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小檗堿誘導人腦膠質瘤細胞U251凋亡及其與HERG鉀離子通道的表達相關研究
本文選題:鹽酸小檗堿 切入點:膠質瘤 出處:《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鹽酸小檗堿(ber)誘導人腦膠質瘤細胞U251凋亡及其與HERG鉀離子通道表達相關性。方法使用不同濃度的ber處理人膠質瘤細胞U25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鹽(MTT)染色法測定細胞增值率,Hoechst33258熒光染色法觀察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流式細胞術測定細胞凋亡率,分別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與Western Blotting檢測HERG鉀通道的RNA及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 MTT法檢測顯示細胞抑制率呈濃度與時間依賴性,且隨藥物濃度增加而增大(P0.05),其24 h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IC50))是(8.78±0.20)μmol/l;Hoechst33258熒光染色法檢測表明處理組出現(xiàn)典型的凋亡特征;且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表明隨著ber的劑量增加U251細胞的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逐漸增大(P0.05);RT-PCR與Western Bloting檢測結果顯示ber處理后U251細胞的HERG鉀通道的RNA含量及蛋白的表達均上調,且隨著藥物濃度的增高而增高。結論在體外ber可誘導人膠質瘤細胞系U251的凋亡,并可能通過上調HERG蛋白的表達抑制U251增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optosis of human glioma cell U251 induced by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ERG potassium channel expression. Methods U251 human glioma cell line U251 wa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r. The changes of cell morphology were observed by Hoechst33258 fluorescence staining. Apoptosis rate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HERG potassium channel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 Results MTT assay showed that the cell inhibition rate was in a concentration and time dependent manner. The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at 24 h was 8.78 鹵0.20 渭 mol / L Hoechst33258 fluorescence staining. The results of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the early apoptosis rate and late apoptosis rate of U251 cell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ber dose. The results of RT-PCR and Western Bloting showed that the RNA content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HERG potassium channel in U251 cells treated with ber were up-regulated. Conclusion ber can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human glioma cell line U251 in vitro an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U251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HERG protein.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神經外科;
【分類號】:R73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俊;袁志誠;;膠質瘤抗血管生成治療新進展[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6年03期
2 于希忠;劉佳;程羅根;尚文斌;;小檗堿對3T3-L1脂肪細胞炎癥因子分泌和炎癥信號通路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3 耿素霞;杜欣;翁建宇;郭榮;鐘立業(yè);陸澤生;吳穗晶;;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herg mRNA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年08期
4 蔡于琛;冼勵堅;;小檗堿體內外對人鼻咽癌細胞CNE-2生長的抑制作用[J];中草藥;2006年10期
5 王春艷;王桂茹;李晶;徐志剛;宋艷芳;吳德俊;陳立;;鹽酸小檗堿抗實驗性心律失常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年06期
6 劉澤,蔡少平;小檗堿抑制結腸癌細胞中COX-2表達作用的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04年09期
7 潘勤;李煒;佟建州;賀建輝;吳紅記;甘寧;賈振嶺;;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在腦膠質瘤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藥業(yè);2012年1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全忠;胡德輝;陳明;王穎;高天明;;氯通道阻斷劑對NMDA誘導培養(yǎng)海馬神經元凋亡的保護作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2 鄭宓;俞昌喜;;天然生物堿類藥物藥代動力學研究的進展[J];海峽藥學;2011年03期
3 李克;王天曉;;功勞木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4 錢偉麗;劉法彬;王海燕;;黃連素抗癌機制研究概況[J];今日科苑;2009年24期
5 邵儉;畢彥忠;徐兆森;;中藥化學成分及提取物在抗腫瘤中的作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年04期
