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阿爾茨海默病(AD)是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征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β淀粉樣蛋白(Aβ)清除在A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水通道蛋白4(AQP4)的極性分布與Aβ清除密切相關,目前在AD腦中AQP4極性喪失的機制尚不明確。α-互生蛋白(SNTA1)和AQP4兩個亞型M1和M23的比例(AQP4-M1/M23)參與調節(jié)AQP4的極性分布。Sin3/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復合物可以調控SNTA1的表達,HDAC1和HDAC2是Sin3/HDAC復合物的核心,提示HDAC1和/或HDAC2可能參與SNTA1的調控。此外,microRNA-130a可以在轉錄水平抑制AQP4-M1的表達,從而下調AQP4-M1/M23,而microRNA-130a又可以被HDAC3抑制,提示HDAC3可能通過調節(jié)microRNA-130a的表達參與AQP4-M1/M23的調控。在AD腦中HDAC1、HDAC2和HDAC3表達均升高,組蛋白乙;矫黠@降低。然而,SNTA1及AQP4-M1/M23在AD腦中是否發(fā)生改變尚未見報道。間歇性禁食可以使血中β-羥基丁酸(βOHB)水平升高,βOHB可以透過血腦屏障并且是一種HDACs的泛抑制劑,能夠抑制HDAC1、HDAC2和HDAC3表達,上調組蛋白乙酰化水平。因此,本研究采用APPswe/PS1dE9雙轉基因小鼠以及Aβ誘導的人星形膠質細胞瘤(U251)細胞系為AD模型,旨在探討AD腦中AQP4極性喪失的機制,以及間歇性禁食能否恢復AD腦中AQP4的極性分布,為AD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研究方法:1、動物分組及處理:選取5月齡APPswe/PS1dE9雙轉基因小鼠及同窩出生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分為AD模型組和AD禁食組,野生對照組和野生禁食組。AD禁食組及野生禁食組小鼠采取攝食與禁食各24小時交替進行的干預措施,AD模型組及野生對照組小鼠實驗期間自由攝食,連續(xù)處理5個月,然后乙醚麻醉后處死。取右半腦固定于4%多聚甲醛液用于免疫熒光實驗;取左半腦,剝離皮質,用于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實驗。2、細胞分組及處理:選用人星形膠質瘤細胞(U251),分為對照組、βOHB組、Aβ(2、10μM)組和βOHB+Aβ(2、10μM)組。βOHB組、βOHB+Aβ(2、10μM)組用1 mMβOHB預處理3小時,之后Aβ(2、10μM)組、βOHB+Aβ(2、10μM)組細胞加入終濃度為2或10μM的Aβ,繼續(xù)培養(yǎng)12小時。3、小鼠大腦皮質AQP4極性分布情況:采用免疫熒光雙標實驗檢測。4、小鼠大腦皮質及U251細胞相關mRNA表達水平分析:采用qRT-PCR方法檢測AQP4、AQP4-M1、AQP4-M23、SNTA1、HDAC1、HDAC2、HDAC3 mRNA及microRNA-130a相對表達水平。5、小鼠大腦皮質及U251細胞相關蛋白檢測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AQP4、AQP4-M1、AQP4-M23、SNTA1、HDAC1、HDAC2、HDAC3及乙;慕M蛋白3第9個賴氨酸位點(Ace-H3K9)與Ace-H4K12蛋白相對表達水平。6、沉默HDAC1、HDAC2基因后U251細胞SNTA1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siRNA干擾法沉默U251細胞的HDAC1或HDAC2基因。分別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細胞中HDAC1、HDAC2、SNTA1mRNA及蛋白相對表達水平。7、microRNA-130a模擬物和抑制劑處理的U251細胞AQP4及其亞型mRNA和蛋白水平:分別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8、沉默HDAC3基因后U251細胞microRNA-130a表達及AQP4 mRNA和蛋白水平檢測:采用siRNA干擾法和HDAC3特異性抑制劑RGFP966干預沉默或抑制細胞的HDAC3基因。采用qRT-PCR法檢測microRNA-130a,分別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細胞中AQP4、AQP4-M1、AQP4-M23、HDAC3 mRNA及蛋白相對表達水平。9、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20.0建立數(shù)據(jù)庫,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示為均數(shù)±標準差。各組數(shù)值的比較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值法。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在野生對照組和野生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中,AQP4高度定位于包繞在大腦微血管周圍星形膠質細胞的終足上,呈極性分布。在AD模型組小鼠大腦皮質中,AQP4定位發(fā)生紊亂,表現(xiàn)出定位于星形膠質細胞終足上的AQP4減少,在胞體內表達的增加。AD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中,AQP4的極性有所恢復。2、與野生對照組小鼠比較,AD模型組小鼠大腦皮質AQP4、AQP4-M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AQP4-M1/M23升高,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與AD模型組小鼠相比,AD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AQP4、AQP4-M1 mRNA和蛋白相對表達水平降低,AQP4-M1/M23降低,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P0.01,P0.05)。