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S對人牙周韌帶細胞核轉(zhuǎn)錄因子-κB表達及炎性細胞因子分泌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07:45
【摘要】: 目的通過體外培養(yǎng)獲得人牙周韌帶細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并通過觀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對HPDLCs增殖及分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白細胞介素-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響,觀察LPS作用HPDLCs后核轉(zhuǎn)錄因子-kB(nuelearfactor kappa B,NF-kB)的表達情況,探討LPS在牙周炎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為尋找預防和藥物治療牙周炎的新途徑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收集12-28歲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0例,采用組織塊直接貼壁培養(yǎng)法體外分離培養(yǎng)HPDLCs,并行人牙周韌帶細胞來源鑒定。將HPDLCs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置于含有不同濃度LPS(實驗組:0.01μg/ml、0.1μg/ml、1μg/ml、10μg/ml及100μg/ml;對照組0μg/ml)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h后,MTT法檢測HPDLCs增殖情況。選用10μg/ml的LPS作用HPDLCs 24h后,分別檢測LPS作用HPDLCs前后其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選用10μg/ml的LPS刺激HPDLCs,并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別檢測LPS刺激前及刺激3h、6h、24h、48h后細胞上清液中TNF-α、IFN-γ)、IL-1β、IL-8的表達情況。選用10μg/ml的LPS刺激HPDLCs 24h,用免疫熒光法檢測LPS刺激前后HPDLCs中NF-kB的表達情況。多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標準α=0.05,結(jié)果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1.體外培養(yǎng)HPDLCs60例,成功15例,成功率為25%。經(jīng)免疫組化染色顯示所培養(yǎng)細胞抗角蛋白染色陰性,抗骨橋素(osteopontin,OPN)染色陽性,證明細胞非上皮來源,并具有成骨特性。 2.低于1μg/ml濃度的LPS可促進HPDLCs的增殖,其中促進作用最為明顯的濃度為0.01μg/ml(P0.05),隨著濃度的增加促進作用逐漸下降;LPS濃度達到10μg/ml和100μg/ml時對HPDLCs增殖則無影響(P0.05)。 3.LPS作用24h后HPDLCs的ALP活性明顯下降(P0.01)。 4.LPS刺激HPDLCs 3h后即可檢測到TNF-α、IFN-γ以及IL-1β分泌量均明顯升高(P0.05),并隨作用時間延長逐漸升高,到24h達到高峰;隨后三種細胞因子分泌量均逐漸下降,至48h時IFN-γ和IL-1β仍維持一較高水平(P0.05),而TNF-α分泌量則恢復至刺激前水平(P0.05)。LPS刺激HPDLCs3h和6h檢測IL-8的分泌受到明顯抑制(P0.05),隨后才出現(xiàn)時間依賴性增加,直至24h后IL-8分泌量才高于刺激前水平,到48h達到頂峰(P0.05)。 5.LPS作用前免疫熒光檢測NF-kB主要表達于細胞漿中,胞漿內(nèi)有較強的熒光顯示,細胞核熒光較弱;LPS作用后NF-kB發(fā)生了明顯的核轉(zhuǎn)位,在細胞核內(nèi)熒光明顯加強,細胞漿內(nèi)熒光減弱。 結(jié)論 1.組織塊培養(yǎng)法培養(yǎng)HPDLCs簡便且成功率較高,第4-8代細胞具有較高的增殖活性,適用于相關(guān)的體外實驗研究。 2.LPS可直接影響HPDLCs的增殖、抑制其成骨特性,并可刺激HPDLCs引起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證明LPS是牙周炎癥和牙槽骨吸收的重要毒力因子。 3.LPS可刺激HPDLCs分泌各種炎性細胞因子,并且具有一定的時效關(guān)系,不同炎性因子其時效關(guān)系不同。 4.LPS刺激可使HPDLCs發(fā)生明顯的NF-kB核轉(zhuǎn)位,證明NF-kB參與了LPS誘導的牙周炎癥反應。
【圖文】:
第4代HPoLCs(X400)
放射狀或旋渦狀的成纖維細胞集落單位,部分細胞相互接觸(圖1)。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細胞逐漸相互匯合,密度逐漸增加,一周后可見細胞基本長滿皿底(圖2)。消化傳代后4h細胞即可貼壁,24h后貼壁細胞全部伸展變形。倒置顯微鏡下HPDLCs呈長梭形,具有2一3個胞漿突起;胞體豐滿,胞漿均勻、透明;核圓形或卵圓,位于細胞中央,,核仁清晰,2一5個核仁(圖3)。傳代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8
本文編號:2702762
【圖文】:
第4代HPoLCs(X400)
放射狀或旋渦狀的成纖維細胞集落單位,部分細胞相互接觸(圖1)。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細胞逐漸相互匯合,密度逐漸增加,一周后可見細胞基本長滿皿底(圖2)。消化傳代后4h細胞即可貼壁,24h后貼壁細胞全部伸展變形。倒置顯微鏡下HPDLCs呈長梭形,具有2一3個胞漿突起;胞體豐滿,胞漿均勻、透明;核圓形或卵圓,位于細胞中央,,核仁清晰,2一5個核仁(圖3)。傳代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俊,李玉晶;應用不同方法進行人牙髓細胞原代培養(yǎng)的比較研究[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5年03期
2 張叢笑,趙晶;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在牙周病中的作用[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3 吉建新,廖偉嬌,邱志輝,潘廣祠,張婷;白細胞介素-1β對人牙周膜細胞生物活性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5年07期
4 李虹;王順靖;;細菌內(nèi)毒素脂多糖與牙周炎癥[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87年04期
5 方廠云;蘇征;陳蕾;樊明文;翦新春;陳智;;牙齦卟啉單胞菌脂多糖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膠原吞噬作用的影響[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4期
6 尹麗媛,劉純義,何安光;IL-1β在成人牙周炎患者牙齦組織中表達[J];解剖科學進展;2002年01期
7 彭彬,樊明文,邊專,陳智;人牙髓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方法學研究[J];口腔醫(yī)學縱橫;1997年04期
8 隋曉梅,王健平;IL-1β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堿性磷酸酶活性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3年05期
9 敖建華;劉彥普;董蕊;劉曉亮;;人牙周膜體外分離培養(yǎng)及其成骨表型的研究[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9期
10 王軍起,連保羅,謝叔良,溫儒民;干擾素對膀胱腫瘤細胞膜TNFR表達的影響[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0年04期
本文編號:2702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7027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