來三年我國將完成100萬人腦卒中篩查[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5 楊聲瑞 趙強;缺血性腦卒中病因有新發(fā)現(xiàn)[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6 附二醫(yī)腦科康復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腦卒中的防治進展[N];溫州日報;2005年
7 楊聲瑞;趙強;預警腦卒中發(fā)生研究有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王文郁;缺血性腦卒中要對癥治療[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9 付東紅;血壓血脂異常是腦卒中發(fā)病危險因素[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10 藍天;腦卒中不等于腦出血[N];民族醫(yī)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建平;缺血性腦卒中易感基因與環(huán)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童葉青;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炎癥因子及候選基因多態(tài)性與環(huán)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毛蕾蕾;調節(jié)性T細胞輸注移植對缺血性腦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轉換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探討[D];復旦大學;2014年
4 彭潔;特殊人群高血壓的治療及預后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張振昶;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易感基因及蛋白質組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6 劉芳;脂聯(lián)素及其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馬麗媛;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基因的多態(tài)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8 王兵;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基因的系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9 劉學東;缺血性腦卒中預后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10 齊志偉;缺血性腦卒中誘發(fā)腸屏障改變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因素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余德標;“扶正補土”針灸法結合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響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黃冰;基于干細胞的新型靶向復合生物基因載體的構建與其對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4 郭澤銘;血清尿酸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TOAST分型的關系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馬亞新;Lokomat機器人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響[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6 廖少欽;電針促進缺血性腦卒中上肢功能恢復的DTI評價[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7 劉麗娟;多模式MRI指導缺血性腦卒中超急性期靜脈溶栓治療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支曉東;支架預防顱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卒中再發(fā)的長期隨訪研究及危險因素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9 陳麗霞;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卒中關聯(lián)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啟動子區(qū)SNPs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關聯(lián)研究及初步功能鑒定[D];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298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29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