3、與對照組相比,βOHB組細胞AQP4-M23和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AQP4-M1/M23降低;Aβ(2μM)組細胞AQP4、AQP4-M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AQP4-M1/M23比例升高,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Aβ(10μM)組細胞AQP4、AQP4-M1、AQP4-M23、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AQP4-M1/M23比例升高(P0.01)。與Aβ(2μM)組相比,Aβ(10μM)組細胞AQP4、AQP4-M1、AQP4-M23、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βOHB+Aβ(2μM)組細胞AQP4-M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AQP4-M23、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AQP4-M1/M23比例降低(P0.05,P0.01)。與Aβ(10μM)組相比,βOHB+Aβ(10μM)組細胞AQP4-M23、SNTA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AQP4-M1/M23比例降低(P0.05,P0.01)。4、與野生對照組小鼠比較,AD模型組小鼠大腦皮質Ace-H3K9和Ace-H4K12表達水平降低,HDAC1、HDAC2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P0.01)。與AD模型組小鼠相比,AD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Ace-H3K9和Ace-H4K12表達水平升高,HDAC1、HDAC2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1)。5、與對照組相比,βOHB組細胞Ace-H3K9、Ace-H4K12蛋白表達水平升高,HDAC1、HDAC2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Aβ(2μM)組和Aβ(10μM)組細胞Ace-H3K9、Ace-H4K12蛋白表達水平降低,HDAC1、HDAC2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P0.05;P0.01)。與Aβ(2μM)組相比,Aβ(10μM)組細胞Ace-H3K9、Ace-H4K12蛋白表達水平降低,HDAC1、HDAC2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βOHB+Aβ(2μM)組細胞Ace-H3K9、Ace-H4K12蛋白表達水平升高,HDAC1、HDAC2 m 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1)。與Aβ(10μM)組相比,βOHB+Aβ(10μM)組細胞Ace-H3K9、Ace-H4K12蛋白表達水平升高,HDAC1、HDAC2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1)。6、與對照組相比,沉默HDAC1后細胞SNTA1 mRNA和蛋白相對表達水平顯著性增加(P0.01)。但是,沉默HDAC2后細胞SNTA1 mRNA和蛋白相對表達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未見明顯改變(P0.05)。7、與野生對照組小鼠比較,AD模型組小鼠大腦皮質miRNA-130a表達水平降低,HDAC3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P0.05,P0.01)。與AD模型組小鼠相比,AD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miRNA-130a表達水平升高,HDAC3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P0.01)。8、與對照組相比,βOHB組細胞miRNA-130a表達水平升高,HDAC3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Aβ(2μM)組和Aβ(10μM)組細胞miRNA-130a表達水平降低,HDAC3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P0.05,P0.01)。與Aβ(2μM)組相比,Aβ(10μM)組細胞miRNA-130a表達水平降低,HDAC3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βOHB+Aβ(2μM)組細胞mi RNA-130a表達水平升高,HDAC3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與Aβ(10μM)組相比,βOHB+Aβ(10μM)組細胞miRNA-130a表達水平升高,HDAC3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P0.01)。9、與模擬物對照組細胞比較,miRNA-130a模擬物組細胞AQP4-M1 mRNA相對表達水平降低,AQP4、AQP4-M1、AQP4-M23蛋白相對表達水平降低,AQP4-M1/M23比例下降(P0.05,P0.01)。與抑制劑對照組小鼠相比,miRNA-130a抑制劑組細胞AQP4-M1 mRNA相對表達水平升高,AQP4、AQP4-M1、AQP4-M23蛋白相對表達水平升高,AQP4-M1/M23比例增加(P0.05,P0.01)。10、與對照組相比,采用siRNA干擾和HDAC3特異性抑制劑沉默HDAC3后細胞miRNA-130a相對表達水平顯著性增加,AQP4、AQP4-M1、AQP4-M23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升高,AQP4-M1/M23比例降低(P0.01)。結論:1、間歇性禁食可通過抑制APPswe/PS1dE9雙轉基因AD模型小鼠大腦皮質SNTA1的降低及AQP4-M1/M23的上調恢復AQP4的極性分布,βOHB可能部分介導了該作用。2、βOHB可能通過抑制HDAC1的表達介導間歇性禁食拮抗AD模型小鼠大腦皮質SNTA1表達的降低。3、βOHB對HDAC3的抑制和對miRNA-130a的上調可能是βOHB介導間歇性禁食拮抗AD模型小鼠大腦皮質AQP4-M1/M23上調的潛在機制。
