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血脂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脂及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0-11 12:41
【摘要】:第一部分 ACAT-1rs1044925SNP與血脂及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 背景:;o酶A:膽固醇;D移酶1(ACAT-1)是在正常細胞內以維持膽固醇平衡的一個關鍵酶,與膽固醇的代謝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在血清脂質代謝紊亂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ACAT-1與血脂水平、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外實驗及動物模型中進行,而在人體中,ACAT-1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脂代謝及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研究較少,且結果不盡一致。開展ACAT-1基因多態(tài)性與人類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的關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ACAT-1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對ACAT抑制劑的藥物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目的:本文旨在探討ACAT-1啟動子區(qū)域內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rs1044925對血脂水平的影響,以及與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和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Stroke, IS)發(fā)病風險的關系。 方法: ACAT-1rs1044925SNP的基因分型技術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RFLP)的方法。全部的實驗對象還進行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脂質水平的檢測。根據每個部分實驗對象的不同研究分成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626名廣西白褲瑤族和624名當地漢族人群中進行,比較廣西白褲瑤族與當地漢族人群ACAT-1rs1044925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分布的差異,以及兩民族人群ACAT-1rs1044925SNP與血脂水平關系。第二階段:在廣西漢族的476名高脂血癥和345名正常血脂人群中進行,比較高脂血癥和正常血脂人群ACAT-1rs1044925SNP與血脂水平關系的差異。第三階段:在廣西漢族的588名正常對照組,587名經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的冠心病病人和555名臨床確診的缺血性腦卒中的病人中進行,采用病例-對照的研究設計,比較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病例組(CHD,IS)與對照組之間ACAT-1rs1044925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分布的差異,并計算ACAT-1rs1044925SNP與CHD及IS患病風險的關系。 結果:1.廣西白褲瑤族人群的血脂水平與當地的漢族人群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白褲瑤族人群的血清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載脂蛋白(Apo)A1和ApoB水平明顯地低于當地的漢族人群(P 0.01-0.001)。兩民族人群的ACAT-1rs1044925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0.001),白褲瑤族人群的A和C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79.0%和21.0%,漢族人群中分別為87.3%和12.7%(P 0.001);白褲瑤族人群中的AA、AC和CC基因型頻率分別為63.3%、31.5%和5.2%,漢族人群中分別為75.6%、23.2%和1.1%(P 0.001)。白褲瑤族的女性人群的ACAT-1rs1044925SNP各基因型間的血清TC、LDL-C和ApoB水平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攜帶有C等位基因的個體的血清TC、LDL-C和ApoB水平明顯地低于非C等位基因攜帶者。白褲瑤族的男性人群和漢族的男女性人群各基因型間的血脂參數比較差異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兩個民族人群血脂參數與環(huán)境因素的相關性也存在差異。 2.高脂血癥與正常血脂人群的ACAT-1rs1044925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高脂血癥男性人群ACAT-1rs1044925SNP AA與AC/CC基因型者間的血清TC、HDL-C和ApoA1水平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AC/CC基因型個體比AA基因型個體有更高的血清TC、HDL-C和ApoA1水平。