6 李莉;王振華;王玉蓉;周洪偉;;鹽酸小檗堿脂質體制備與質量評價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7 常鎧麟;陳鷹翔;趙思偉;柏云嬌;于淼;;異喹啉類生物堿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02期
8 陳三送;吳庭楓;謝學順;周幽心;杜子威;;下調RNF138基因對膠質瘤細胞株U251增殖、凋亡及細胞周期影響的研究[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3年02期
9 金小小;張淑玲;徐黎娟;范洪領;鐘志超;李曦;常全忠;;ClC-3在SIN-1誘導的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中的作用[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3期
10 楊孔賓;胡力;劉炳學;;鉀離子通道和腫瘤關系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沈曉慶;降雪;賈天柱;;黃連的研究進展[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春利;唱海彬;高巒;;小檗堿研究新進展[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李春利;唱海彬;高巒;;小檗堿研究新進展[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醫(yī)藥科學與生物技術分冊)[C];2012年
4 許嘯虎;陸付耳;董慧;;清熱燥濕法及其方藥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進展[A];第九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麗;ClC-3氯離子通道在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RGC-5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董世芬;小檗堿治療實驗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常全忠;氯通道在SIN-1誘導培養(yǎng)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中的作用[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4 王朕華;KCa3.1通道對子宮內膜癌細胞增生影響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5 李云波;中藥清毒栓對HPV相關宮頸癌防治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6 袁兆新;RNAi沉默線粒體氯通道表達在過氧化氫誘導的大鼠膠質細胞損傷過程中作用與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楊曉寰;參附注射液、松果菊苷和蟲草素等抗腫瘤活性及對GJIC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8 王瑩;利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Z24的肝毒性作用機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9 董宇;戊己丸不同配伍的腸吸收特征及與P-gp相互作用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8年
10 尚云峰;益氣解毒法對鼻咽癌細胞骨架蛋白系統(tǒng)的干預效應及遷徙運動潛能影響[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旭初;三種中藥制劑促化療增敏作用的體外實驗[D];鄭州大學;2010年
2 賀鈺梅;黃連素對2型糖尿病大鼠胰島細胞分泌功能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侯宏;黃連生物堿抗高脂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齊悅如;清開靈注射液對大鼠缺血性腦損傷時離子穩(wěn)態(tài)失衡的調控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崔雅忠;腦復聰對LPS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合成環(huán)氧合酶-2和分泌前列腺素E_2作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6 景光嬋;中藥腦復聰對高糖培養(yǎng)下小鼠小膠質細胞BV-2作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7 李小龍;馬鞭草對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影響[D];河北大學;2010年
8 尹金寶;氯通道阻斷劑對一氧化氮誘導培養(yǎng)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1年
9 王萍;人參總皂苷和小檗堿對腫瘤主動性免疫逃逸機制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10 駱葉;小檗堿抑制腫瘤細胞Cyclin D1相關信號通路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敬東;顱通定與黃連素治療室性早搏的比較[J];北京醫(yī)學;1998年01期
2 李維方,張光霽,盧亦成,朱誠;膠質瘤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的新對策和新途徑——抑制膠質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0年04期
3 杜見益;;黃連素治療心律失常108例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06年07期
4 王玉鳳;黃連素加小劑量優(yōu)降糖治療老年Ⅱ型糖尿病30例療效觀察[J];中原醫(yī)刊;1997年12期
5 崔守章;張宏義;;MGMT在人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9年02期
6 李慧玉;劉黎瓊;郭天南;張佳華;李小青;杜雯;劉偉;陳祥俊;黃士昂;;Expression and Fuactional Role of HERG1, K~+ Channels in Leukemic Cells and Leukemic Stem Cell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07年03期
7 房輝,汪暉,李泱;小檗堿對急性缺血心肌的保護作用[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5期
8 耿素霞;杜欣;翁建宇;李其輝;蘇健華;林秋雄;李揚秋;;定量檢測bcr-abl mRNA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意義[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7年05期
9 李世榮;大腸癌發(fā)病概況與新的早期診斷技術[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2年03期
