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的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8-15 18:45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的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方法:對本院300例收治的行口腔頜面外科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其感染情況、不同術后感染癥狀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狀況。結果:患者的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率為23%,其中以惡性腫瘤切除、良性腫瘤切除和涎腺手術感染率最高;感染者體內(nèi)共有病源菌59株,其中革蘭陰性菌占27.11%,革蘭陽性菌占66.10%,真菌占6.78%;患者的年齡、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及誤吸都是導致口腔頜面術后感染的重要因素。結論: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率在23%,其病源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針對患者的年齡執(zhí)行個性化的護理方案,重視減少侵入性操作和誤吸是改善口腔頜面外科術后感染的關鍵。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and provide strong data support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3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was 23%, of which malignant tumor resection, benign tumor resection and salivary gland surgery had the highest infection rate; 59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found in the infected patients, of which 27.11%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66.10% were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6.78% were fungi. Age, invasive operation and aspiration were the major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rate afte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s 23%. Gram-positive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nfection afte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s to carry out individualized nurs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age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reducing invasive operation and aspir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口腔科;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供應室;
【分類號】:R78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家偉;美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投稿要求[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0年01期

2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創(chuàng)刊十周年題詞[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1年04期

3 ;主編的話——慶祝《口腔頜面外科雜志》創(chuàng)刊十周年[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1年04期

4 陳鋒;醫(yī)用口冰在口腔頜面外科術后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1年05期

5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征稿啟事[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2年02期

6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第三屆常委編委會召開[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3年01期

7 劉大慶,董廣英;口腔頜面外科住院患者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年01期

8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投稿須知[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4年01期

9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改雙月刊通知[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8年01期

10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改為雙月刊通知[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邱蔚六;;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半個世紀的回顧與展望[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丁熙;黃曉潔;朱形好;張林;鄭順友;王靖哠;;淺談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見習帶教的體會[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鄭先雨;何家才;;影響口腔頜面外科門診實習質量的因素及相關對策[A];第九次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馬蓉;趙佛蓉;宋燕;;兩種口腔沖洗液對頜間牽引患者口腔清潔效果探討[A];全國口腔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王凌;;口腔頜面外科術后的護理體會[A];河南省五官科?谱o士培養(yǎng)及崗位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高端良;;淺談口腔頜面外科病人的術前后的護理[A];全國口腔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陳江;;組織工程在口腔頜面外科中的應用[A];第一屆《組織工程在口腔醫(yī)學中的應用》研習班講義[C];2002年

8 ;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三屆)口腔頜面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名單[A];2007'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毛祖彝;;微波技術在口腔頜面外科的應用[A];第一屆全國口腔頜面部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10 邊捷;趙彤霞;徐丹;;笑氣鎮(zhèn)靜在口腔頜面外科門診應用的護理體會[A];吉林省護理學會五官科第十四次學術會議暨口腔科?萍夹g培訓班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陳瓊珂 實習生 杜笑;開創(chuàng)“中國式”口腔頜面外科[N];解放日報;2013年

2 本報通訊員 石曉峰 本報記者 楊麗加;我國口腔界的一顆燦爛明珠[N];健康報;2001年

3 吳敏;一位博導志愿者的奧運夢想[N];人民武警;2008年

4 ;四軍醫(yī)大開創(chuàng)口腔全麻新技術[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張詠晴 陳青 陶洪光 倪國和 姜澎;上海新增7位工程院院士[N];文匯報;2001年

6 本報通訊員 曾理 記者 馮競;從口腔里切除腦腫瘤[N];科技日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郭豐源;口腔頜面外科老年患者圍術期的安全性評估及處理[D];中南大學;2013年

2 王玲;口腔頜面外科519例老年住院患者疾病譜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楊敏;口腔頜面外科術后DVT發(fā)生率及相關風險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1850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1850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1d7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