分層分析顯示這種升高HDL-C與ApoA1水平的作用主要存在于高膽固醇血癥的男性中,而沒有存在于高甘油三酯血癥中。在正常血脂人群中,也未發(fā)現ACAT-1rs1044925SNP與血脂水平的任何關系。 3. CHD和IS患者的ACAT-1rs1044925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AC/CC基因型者或攜帶C等位基因者降低CHD (AC/CC vs. AA,P=0.014;C vs. A,P=0.022)和IS (AC/CC vs. AA,P=0.014; C vs. A,P=0.017)的發(fā)病風險。在對照組中,ACAT-1rs1044925SNP基因型間的血脂水平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攜帶C等位基因的個體比不攜帶C等位基因的個體有更高的HDL-C水平。 結論:在血脂水平存在明顯差異的白褲瑤族和漢族人群中,ACAT-1rs1044925SNP的基因型分布存在顯著差異,ACAT-1rs1044925SNP與一般人群血脂水平相關,并可能導致不同群體間血脂水平的差異;在高膽固醇血癥中,ACAT-1rs1044925SNP AC/CC基因型與增高的HDL-C和ApoA1水平相關,提示ACAT-1rs1044925SNP AC/CC基因型在高膽固醇的狀態(tài)下可能與增加細胞內的膽固醇流出能力有關,從對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起保護作用;病例-對照研究中ACAT-1rs1044925SNP AC/CC基因型與降低的CHD和IS發(fā)病風險相關,其原因可能與其對血脂水平的影響有關。 第二部分 SCARB1rs5888SNP與血脂及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 背景:清道夫B族1型受體(SCARB1)是第一個被發(fā)現的高密度脂蛋白配體,其對脂質代謝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參與膽固醇的逆向轉運過程,因此對血脂水平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產生重要的影響。CHD與IS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與致殘率較高的兩個疾病,兩種疾病有著共同的病理生理學機制為動脈粥樣硬化,其發(fā)生均與血脂代謝紊亂密切相關,而關于SCARB1多態(tài)性與中國一般人群血脂水平關系的研究較少,其與CHD和IS關系的研究也很少。 目的:本文旨在探討SCARB1rs5888SNP對廣西一般人群血脂水平的影響,進一步探討SCARB1rs5888SNP與CHD和IS的發(fā)病風險的關系。 方法: SCARB1rs5888SNP的基因分型技術采用PCR-RFLP的方法。在各研究對象中進行SCARB1rs5888SNP的基因分型,同時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及血脂水平的檢測。根據各部分實驗對象的不同,分成三個階段開展。第一階段:在598名廣西白褲瑤族和585名當地漢族人群中進行,比較兩民族之間SCARB1rs5888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差異,以及各民族群體內SCARB1基因rs5888SNP基因型之間的血脂水平的差異。第二階段:在801個廣西仫佬族與807個當地漢族人群中進行,比較兩民族SCARB1rs5888SNP的基因頻率的分布差異,驗證SCARB1基因rs5888SNP基因型與血脂水平的關系。第三階段:在廣西漢族601個CHD病人和533個IS病人與廣西漢族的582個正常對照組進行,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基因型頻率分布有無差異,并計算SCARB1基因rs5888SNP基因型與CHD及IS的發(fā)病風險的關系。 結果:1.廣西白褲瑤族與當地漢族人群的血脂水平存在明顯差異,白褲瑤族人群的血清TC、HDL-C、LDL-C和ApoA1水平明顯低于當地的漢族人群,而ApoB水平則明顯高于漢族人群。兩民族人群SCARB1rs5888SNP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分布也存在顯著差異,白褲瑤族人群C和T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78.3%和21.7%,漢族人群分別為73.7%和26.3%(P 0.01);白褲瑤族人群CC、CT和TT基因型頻率分別為60.0%、36.6%和3.4%,漢族人群分別為54.2%、39.0%和6.8%(P 0.01)。兩民族人群的TT基因型較CC/CT基因型個體均有更低的血清HDL-C和ApoA1水平。分層分析顯示,白褲瑤男性人群TT基因型比CC/CT基因型者有較低的HDL-C和ApoA1水平,女性人群中的T等位基因攜帶者比非T等位基因攜帶者有更高的血清TC、LDL-C和ApoB水平。漢族男性人群TT基因型較CC/CT基因型個體有較低的HDL-C和ApoA1水平,但差異尚無統計學意義(分別P=0.063和P=0.086)。另外,兩民族人群血脂與環(huán)境因素的相關性也存在差異。 2.廣西仫佬族人群的血清ApoB水平高于漢族人群,并且兩民族之間基因型頻率分布有顯著差異。仫佬族人群SCARB1rs5888SNP基因型間的HDL-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T基因型的個體比CC/CT基因型個體有較低的HDL-C水平。按性別比較時,這種作用主要發(fā)現在女性中。漢族人群TT基因型也與降低的HDL-C和ApoA1水平相關,按性別分析時,漢族男性人群血清TG、HDL-C、ApoA1、ApoB水平和ApoA1/ApoB比值在基因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等位基因攜帶者與非T等位基因攜帶者比較有較低的HDL-C、ApoA1水平和ApoA1/ApoB比值,以及較高的ApoB水平。