10 ;Berberine reverses free-fatty-acid-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3T3-L1 adipocytes through targeting IKKβ[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園園;安永恒;陳祥明;李健哲;魏林;;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對人腦膠質瘤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李剛,李新鋼,張慶林,田志剛,江玉泉,張建華;人腦膠質瘤細胞白細胞介素-6的基因表達及自分泌環(huán)路的驗證[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0年04期
3 陳銜城,顧宇翔,王宇倩;親細胞非均質分子脂質對人腦膠質瘤細胞系的抑制作用[J];中國癌癥雜志;2002年01期
4 李海峰;萬大海;郝解賀;;人腦膠質瘤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方法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年01期
5 施煒;王中;陳娟;呂成林;陳洪廣;陳建;;人腦膠質瘤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凍存與復蘇[J];江蘇醫(yī)藥;2010年13期
6 孫林泉,杜子威,奚為乎,黃強,王堯,徐庚達;人腦膠質瘤細胞球體系統(tǒng)的建立及其特性觀察[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88年01期
7 徐庚達;馬文雄;陳桂林;翁水玲;奚為乎;杜子威;;人腦膠質瘤細胞體外長期傳代培養(yǎng)方法探討[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95年05期
8 劉建熙;張鵬遠;張玉杰;鄧巍;;人腦膠質瘤細胞兩種分離方法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年24期
9 吳景文,章翔,費舟,荊俊杰,高大寬,屈延,郭衍;人骨形成蛋白-2對人腦膠質瘤細胞周期和增殖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9期
10 范益民,王宏勤,李寶玉,劉學禮;人腦膠質瘤細胞多藥耐藥性的形成及其耐藥特性的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成林;施煒;王中;陳娟;陳宏廣;陳建;;人腦膠質瘤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凍存與復蘇[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尤永平;顏偉;錢春發(fā);石磊;錢進;傅震;劉寧;魯艾林;;慢病毒介導的骨橋蛋白小干涉對人腦膠質瘤細胞侵襲和凋亡的影響[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華磊;張列祥;周秀萍;石瓊;于如同;;FRK對人腦膠質瘤細胞遷移與侵襲能力的影響及機制研究[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鐘東;唐文淵;楊剛;晏怡;冉建華;;Syntenin促進人腦膠質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的研究[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李剛;李蓉暉;鄧林;劉青林;申杰;;IL-6對人腦膠質瘤細胞侵襲性的影響及相關機制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6 葉明;周岱;周幽心;黃煜倫;徐峰;劉建剛;周強;;特異性siRNA對人腦膠質瘤細胞Survivin基因表達的抑制作用[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賈志凡;王坤;張安玲;王廣秀;郝建偉;浦佩玉;;反義miR-30a-5p抑制人腦膠質瘤細胞U87生長的體外實驗研究[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王坤;賈志凡;張安玲;王廣秀;郝建偉;浦佩玉;;敲低microRNA-19a/19b抑制人腦膠質瘤細胞生長的體外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黃凱;;小白菊內酯抑制人腦膠質瘤細胞U251生長的體外研究[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10 陳壽仁;王占祥;陳玉英;譚國偉;劉希堯;朱宏偉;陳東漢;張濤;;Mir-126下調MMP-2抑制人腦膠質瘤細胞侵襲[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蓉暉;IL-6對人腦膠質瘤細胞侵襲性的影響及相關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李遠;雜合型重編程Oct4聯(lián)合多能干細胞因子表現(xiàn)重編程人腦膠質瘤細胞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3 易偉;LRIG1抑癌基因對人腦膠質瘤細胞的作用和分子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向健威;BTBD-10基因在人腦膠質瘤細胞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洪波;白藜蘆醇抑制人腦膠質瘤細胞生長及裸鼠移植瘤血管形成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2 王全才;溶血磷脂酸對人腦膠質瘤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7蛋白表達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李平;pEGFP-PTEN重組質粒的構建及其在人腦膠質瘤細胞中的表達[D];暨南大學;2006年
4 朱美;高免疫原性人腦膠質瘤細胞致敏的樹突狀細胞體外誘導抗瘤效應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程序曲;人腦膠質瘤細胞發(fā)生發(fā)展相關基因RNAi的體外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6 劉銀鳳;miRNA-29b抑制U251人腦膠質瘤細胞生長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D];承德醫(yī)學院;2014年
7 楊磊;蛋白激酶C抑制劑TAM對人腦膠質瘤細胞放射敏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8 張鐵軍;腺病毒介導的ING4及IL-24基因對人腦膠質瘤細胞抑制生長和侵襲遷移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9 王軒;重組腺病毒載體介導短發(fā)夾RNA共調控人腦膠質瘤細胞中miR-221/222的表達及功能的體外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寧萍;Tamoxifen增強~(60)Coγ線對人腦膠質瘤細胞SHG-44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205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62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