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療中牙齒冠根比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6-27 02:25
【摘要】: 目的觀察正畸治療后牙齒冠根比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影響其變化的相關因素,并探討其中的相關性。 方法選取10個拔除雙側上頜第一雙尖牙的直絲弓矯治病例,共60顆上前牙,分為三組,分別是中切牙組,側切牙組,尖牙組。在曲面斷層片上測量正畸治療期間牙根吸收和牙槽嵴吸收的量,并計算治療前后的冠根比。分析各組牙齒在治療前后冠根比的變化情況,以及牙根吸收與牙槽嵴吸的相關性。 結果經(jīng)過正畸治療后,上前牙冠根比發(fā)生明顯變化。其中,中切牙組治療前后冠根比分別為0.69±0.10mm、0.85±0.17mm,側切牙組治療前后分別為0.65±0.08mm、0.80±0.11mm,尖牙組治療前后分別為0.56±0.07mm、0.69±0.10mm,各組治療前后冠根比有顯著性差異,分別增加了24%,23%,22%。三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各組牙根吸收量:牙槽嵴吸收量分別為4:1、3.5:1、3:1,牙根吸收明顯大于牙槽嵴吸收,但各組間比值無明顯差異。結論正畸治療引起上前牙冠根比明顯增大,但仍處于臨床可以接受的范圍內(nèi)。冠根比增大主要由于牙根尖吸收和牙槽嵴吸收,導致臨床根長變短,臨床冠長增加而引起。牙根尖吸收量大于牙槽嵴吸收量。不同牙位對冠根比改變的影響不大。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83.5
【圖文】:
實測局部圖(治療前)
本文編號:2731212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83.5
【圖文】:
實測局部圖(治療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施捷,周彥恒,傅民魁;牙周炎致錯位前牙正畸牙周聯(lián)合治療的CT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6期
2 盧嘉靜;葛振林;;正畸致牙根吸收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年05期
3 陳鳳山,楊陸一,梁儻;矯治力作用于不同高度牙槽骨其牙周組織的應力分析[J];口腔正畸學;1999年03期
4 陳蔚,陳榮敬;高位J鉤引起牙根吸收的臨床觀察[J];上?谇会t(yī)學;2005年04期
5 張君,張文娟,王旭霞,馬士良,陳岱韻;固定矯治致切牙牙根吸收與患者性別、年齡的相關研究[J];上?谇会t(yī)學;2005年05期
6 龔向陽;翦新春;雷勇華;姚征宇;洪滔;馬德英;;貓下頜尖牙根管治療對牙正畸移動的影響[J];上海口腔醫(yī)學;2007年02期
7 許天民,劉妍,江久匯,張海平;正畸內(nèi)收上切牙對上頜牙槽骨改建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8 施生根,張銘,袁井圻,更谷啟治,田中昌博,川添堯彬,岡久雄;牙齒動度與牙周膜生物力學性能關系的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1998年02期
9 施捷,周彥恒,傅民魁;牙周炎致錯位前牙的正畸牙周聯(lián)合治療[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5期
本文編號:27312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7312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