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形束CT對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大小及根管口分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20:55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錐形束 CT(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測量兒童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近遠中髓角高度、髓腔近遠中徑A(M-D)、髓腔頰舌徑A(B-L)、髓腔高度(H)、髓底厚度(T)以及根管口分型,分析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大小范圍以及根管口分型的生理規(guī)律和特點,為臨床上對下頜第二乳磨牙牙體牙髓治療過程中避免醫(yī)源性露髓、髓室底穿和髓壁側穿提供數(shù)值參考,為下頜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療中避免因遺漏根管而導致根管治療失敗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并為口腔醫(yī)學教學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從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所拍攝的所有CBCT影像資料中篩選出無根尖病變,無明顯牙根吸收,發(fā)育完全且未經(jīng)過牙體牙髓治療的髓腔及根管形態(tài)完整的4-9歲兒童下頜第二乳磨牙納入實驗研究。共獲得4-9歲符合標準的兒童71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29人,共127例下頜第二乳磨牙的CBCT影像資料。CBCT影像資料采用NNT軟件打開,記錄研究對象文件號、姓名、性別、年齡、牙位等基本信息。測量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近遠中髓角的高度;測量髓腔近遠中徑A(M-D)、頰舌徑A(B-L)、髓腔高度(H)和髓底厚度(T);每個數(shù)據(jù)測量三次取平均值。觀察根管口的分型。將所測得數(shù)據(jù)錄入計算機整理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1髓角高度關系左側下頜第二乳磨牙中近中髓角比遠中髓角更高者占23.5%、遠中髓角比近中髓角更高者占58.8%、近遠中髓角一樣高者占17.7%;右側下頜第二乳磨牙近中髓角比遠中髓角更高者占27.1%、遠中髓角比近中髓角更高者占47.5%、近遠中髓角一樣高者占25.4%。2髓腔大小左側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近遠中徑A(M-D)值為4.06±0.44mm、頰舌徑A(B-L)值為3.69±0.39mm、髓腔高度H值為1.06±0.34mm、髓底厚度T值為1.99±0.29mm;右側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近遠中徑A(M-D)值為4.04±0.43mm、頰舌徑A(B-L)值為3.72±0.37mm、髓腔高度H值為1.17±0.33mm、髓底厚度T 值為 1.99±0.31mm。3根管口分型下頜第二乳磨牙根管口共檢測到5種類型分型,其中,左側下頜第二乳磨牙共檢測到4種類型,分別為:1211型(13.2%)、1212型(69.1%)、1213型(4.4%)、1222型(13.2%);右側下頜第二乳磨牙共檢測到5種類型,分別為:1211型(18.6%)、1212 型(59.3%)、1213 型(1.7%)、1222 型(18.6%)、1223 型(1.7%)。4髓角高度關系、髓腔大小以及根管口分型的左右側之間的比較髓腔近遠中徑A(M-D)、頰舌徑A(B-L)、髓腔高度H、髓底厚度T值均為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均數(shù)比較;髓角高度關系和根管口分型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構成比的比較,經(jīng)檢驗得出,在a=0.05的水準下,左右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角高度關系、髓腔高度H值和根管口分型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髓腔A(M-D)值、A(B-L)值和髓底厚度T值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5不同性別兒童髓角高度關系、髓腔大小以及根管口分型之間的比較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性別分組;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經(jīng)檢驗得,在a=0.05的水準下,不同性別的兒童髓角高度關系,髓腔大小A(M-D)值、A(B-L)值、H值T值以及根管口分型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兒童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髓角高度關系為遠中髓角高于近中髓角的比例最大;下頜第二乳磨牙根管系統(tǒng)變異較大,近中均為一個牙根兩個根管口,而遠中可為一個牙根或兩個牙根,根管口可為一個至多個;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的近遠中徑頰舌徑髓底厚度髓腔高度;左右兩側的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近遠中徑、頰舌徑、髓底厚度無明顯差異,但髓角高度關系、根管口分型及髓腔高度存在差異,不同性別兒童髓角高度關系、髓腔大小及根管口的分型無明顯差異。
