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綜合治療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30 11:59
【摘要】:目的牙周補綴的目的在于以手術或非手術方式,治療牙齦腫脹、出血、牙周膿腫、口臭等牙周病發(fā)炎癥狀后,剩余的殘存齒列重建包括:理想的牙冠與牙齦外型、有效率的咬合點及咬合型態(tài)、左右對稱的牙弓型態(tài)、連續(xù)而正確的矢狀面與冠狀面咬合平面曲線、上下頜健康而穩(wěn)定咬合接觸與定位而無不當咬合干擾為目標采用克服缺損、恢復患者牙齒的發(fā)音、咬合及審美等機能,并期待能長久維持方法本文研究過去3年臨床診斷為慢性牙周炎患者,6個牙周補綴個案病例,收集病患基本資料包含:牙科概況、全身性病史、過去牙科病史、口腔內檢查、X光片判讀、模型分析。治療方式根據(jù)Dr.Amesterdam理念-牙周感控及咬合治療-采段性治療:第一階段為初期治療(含病因性治療),其目的是利用牙周基本治療、根管治療、無望牙拔除、暫時性補綴治療等,去除發(fā)炎及咬合創(chuàng)傷以穩(wěn)定口腔狀況,避免殘存齒惡化。第二階段為手術期治療,其目的是利用牙周手術來治療并去除牙周囊袋或增加角化牙周組織,強化牙周健康狀態(tài)。第三階段為補綴期治療,其目的是利用跨距連結強支持的補綴治療來重建齒列及恢復咬合功能。第四階段為維持期追縱,其目是定期回診來維護治療,經(jīng)此模式為治療中心思想結果本論文提出6個病例報告;颊叱藙訖C明確愿意配合外,均教導積極性的口腔衛(wèi)教及牙周炎基本治療。病例一、二、三、四的缺牙區(qū)或牙齒動搖區(qū)皆予以治療性臨時義齒或金屬矯正線以樹脂光聚合固定,借以重建患者頜間關系及咬合高度,并有二次固定動搖牙齒功效及重新分配力量,重新打造一有利牙周復原的環(huán)境。在徹底基本治療后四個禮拜重新評估其牙周情況。牙齦下牙冠缺損以牙冠增長術露出健康的牙冠邊緣齒質(病例二、三、四),維持基本生物寬度3 mm。病理性位移(病例一、二、三、四)造成牙齒擁擠、咬合干擾、咬合平面喪失、食物淤塞、空間分配不當及齒軸不佳乃藉由矯正方式改善(病例一、二、三、四)。附著牙齦不足,予以結締組織移植,用以維持牙周穩(wěn)定及防止牙齦發(fā)炎和萎縮(病例二)。至于前牙因長期缺損時間過久,造成牙嵴塌陷,則以結締組織作牙嵴豐隆術,維持前牙美觀(病例二)。重度牙周病導致牙齒無法保留予以施行齒槽嵴保留術(病例五、六)用以維持牙曹骨原本寬度及高度,提供理想植體尺寸植入,鼻竇區(qū)齒槽嵴高度不足處施以鼻竇增高術,以增加植體長度,維持正常牙冠、植體長度比例(病例五)。牙周補綴方面,于牙周支持不良的牙齒,則以薄蓋冠,降低冠根比例、減少側方力量、防止二次創(chuàng)傷性咬合,之后雙重冠義齒(病例一、二、三、四),讓咬合一體化,可防止傳統(tǒng)牙鉤(clasp)式的活動義齒易造成義齒及天然牙行使咀嚼功能非等量下陷問題。缺牙區(qū)以植體修復后,可避免天然齒修磨、黏膜刺激、齒槽嵴的維持、固位性高、咀嚼速率增加、下頜運動范圍增加,及最大咬力增加(病例五、六)。另外植體本身對后牙喪失,提供錨定來源及垂直高度的支撐,并防止前牙外翻,讓整個齒列可以重新分配空間,維持整個牙弓的完整、穩(wěn)定性(病例二)。本研究依據(jù)Dr.Amesterdam治療原則提出六個個案,皆已完成使用一年以上,目前穩(wěn)定使用中,并無不良副作用及并發(fā)癥。結論牙周補綴是跨多科性的治療,而不能簡單區(qū)分為單純的牙周治療或單純的補綴治療,牙醫(yī)師應衡量每種補綴設計的優(yōu)缺點,配合病患經(jīng)濟考量予以最適當?shù)闹委?以期維持患者長期健康、功能、美觀的需求。
【圖文】:
(圖 1.1)治療前口內觀及 X 光片(Fig. 1.1) Oral view and X ray films before treatment(表 1.1)治療前牙周囊袋
Traumatic occlusion:32,33Posterior bite collapseUneven occlusal table治vB,
本文編號:2688098
【圖文】:
(圖 1.1)治療前口內觀及 X 光片(Fig. 1.1) Oral view and X ray films before treatment(表 1.1)治療前牙周囊袋
Traumatic occlusion:32,33Posterior bite collapseUneven occlusal table治vB,
本文編號:26880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6880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