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唾液腺肌上皮癌的臨床病理特征、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測定及療效與預后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2 00:43
【摘要】:唾液腺肌上皮癌為一種發(fā)生于唾液腺的完全或幾乎完全由腫瘤性肌上皮細胞構成的罕見疾病,其發(fā)生率占不到唾液腺全部腫瘤的1%。正因其少見性,以致臨床對它的生物學行為、組織病理學表現(xiàn)、最佳診治方式及預后等方面的認識也受到局限。而肌上皮細胞具有向上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雙向分化的特性,故其組織病理學及免疫組化表現(xiàn)多樣。 本文旨在通過對本院收治的唾液腺肌上皮癌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臨床病理特征,測定肌上皮癌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并對臨床療效和預后進行分析,以為唾液腺肌上皮癌的診斷和治療以及預后等方面提供參考信息,以期能夠提高臨床對肌上皮癌的診斷率及治療效果。 文中收集了自2000年至2011年共11年間由南京市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連續(xù)收治的共14例肌上皮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7例,年齡分布自14歲至80歲。所有患者均采用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方式,除1例因解剖部位限制無法完全切除腫瘤外,其余患者經(jīng)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證實均達到切緣陰性。14例患者中除6例患者于術后給予了輔助放療外,均未進行其他輔助放化療。自本院病理檔案室獲取此14例患者所有病理組織切片及組織蠟塊,并對切片進行復習以對病理組織學特征進行總結,收集了腫瘤最大直徑、腫瘤厚度、細胞類型等數(shù)據(jù),大體標本檢查發(fā)現(xiàn)腫瘤均無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根據(jù)細胞形態(tài),將肌上皮癌分為5種類型:上皮樣細胞型、漿細胞樣細胞型、梭形細胞型、透明細胞型及混合型。腫瘤細胞多排列成片狀,或形成條索狀及小梁狀等結構,腫瘤間質(zhì)數(shù)量不一,但腫瘤組織中壞死、囊性變及黏液樣等區(qū)域少見或未見。所有腫瘤均可見腫瘤細胞向周圍正常組織以及血管、神經(jīng)、骨組織等的侵潤。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測定通過CD31單克隆抗體對內(nèi)皮細胞進行標記并計數(shù)后得出,最后測得的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分布區(qū)間為40~68每0.36mm2;颊叩碾S訪信息通過與患者本人進行電話、信件交流及查詢復查記錄對患者獲得,隨訪期限最短者為15個月,最長者達132個月。其中除3例患者發(fā)生了術后局部復發(fā)外,其余患者未發(fā)現(xiàn)疾病復發(fā)或轉(zhuǎn)移征象。我們發(fā)現(xiàn)復發(fā)者均未進行術后輔助放療,而給予術后放療的患者包括1例切緣陽性的患者,均未發(fā)生復發(fā)。通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對肌上皮癌的多個組織病理學參數(shù)和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及預后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與多個參數(shù)——包括腫塊厚度與最大直徑、近似腫瘤生長速度、腫瘤的T分期及TNM分期——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而其中近似腫瘤生長速度和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之間表現(xiàn)出了較其他因素更強的相關性,雖然并不顯著(p0.05)。而患者年齡和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之間并無明顯的相關性,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也未表現(xiàn)出性別差異性。而具有更大的近似腫瘤生長速度、更高的TNM分期、更大的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或更大厚度的腫瘤的患者,其預后愈差;其中以TNM分期與預后關系更密切,雖然并不顯著(p0.05)。 所以我們認為,盡管具有更明顯的侵襲性行為的腫瘤(更高的TNM分期及對周圍骨質(zhì)的侵犯),其預后相對更差,但是本研究并未發(fā)現(xiàn)在肌上皮癌患者的預后與所調(diào)查的腫瘤組織學參數(shù)(TNM分期,腫瘤直徑,腫瘤厚度,近似腫瘤生長速度)及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徹底的手術切除是治療唾液腺肌上皮癌的有效措施,而術后輔助放療似乎對于控制局部復發(fā)具有一定作用。當然,為獲得更可靠的結果而需擴大樣本量的必要性也是很明顯的。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39.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良富;腭部上皮肌上皮癌1例報告[J];口腔醫(yī)學;1996年04期