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個體有較高的甘油三酯(TG)水平。漢族人群中,基因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影響血脂水平,而在仫佬族人群中未發(fā)現這種交互作用影響血脂。 3. CHD患者SCARB1rs5888SNP基因型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CC/CT基因型個體比較,TT基因型個體有較高的CHD發(fā)病風險(TT vs. CC: OR=1.76, P=0.038; TT vs. CC/CT:OR=1.75, P=0.036),而IS患者SCARB1rs5888SNP基因型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總的病例和對照人群中,TT基因型比CC/CT基因型者有更低的HDL-C水平。而在對照組中,TT基因型較CC/CT基因型者有更高的血清LDL-C和ApoB水平。 結論:廣西白褲瑤族與當地的漢族人群,廣西仫佬族與當地的漢族人群間血脂水平和SCARB1rs5888SNP基因型頻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rs5888SNP基因型與血脂水平相關,rs5888SNP基因型頻率的差異可能導致群體間不同的血脂表型;在三個民族人群中證實SCARB1rs5888SNP均與降低的HDL-C水平有關,而對TC、LDL-C及ApoB水平的增高作用則有種族及性別特異性;SCARB1rs5888SNP TT基因型與增加的CHD風險相關,其可能是通過影響血脂尤其是血清HDL-C和LDL-C水平實現的。而SCARB1rs5888SNP與IS的發(fā)病風險無明顯相關。 第三部分 MADD-FOLH1SNPs與血脂及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 背景:最近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發(fā)現一些新的影響血脂水平的基因,與傳統的血脂相關基因相比,,這些基因原本被認為與血脂代謝無明顯關系,其與血脂代謝的機制也不被人類所熟知。其中MAP激酶激活的死亡結構域蛋白(MAP-kinase activating death domain, MADD)-葉酸水解酶(Folate hydrolase1, FOLH1)就是新近發(fā)現的與血清HDL-C水平存在關聯的基因之一。而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顯示血脂紊亂為動脈粥樣硬化獨立的危險因素。 目的:探討MADD-FOLH1區(qū)域內幾個SNPs與血脂水平的關系,及基因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對血脂的影響。進一步探討這些SNPs與缺血性心腦血管疾。–HD,IS)的關系。 方法:采用文獻報道與功能位點結合的位點選擇策略,選擇在GWAS中與血脂相關聯的MADD-FOLH1rs7395662、rs326214、rs326217、rs1051006、rs3736101和rs7120118SNPs作為研究位點;蚍中筒捎肧npshot技術,對研究對象進行基因分型,完成對研究對象的流行病學的調查、血脂水平等生化指標的檢測。研究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在596名廣西漢族非冠心病及腦卒中的正常對照組中進行,比較六個位點各個基因型之間血脂水平的差異。第二步,在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病例組(584個CHD病人和555個IS病人)和596個健康對照組中進行,比較各個位點間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頻率在病例組與對照組中是否存在差異。進一步計算各SNPs基因型與CHD及IS的發(fā)病風險的關系。第三步,利用第一、二部材料,析因分析用于確定是否存在基因與吸煙、飲酒和BMI的交互作用對血脂的影響,用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是否基因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同樣對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產生影響。 結果:1. MADD-FOLH1rs7395662SNP基因型間的血清TG、HDL-C和ApoA1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GG基因型較AG/AA基因型者有較高的TG水平,G等位基因攜帶者較非G等位基因攜帶者有更低的血清HDL-C和ApoA1水平。rs326214和rs3736101SNPs各基因型間的血脂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s326214SNP AA基因型較GG/GA基因型者有更低的血清HDL-C水平, rs3736101SNP GA/AA基因型者比GG基因型者有著更高的ApoA1/ApoB比值。其余的3個SNPs與血脂水平無相關。經Bonferroni校正后只有rs7395662SNP與血清TG和HDL-C水平的關系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2. CHD和IS組MADD-FOLH1rs7395662SNP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余五個SNP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onferroni校正后,rs7395662SNP的基因型與冠心病發(fā)病風險仍存在統計學意義的模型有:Codominant模型:GG vs. AA (OR=0.78,95%CI:0.66-0.92,P=0.0068); Recessive模型:GG vs.AA/GA (OR=0.63,95%CI:0.46-0.86,P=0.0038); Log-additive模型:G vs.A (OR=0.78,95%CI:0.66-0.92,P=0.003)。