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的臨床與影像學表現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02 13:21
第一部分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臨床特點與MSCT診斷價值 目的:探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臨床及MSCT表現特征對提高其術前診斷準確率的價值。 材料和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01月~2012年08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的4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臨床表現、手術情況及MSCT影像特征,在adw4.4工作站上對圖像進行觀察和測量,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態(tài)、大小、密度及強化,同時對發(fā)生于小涎腺(腭部及頰部)病灶采用容積再現(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術進行圖像后處理。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分析數據。 結果:47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89.4%(42)為單發(fā),10.6%(5/47)為單側多發(fā);59.6%(28/47)位于腮腺,17.0%(8/47)位于頜下腺,14.9%(7/47)位于腭部小涎腺,8.5%(4/47)位于頰部小涎腺;術中見27.7%(13/47)病灶與周圍結構有粘連,10.6%(5/47)包膜不完整,19.1%(9/47)表面捫及結節(jié)。涎腺多形性腺瘤在MSCT上多表現為密度均勻、邊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腫塊,本組病例僅14.9%(7/47)病例發(fā)生囊變,其中6例位于腮腺,以術后復發(fā)及多發(fā)者最常見,頜腺及腭部病灶均未見囊變者,增強后95.7%(45/47)表現為延遲強化(延遲180s)。其中4例發(fā)生于硬腭者,由于其解剖結構的特殊,利用三維重組技術行MPR及VR圖像后處理,不僅可提高病灶的檢出,還可清晰顯示病灶的部位、形態(tài)、大小及鄰近骨質的改變。 結論: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多表現為密度均勻、形態(tài)規(guī)則、邊界清楚的腫塊,增強后呈持續(xù)性強化為其特征性改變,發(fā)生于硬腭者病灶多較小,應常規(guī)應用三維重組技術顯示病灶及鄰近骨質的改變,提高術前診斷率。 第二部分腮腺淋巴結結核的臨床與影像學表現 目的:探討腮腺淋巴結結核的臨床及CT、MRI表現,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及診斷準確率,指導臨床治療方式的選擇。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1-2012.9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的12例腮腺淋巴結結核患者的臨床及CT、MRI表現,觀測病灶的形態(tài)、數目、大小、分布、強化方式及頸部腫大淋巴結的分布。 結果: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齡68±10歲,病程4天至14個月不等,腮腺區(qū)無痛性腫塊10例(83.3%),同時伴有雙肺及脊柱結核1例(8.3%),耳前區(qū)流膿1月1例(8.3%)。12例共檢出23個病灶,均位于腮腺上極或下極淺葉,單發(fā)7例(58.3%),多發(fā)5例(41.7%),8個(34.8%)病灶呈類圓形,15個(65.2%)病灶呈不規(guī)則形,長徑為0.6-3.0cm,12例患者均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同側IIA區(qū)(91.7%)、IIB區(qū)(75%)及頸外側淺(66.7%)淋巴結腫大最常見。4個(17.4%)病灶累及鄰近皮膚。8例行CT雙期增強掃描檢出9個病灶,共4種強化方式:1個(11.1%)呈環(huán)形強化,4個(44.4%)呈花環(huán)狀強化,3個(33.3%)呈局部囊變結節(jié)強化,1個(11.1%)呈實性結節(jié)強化,時間密度曲線(TDC)多呈上升持續(xù)型(77.8%),4例行MRI檢查,其中2例行增強檢查,共檢出14個病灶,呈稍長T1等及稍長T2WI信號,DWI序列呈高信號,增強后呈環(huán)形強化,灶周軟組織水腫。 結論:腮腺淋巴結結核多表現為腮腺區(qū)無痛性腫塊,好發(fā)于腮腺上極或下極淺葉,增強后多呈環(huán)形、花環(huán)狀、局部囊變結節(jié)及實性結節(jié)強化,TDC多呈上升持續(xù)型,多伴有同側頸部IIA、IIB區(qū)及頸外側淺淋巴結腫大。
【學位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R816.98;R781.7
本文編號:2810649
【學位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R816.98;R78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偉,金君,高軍,楊磊;應用分段式腮腺切除術治療腮腺良性腫瘤的療效[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18期
2 黃銀平;沈比先;賈飛鴿;高德宏;劉翰林;張凱;;頜下腺混合瘤的CT表現[J];放射學實踐;2010年05期
3 鄭翔,郭宇紅,崔廣慶;腮腺結核誤診為腫瘤臨床分析[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5年02期
4 傅良杰;鈕曉紅;;腮腺結核37例臨床治療分析[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1年05期
5 馬玉中,竺涵光,羅濟程;MRI在腮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1999年01期
6 朱威;王娜;;腮腺結核57例臨床分析[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7年01期
7 周梁;陳小玲;黃維庭;李柯楠;張孝通;王薇;;小涎腺腫瘤的外科治療[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21期
8 元建鵬,謝榜昆,黃穗喬,鐘鏡聯(lián),李勇;MRI在腮腺上皮性良性腫瘤定性診斷價值及其病理基礎[J];現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4年03期
9 劉其順,梁長虹,黃飚,張忠林,劉艷輝,林華歡;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年04期
10 俞光巖;馬大權;;腮腺腫瘤切除術的改進和發(fā)展[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本文編號:2810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10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