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dyⅠ類牙列缺損修復前后的咀嚼肌肌電變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6 10:30
【摘要】:目的:探討KennedyⅠ類牙列缺損患者修復前后不同時期的咀嚼肌肌電圖變化規(guī)律。方法:隨機選擇門診雙側游離端牙列缺損患者34例,分別在修復前與初戴義齒、修復一個月、三個月及六個月時,對雙側咬肌、顳肌前束、胸鎖乳突肌、二腹肌前腹在下頜姿勢位和牙尖交錯位最大緊咬時進行肌電檢測,記錄肌電幅值,計算肌電平均幅值和咀嚼肌不對稱指數,并將結果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1)下頜姿勢位咬肌、顳肌前束肌電幅值在義齒初戴和修復一個月較修復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修復后三個月及以上時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腹肌前腹、胸鎖乳突肌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牙尖交錯位最大緊咬時咬肌、顳肌前束、二腹肌前腹、胸鎖乳突肌肌電幅值在修復后各時期較修復前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下頜姿勢位及牙尖交錯位時咬肌、顳肌前束不對稱指數在修復后各時期較修復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牙尖交錯位胸鎖乳突肌在修復后各時期較修復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KennedyⅠ類牙列缺損患者義齒修復后咀嚼肌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但患者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適應新義齒。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83.4
【圖文】:
BioEMGII的八道表面肌電儀
本文編號:2757894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83.4
【圖文】:
BioEMGII的八道表面肌電儀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蓉;徐欣;;2種調方法對后牙種植修復患者咬合平衡及咀嚼肌肌力的影響[J];上?谇会t(yī)學;2015年06期
2 潘云潔;楊德圣;;單側最大緊咬軟硬物對咬合力和咀嚼肌的影響[J];武警醫(yī)學;2015年09期
3 薛飛;姚博;宋新亮;高曉峰;戴慶;卜宏;;錯牙合與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5年12期
4 張龍丹;俞律峰;鄒德榮;;肌電分析在TMD臨床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年02期
5 朱芒;;老年患者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的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的臨床分析[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4年12期
6 李健寧;張倩;邵明超;李超;;后牙咬合對數與咀嚼效率的相關性研究[J];齊魯醫(yī)學雜志;2014年06期
7 閔瑜;顏海霞;黃志銳;高燕;黃臻;;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4年08期
8 朱興志;王楠;侯愛兵;;單側磨牙正鎖牙合者下頜邊緣運動軌跡的研究[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9 吳德宏;王娟;劉晶;秦蓉;;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或缺失40例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年12期
10 黃麗;肖遙;徐曉梅;楊四維;;成人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與頸椎姿勢的相關性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3年11期
本文編號:2757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7578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