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氧化鋯基臺的研制及機械性能檢測

發(fā)布時間:2020-05-07 21:12
【摘要】: 目的:研制氧化鋯基臺并對其機械性能進行初步檢測。 方法:選用納米氧化鋯粉,采用冷等靜壓成型方法和二次燒結工藝制作氧化鋯基臺。(1)分別取10枚氧化鋯基臺和鈦基臺測量其表面粗糙度Ra、Rz值;(2)分別取10枚氧化鋯基臺和鈦基臺與Osstem USⅡ種植體裝配組成氧化鋯基臺組與鈦基臺組,用掃描電鏡測量兩組基臺-種植體連接界面的微間隙;(3)各取5枚氧化鋯基臺和鈦基臺組成氧化鋯基臺組與鈦基臺組,分別將基臺與Osstem USⅡ種植體裝配,置于不銹鋼夾具中,用與基臺長軸垂直的力對基臺進行加載測量其抗折強度(加載速度0.5mm/min)。 結果:制得的氧化鋯基臺形態(tài)良好。(1)氧化鋯基臺組的表面粗糙度Ra、Rz值為0.108±0.026μm、1.058±0.227μm,鈦基臺組的表面粗糙度Ra、Rz值為0.131±0.037μm、1.157±0.268μm;兩組間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氧化鋯基臺-種植體連接界面的邊緣微間隙為3.01±0.64μm、內部微間隙為28.5±1.6μm,鈦基臺-種植體連接界面的邊緣微間隙為2.71±0.42μm、內部微間隙為23.9±1.4μm;兩組間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氧化鋯基臺組與鈦基臺組的抗折強度分別為537.6±90.0N、753.9±160.8N,兩組間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在本實驗條件下,采用納米氧化鋯粉經(jīng)冷等靜壓成型和二次燒結工藝制作的氧化鋯基臺的表面粗糙度、基臺-種植體連接界面的適合性、抗折強度達到了臨床應用的要求。
【圖文】:

視圖,基臺,底視圖,視圖


時J恒溫2小時,待爐溫自然冷卻至室溫,取出氧化錯基臺。(7)精修完成:按照圖紙要求對二次燒結后的氧化錯基臺進行精修,完成氧化錯基臺制作(圖1)。圖1氧化錯基臺(左一側視圖;右一底視圖)3.2基臺表面粗糙度的測定在放大鏡下選取表面未開裂的氧化錯基臺10枚組成氧化錯基臺組,另取10枚欽基臺組成欽基臺組,分別置于95%乙醇中超聲清洗10分鐘,蒸餾水流水沖洗3分鐘,晾干。用精密粗糙度測試儀分別測量氧化錯基臺、欽基臺的表面粗糙度。取樣長度為0.Sllnll,評定長度為4.Olnm,前進速度為0.snlln/min。每個樣本隨機選擇三處進行測量Ra值、Rz值,取平均值記錄。3.3基臺一種植體連接界面適合性的測定所謂適合性是指基臺與種植體之間微間隙的大小

基臺,種植體


(l)基臺一種植體連接界面邊緣微間隙的測量:取20枚種植體隨機均分為兩組,其中10枚與氧化錯基臺進行裝配,組成氧化錯基臺組,另外10枚與欽基臺裝配組成欽基臺組;基臺與種植體均用中央固位螺絲固定,,扭矩為3ONcm(如圖2)。按照時鐘的3、6、9、12點對兩實驗組基臺一種植體連接界面邊緣間隙處進行定點(如圖4)。用掃描電鏡放大5000倍分別測定所標記的3、6、9、12點等4個點處的微間隙大小,每個點測量3次,取平均值記錄。(2)基臺一種植體連接界面內部微間隙的測量:將上步組裝的基臺和種植體分離。按照定點位置,用掃描電鏡放大20倍測量基臺六角的對角線長度L基臺和相對應的種植體六角的對角線長度L種植體(即圖4中L人B、蝙、L二、與L;IBI、Lcl。,、L:,F(xiàn),),每條對角線的長度測量三次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伍旗;;氧化鋯含量對氧化鋯滲透陶瓷半透性的影響[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2 魏雅芹;施亮;李蜀光;;氧化鋯長橋連接點的抗壓強度研究[J];廣東牙病防治;2011年08期

3 魏立君;;In-Ceram氧化鋯基底瓷與Vitadur-ALPHA瓷結合性能相關研究[J];甘肅科技;2011年15期

4 余嬋媛;伊元夫;唐旭炎;;氧化鋯全瓷疊層冠樣結構應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08期

5 柳正明;俞青;丁晨;;3種全瓷修復體材料的臨床效果評價[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1年07期