2 斯琴;腮腺肌上皮癌一例[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1999年06期

3 莫伶麗;右心室轉(zhuǎn)移性上皮──肌上皮癌1例[J];腫瘤研究與臨床;1996年02期

4 張志平,謝群;腮腺上皮肌上皮癌(附二例報告)[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1998年02期

5 鄒霜梅,張宏圖;腮腺上皮—肌上皮癌伴鱗狀上皮分化1例[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0年02期

6 廖偉,高軍,扈祚文;小涎腺肌上皮癌1例報告[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10期

7 吳世普;;腮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16期

8 盧紅陽;馬勝林;郭勇;蔡菊芬;樓彩金;;肺肌上皮癌一例報道[J];中國肺癌雜志;2007年04期

9 俞光巖,馬大權,孫開華;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學行為及治療[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1997年02期

10 張寶燕;戴曉汶;王金泉;錢斌;孫國英;周一平;;腮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報告[J];山東醫(yī)藥;2006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盈盈;周水洪;翁斌琦;汪審清;;鼻內(nèi)鏡下切除鼻中隔肌上皮癌一例[A];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成立60周年慶典暨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趙洪偉;李龍江;溫玉明;高寧;韓波;夏輝;潘劍;;口腔肌上皮癌頸淋巴結轉(zhuǎn)移的臨床診治探討[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陳新明;楊邵東;;小涎腺肌上皮癌臨床病理分析[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袁靜;李向紅;;涎腺肌上皮癌的臨床病理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病理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林山;鄭海洲;汪審清;戴利波;;喉鱗癌血管生成、凋亡的表達及其相關性研究[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6 李丙華;陳明媛;蘇立眾;徐婭蘋;;不同血管內(nèi)皮細胞標記物檢測喉癌微血管密度及臨床意義[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三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5年

7 謝守珍;王晶;李德忠;顧美皎;;醋酸甲羥孕酮對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血管生成作用[A];中國抗癌協(xié)會婦科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8 于波;于韜;遲達;邱巖;;CT導引下周圍型肺癌的介入治療與CT增強的關系[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李穎嘉;吳鳳林;龔渭冰;李傳剛;王倩;何鋒堅;鄒禮正;魏根霞;黃萍;謝微微;;超聲造影微血管成像對乳腺良惡性腫瘤微血管構筑的評價[A];慶祝中國超聲診斷50年暨第十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陳巨峰;李金;李嘉朋;莫礎嘉;勞均平;冼淡;王南燕;;原發(fā)顳下窩腫瘤手術治療體會[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全科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林才照;一種新型抗VEGF靶向制劑的抗腫瘤血管生成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陳志濤;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對人肺癌細胞A549侵襲力抑制作用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茍黎明;唾液腺肌上皮癌的臨床病理特征、腫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測定及療效與預后分析[D];南京大學;2012年

2 王丹;涎腺良惡性肌上皮腫瘤中p53、p73α和c-erbB-2的表達及其意義[D];四川大學;2007年

3 譚四平;星形細胞瘤CT征象與瘤內(nèi)微血管密度、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表達間關系的研究[D];汕頭大學;2002年

4 鄭海洲;喉鱗癌血管生成、凋亡的表達及其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 何奎鋒;新型抗血管藥物FP3治療大腸癌的臨床前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郭水英;裸鼠肺癌移植瘤中NRP-1的表達及其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丁莉莉;嵌合分子VEGI~+抑制人惡性淋巴瘤的體內(nèi)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張建民;抗VEGFR-2嵌合Fab抗體對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及其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盛永濤;PARG通過Akt/NF-κB對大腸癌細胞移植瘤血管生成與轉(zhuǎn)移能力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張慧;六神丸對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抗血管生成等機制的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511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7511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ad7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