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因素對牙周膜干細胞增殖與分化能力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10-27 01:59
牙周病是一種以破壞牙周支持結(jié)構(gòu),并最終導致牙齒脫落的慢性進展性疾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美國有大約30-4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在我國中老年人群中慢性牙周炎的發(fā)病率甚至高達70%,牙周炎的防治面臨嚴峻的形勢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牙周治療方法例如超聲潔治、齦下刮治、翻瓣術等,以及近年來廣泛開展的引導組織再生技術(guided tissueregeneration, GTR)、Vector治療、各種骨移植術等,都沒有達到牙周預期的治療效果,特別是不能實現(xiàn)牙周組織的生理和功能性再生。組織工程(Tissueengineering, TE)研究為牙周疾病的治療和牙周缺損的修復開辟了新的研究空間,特別是利用自體來源的牙周膜干細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來修復牙周組織缺損在多種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結(jié)果,甚至有學者已經(jīng)開始臨床病例的嘗試。大規(guī)模、多中心地臨床研究呼之欲出。然而,在臨床病例的選擇中,年齡因素肯定會對結(jié)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但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系統(tǒng)的探索和研究。本研究對不同年齡組PDLSCs的性能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將自體來源的PDLSCs引入臨床,治療牙周病所致骨下袋組織缺損。 第一部分:實驗部分 【目的】 分析對比不同年齡階段患者的第三磨牙中PDLSCs的生物學特性,分析年齡因素對PDLSCs干細胞性能的影響,完善PDLSCs的基礎知識,為PDLSCs的進一步臨床轉(zhuǎn)化研究提供病例選擇依據(jù)。 【方法】 經(jīng)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因阻生需要拔除的第三磨牙90顆(上頜36顆,下頜54顆),來源于54位不同的患者,根據(jù)患者年齡分為A(年齡16-30歲)、B(年齡31-40歲)、C(年齡41-55歲)、和D(年齡55-75歲),刮取患者牙根中1/3的牙周膜組織,原代培養(yǎng)不同年齡組人牙周膜細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有限稀釋法克隆培養(yǎng)人PDLSCs。對不同組之間的PDLSCs進行細胞克隆能力\生長曲線的測定,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流式細胞儀鑒定細胞表面分子,并對4組患者的PDLSCs進行成脂及成骨誘導,量化后統(tǒng)計分析不同年齡組患者PDLSCs的分化能力的差異,最后制備PDLSCs膜片(cell sheets),復合Bio-Oss骨粉,裸鼠體內(nèi)(背部皮下)植入,觀察PDLSCs體內(nèi)組織形成能力的差異。 【結(jié)果】 四組病例資料情況:A組(平均年齡22.3±7.7歲,男8例,女8例),B組(平均年齡35.6±4.3歲,男7例,女7例),C組(平均年齡48.2±6.1歲,男6例,女6例),D組(平均年齡62.6±6.8歲,男7例,女6例)。改良組織塊法原代培養(yǎng)細胞,A組3-7天均有大量細胞長出,而D組最晚10天才有細胞爬出組織塊;細胞相互接觸匯合成片達80%時間A組平均12天,D組18天。MTT法檢測見D組細胞生長相對緩慢,與A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分子表型結(jié)果顯示,所有樣本干細胞在表面分子的表達上呈現(xiàn)相似特征。陽性表達間充質(zhì)干細胞特異的表面標記(CD29、CD44、CD90、CD105、CD146和STRO-1),陰性表達造血系細胞(CD34)和內(nèi)皮細胞特異的分子表型(CD31)均一致。成脂、成骨量化分析顯示A、B、C、D組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隨著年齡增長,PDLSCs多向分化能力明顯減弱(P0.05)。體內(nèi)實驗結(jié)果顯示A、B、C組細胞均具有較好的組織再生能力。 【結(jié)論】 該實驗結(jié)果顯示年齡因素對人PDLSCs增殖和分化能力造成明顯影響,隨著年齡增長,細胞增殖與分化能力產(chǎn)生明顯下降。老年人患者來源的第三磨牙牙周膜中仍然存在PDLSCs,并具有基本的間充質(zhì)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特性,只是在與年輕人來源的PDLSCs相比,其增殖與分化能力相對較弱。這些干細胞是否仍然可以用于干細胞治療研究,尚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們的實驗結(jié)果提示在臨床轉(zhuǎn)化醫(yī)學研究中,利用自體PDLSCs治療牙周病,初期應盡量避免納入老年患者。 第二部分:病例報道 選取2例牙周炎所致骨下袋組織缺損的病例,經(jīng)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利用自體來源的PDLSCs膜片復合Bio-Oss骨粉治療,觀察3-6月,牙周愈合良好,無任何不良反應,臨床療效評估待術后6-12月綜合評估。
【學位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R781.4
【部分圖文】:
牙周膜原代培養(yǎng),細胞從組織塊爬出(14d,×40)
牙周膜原代培養(yǎng)細胞匯合情況分析(*P<0.05,**P<0.01,***P<0.001)
單細胞克隆培養(yǎng)(14d,×20))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57851
【學位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R781.4
【部分圖文】:
牙周膜原代培養(yǎng),細胞從組織塊爬出(14d,×40)
牙周膜原代培養(yǎng)細胞匯合情況分析(*P<0.05,**P<0.01,***P<0.001)
單細胞克隆培養(yǎng)(14d,×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高秦;劉宏偉;金巖;聶鑫;劉源;;人牙周膜干細胞的體外分離、純化及初步鑒定[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1期
本文編號:28578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578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