6 紀艷;;使用新一代粘接劑的不同樁系統(tǒng)的抗折斷能力評價[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4期

7 張麗;張繼英;楊德圣;;粘接固定種植冠橋可拆卸性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4期

8 ;加工各種牙科材料和牙科修復體的緊湊型五軸精密機床ULTRASONIC 10[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1年13期

9 光寒冰;章非敏;方趙平;王曉菲;;熱壓瓷技術在個性化瓷種植基臺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口腔醫(yī)學;2011年08期

10 楊進;黃文秀;吳東;杜志斌;鄭靜宜;邱海鷗;張景華;陳江;;口腔種植治療中的團隊配合之三:醫(yī)護配合[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福祥;張香娣;李瑞豐;謝克昌;;鑭摻雜介孔氧化鋯材料的合成與表征[A];第九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黃傳真;孫靜;何林;劉含蓮;方斌;鄒斌;;ZrO_2/Al_2O_3陶瓷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A];制造業(yè)與未來中國——2002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伍昌年;劉杏芹;孟廣耀;彭定坤;;氧化鋯溶膠制備和表征[A];全國第三屆溶膠—凝膠科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靜;張富強;靳喜海;高濂;;米羥基磷灰石-氧化鋯復合陶瓷生物安全性初評[A];2004年上海市口腔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5 Martin Groten;;從單冠到復雜的修復治療:氧化鋯全瓷帶給修復臨床實踐的機會[A];全國第六屆口腔修復工藝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張曉蕓;賈虎生;;包碳修飾的納米四方相氧化鋯粉體及制備[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7 林鴻濵;周永濤;鄢鳳明;郭江華;袁安營;;高性能定徑水口的研制與應用[A];2006年第十二屆冀魯豫晉京五省(市)耐火材料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8 鄧宏;陳艾;韓永權;;溶膠—凝膠ZrO_2涂層的制備[A];第二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9 鄭育英;黃慧民;鄧淑華;李大光;劉志平;;機械力活化固相反應法制備ZrO_2超細粉體的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2006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石利紅;李德寶;侯博;孫予罕;;焙燒溫度對共沉淀Co-ZrO_2催化劑費托合成反應性能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建浦 侍曉寧;江蘇退運超標進口氧化鋯[N];國際商報;2006年

2 張志峰;花基臺上話新生[N];人民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李健平;“三祥”做到了兩個“世界第一”[N];閩東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徐建軍;東方鋯業(yè)和萊茵生物近日招股[N];中國證券報;2007年

5 本報通訊員;“三祥”打造企業(yè)核心競爭力[N];閩東日報;2007年

6 王迅;鋯鉿應用領域不斷拓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7年

7 阮拗;電子工業(yè)用氧化鋯窯具[N];廣東建設報;2003年

8 光大證券 江宇昆;東方鋯業(yè)(002167)產(chǎn)品結構優(yōu)化助推業(yè)績高速增長[N];中國證券報;2007年

9 記者 王才忠、陳啟海、通訊員 楊順好、陳念祖、夏峻;公安“花基臺模式”成血防樣板[N];湖北日報;2006年

10 艷群;氧化鋯納米線的合成方法[N];廣東建設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美俊;氧化鋯和摻雜氧化鋯物相及其變化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何帥;牙科氧化鋯全瓷支架修復技術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3 姜春杰;多金屬氧酸鹽/氧化鋯復合催化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宋文植;牙科氧化鋯納米復合陶瓷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李智勇;種植體支持全瓷單冠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武漢大學;2005年

6 李嘉;鐵鋁金屬間化合物—四方氧化鋯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3年

7 譚訓彥;ZrO_2陶瓷基復合粉體的分散機制及成型工藝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8 盧振;微結構件的注射成形及其組織與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張國強;連通多孔鈦表面活性處理及氧化鋯陶瓷的抗時效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10 王錚;復合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降解水中染料的應用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炎忠;氧化鋯瓷基臺及種植體周骨應力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2 王永亮;氧化鋯基臺的研制及機械性能檢測[D];青島大學;2010年

3 安琴友;納米晶氧化鋯粉體制備與晶體缺陷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陳亦平;新型磷酸鈣骨水泥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5 何帥;牙科氧化鋯增韌陶瓷材料的初步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劉廣源;自制氧化鋯基臺支持的氧化鋯全瓷修復的臨床應用研究[D];青島大學;2012年

7 張斌;牙科氧化鋯增韌陶瓷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8 任屹罡;整體式鈷基稀薄甲烷燃燒催化劑性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李佳;納米復合氧化鋯—鎳系列金屬陶瓷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10 閆翠芬;納米氧化鋯陶瓷粉粒表面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535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6535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181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