rs7395662SNP的基因型與IS發(fā)病風險經Bonferroni校正后仍存在顯著意義的有Dominant模型:GA/GGvs. AA (OR=0.70,95%CI:0.55-0.89, P=0.0039);Log-additive模型:G vs.A (OR=0.78,95%CI:0.66-0.91,P=0.0024)。rs1051006、rs326214、rs326217、rs3736101和rs7120118SNPs與CHD及IS的發(fā)病風險無相關,但它們之間存在連鎖不平衡。對這五個位點進行單倍體分析時發(fā)現:與單倍體A-G-T-G-C比較,G-G-T-G-C有1.59倍高的CHD風險(P=0.026),但總體的P值尚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99)。在IS組中,與A-G-T-G-C比較,G-A-T-G-C有1.95倍的IS的發(fā)病風險(P=0.039)。但總體的單體型與IS的發(fā)病風險P值尚無統計學意義(P=0.13)。 3.發(fā)現六個SNPs的基因型與吸煙、飲酒及BMI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對血脂水平產生影響。經過Bonferroni校正后仍然有統計學意義的有:rs7395662與飲酒的交互作用對血清TG和HDL-C水平的影響,分層分析顯示rs7395662SNP基因型對TG水平的影響主要出現在不飲酒者,GG較AA/AG基因型者有更高的TG水平。而rs7395662SNP基因型對血清HDL-C水平的影響主要出現在飲酒組,AA較AG/GG基因型者有較高的HDL-C水平。rs7395662SNP與吸煙的交互作用對血清TG水平有影響,rs7395662SNP基因型對TG的影響主要出現在吸煙者,GG較AA/AG基因型者有更高的TG水平。rs326214和rs326217SNPs與飲酒的交互作用對血清TG存在影響,基因型對血清TG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飲酒人群中,突變的純合子較野生型純合子和雜合子有更高的血清TG水平。rs3736101SNP基因型與吸煙、飲酒的交互作用對血清HDL-C水平有影響,其基因型對血清HDL-C水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吸煙或飲酒人群中,突變等位基因攜帶者與野生型純合子者相比有較高的HDL-C水平。rs7120118SNP與飲酒的交互作用對血清TG水平有影響,分層分析在飲酒與不飲酒組中未發(fā)現基因型與血清TG水平有關。rs1051006SNP與BMI的交互作用對血清LDL-C產生影響,在BMI 24的人群中,基因型之間的血清LDL-C水平無差異,而在BMI≥24人群中,基因型之間的血清LDL-C水平存在顯著差異,GG較AA/AG基因型者有較低的血清LDL-C水平。 4.發(fā)現MADD-FOLH1rs3736101SNP基因型與飲酒之間的交互作用對CHD產生影響(P=0.0021)。rs3736101SNP與CHD的關系在飲酒與不飲酒人群中存在著相反的趨勢,在不飲酒人群中,GA/AA基因型比GG基因型個體有較高的CHD風險,但是這種風險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意義(OR=1.68,95%CI:0.99-2.86)。而在飲酒人群中,GA/AA較GG基因型者有降低的CHD風險(OR=0.33,95%CI:0.12-0.89)。其余SNPs未發(fā)現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對CHD及IS有影響。 5.分析單倍體與飲酒之間的交互作用對CHD及IS的風險時,檢測到由rs1051006、rs326214、rs326217、rs3736101和rs7120118SNPs構建的單體型與飲酒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對CHD的影響(P=0.00041)。單倍體與飲酒的交互作用對IS的影響未達到統計學差異(P=0.061)。 結論: FOLH1rs7395662SNP與血清增高的TG,及降低的HDL-C和ApoA1水平相關,其對血脂的影響有促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病例-對照研究中rs7395662SNP與降低的CHD和IS的發(fā)病風險相關,rs7395662SNP與血脂和疾病的關系不存在一致性,rs7395662SNP這種與降低的疾病風險的作用可能不是通過血脂水平起作用;rs326214,rs326217,rs1051006,rs3736101和rs7120118五個SNPs經校正后未發(fā)現與血脂水平存在顯著相關,但單體型分析顯示其單倍體可能與CHD及IS發(fā)病相關;MADD-FOLH1SNPs與吸煙、飲酒及BMI存在交互作用對血脂水平有影響,而這種SNPs與飲酒的交互作用對血脂水平的影響也可能同樣會導致疾病發(fā)病風險的改變,單體型也與飲酒存在交互作用對疾病發(fā)病風險產生影響。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4;R743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4;R7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聞宇;張素華;任偉;李蓉;龔莉琳;白曉蘇;;;o酶A∶膽固醇酰基轉移酶-2基因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的關系[J];重慶醫(yī)學;2006年09期
2 姜U
本文編號:2264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2642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