【圖文】:
CT投照要求,拍攝CBCT時兒童需穿戴防輻射服后咬合,調(diào)節(jié)患兒站姿及設備高度,使患兒頭部固定在,對整個顱面部進行360°掃描,操作者由昆明醫(yī)科年工作經(jīng)驗以上醫(yī)師完成。逡逑目的,本實驗對下領第二乳磨牙測量內(nèi)容如下[33]:逡逑比較近遠中髓角高度關系;逡逑中冠狀面髓腔近遠中向最大距離A邋(M-D);逡逑中矢狀面髓腔頰舌向最大距離A邋(B-L);逡逑頂最低點水平面與髓室底最高點水平面垂直距離H;逡逑底最高點水平面到髓室底根分叉?zhèn)茸罡唿c水平面垂口的分型。逡逑
向根方滾動鼠標滑輪或在MPR界面點擊下移按鍵從冠方向根方對被測牙進行掃逡逑描,觀察近、遠中髓角率先暴露情況,先暴露髓角者即為髓角更高者,,將每種檢逡逑測結果進行記錄并截圖保存(圖2)。逡逑圖2下頌第二乳磨牙近、遠中髓角高度關系逡逑A近中髓角先暴露B遠中髓角先暴露C近遠中髓角同時暴露逡逑根管口分型:在觀察近、遠中髓角高度關系的基礎上繼續(xù)向根方移動至髓室逡逑底處,觀察被測量牙的牙根及根管口分型情況,用四位阿拉伯數(shù)字進行記錄,千逡逑位數(shù)代表近中牙根數(shù)目,百位數(shù)代表近中根管口數(shù)目,十位數(shù)代表遠中牙根數(shù)目,逡逑-13-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81.05
【圖文】:
CT投照要求,拍攝CBCT時兒童需穿戴防輻射服后咬合,調(diào)節(jié)患兒站姿及設備高度,使患兒頭部固定在,對整個顱面部進行360°掃描,操作者由昆明醫(yī)科年工作經(jīng)驗以上醫(yī)師完成。逡逑目的,本實驗對下領第二乳磨牙測量內(nèi)容如下[33]:逡逑比較近遠中髓角高度關系;逡逑中冠狀面髓腔近遠中向最大距離A邋(M-D);逡逑中矢狀面髓腔頰舌向最大距離A邋(B-L);逡逑頂最低點水平面與髓室底最高點水平面垂直距離H;逡逑底最高點水平面到髓室底根分叉?zhèn)茸罡唿c水平面垂口的分型。逡逑
向根方滾動鼠標滑輪或在MPR界面點擊下移按鍵從冠方向根方對被測牙進行掃逡逑描,觀察近、遠中髓角率先暴露情況,先暴露髓角者即為髓角更高者,,將每種檢逡逑測結果進行記錄并截圖保存(圖2)。逡逑圖2下頌第二乳磨牙近、遠中髓角高度關系逡逑A近中髓角先暴露B遠中髓角先暴露C近遠中髓角同時暴露逡逑根管口分型:在觀察近、遠中髓角高度關系的基礎上繼續(xù)向根方移動至髓室逡逑底處,觀察被測量牙的牙根及根管口分型情況,用四位阿拉伯數(shù)字進行記錄,千逡逑位數(shù)代表近中牙根數(shù)目,百位數(shù)代表近中根管口數(shù)目,十位數(shù)代表遠中牙根數(shù)目,逡逑-13-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81.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競;;乳牙的牙髓治療[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年09期
2 景亞楠;葉欣;柳登高;粱宇紅;馬緒臣;;下頜前磨牙及磨牙根管構型的錐形束CT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6期
3 張麗紅;;Vitapex糊劑用于乳牙根尖周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年06期
4 劉彩霞;王立;李陽陽;;上頜第二乳磨牙近中頰根第二根管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6期
5 金艷;袁理;周艷;黃新文;肖小芬;;上頜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統(tǒng)的錐形束CT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4年07期
6 謝妮娜;楊君君;宋光泰;韓建國;;基于MICRO-CT的乳前牙三維模型重建[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4年07期
7 翟振武;張現(xiàn)苓;靳永愛;;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人口學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年02期
8 馮馳;李叢華;曾興琪;王勤花;鄭謙;邱葉;;采用錐形束CT測量牙體長度的準確性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9 田海英;施生根;劉東旭;;口腔錐形束CT的安全性研究綜述[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4年01期
10 趙t熝
本文編號:2684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6841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