【學位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49.16
【部分圖文】:
15圖 1 各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 定位情況(n = 10)注:標尺為 100 μm,放大倍數(shù) 10×10。紅色、綠色熒光分別代表 CD31 及 AQP4;merge(黃色)代表定位在包繞于腦微血管周圍的星形膠質細胞的終足上的 AQP4。3.2 隔日禁食對大腦皮質 AQP4 及其各亞型 mRNA 及蛋白表達的影響如圖2所示,與野生對照組小鼠比較,AD模型組小鼠大腦皮質AQP4、AQP4-M1mRNA 相對表達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與 AD 模型組小鼠相比,AD 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AQP4-M1 mRNA 相對表達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各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M23 mRNA 相對表達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色)代表定位在包繞于腦微血管周圍的星形膠質細胞的終足上的 AQP4。3.2 隔日禁食對大腦皮質 AQP4 及其各亞型 mRNA 及蛋白表達的影響如圖2所示,與野生對照組小鼠比較,AD模型組小鼠大腦皮質AQP4、AQP4-M1mRNA 相對表達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與 AD 模型組小鼠相比,AD 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AQP4-M1 mRNA 相對表達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各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M23 mRNA 相對表達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圖 2 各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 及各亞型 mRNA 相對表達水平(n =生對照組相比,*P < 0.05;與 AD 模型組相比,#P < 0.05。WT,野生對照;AD,AD 模型組;AD+ADF,AD 禁食組。 及各亞型蛋白免疫條帶和光密度分析結果見圖 3。與野生對模型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AQP4-M1 蛋白相對表達水M23 比例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P < 0.01)。與AD 禁食組小鼠大腦皮質 AQP4、AQP4-M1 蛋白相對表達M23 比例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各組小 蛋白相對表達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榮華;;十四條標準衡量有病無病[J];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2017年02期
2 王榮華;;十四條標準衡量有病無病[J];益壽寶典;2017年11期
3 雪瑞;;跨越種族的友情[J];讀者(原創(chuàng)版);2017年04期
4 馬軍,斯頎,葉廣俊;鎘、硒對小鼠大腦皮質單胺類遞質含量的交互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1年01期
5 童振杰;利他林治療去大腦皮質狀態(tài)(附3例報告)[J];廣州醫(yī)藥;1996年04期
6 白德成;;貓臂旁核向大腦皮質的投射——HRP逆軸突傳遞法研究[J];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1987年01期
7 方園;;貓藍斑核向大腦皮質的投射——HRP逆行傳遞法研究[J];蘭州醫(yī)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8 真炳攸;張留保;金國忠;吳源英;賀子義;;大腦皮質微血管構筑[J];解剖學報;1987年04期
9 王孝軍;醫(yī)生語言的功能[J];漢語學習;1988年04期
10 陳志武;何謂促進智能藥物?怎樣進行藥理學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198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竹;間歇性禁食對阿爾茨海默病大腦皮質水通道蛋白4極性分布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8年
2 范力;搖晃蛋白及其信號通路分子在大腦皮質發(fā)育過程中對神經(jīng)元遷移的作用[D];蘭州大學;2012年
3 劉波;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Nbn基因敲除小鼠大腦皮質膠質細胞的功能改變[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4 袁燕;鎘對大鼠大腦皮質神經(jīng)細胞毒性損傷的機制[D];揚州大學;2012年
5 喻小明;基于Reelin蛋白研究先天腎虛影響大腦皮質發(fā)育的分子機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6 蘭云剛;PHEV感染小鼠大腦皮質mRNA和microRNA表達譜變化及其誘導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7 蔡玉群;胚胎小鼠背側大腦皮質的少數(shù)神經(jīng)干細胞在體外能夠既產生投射神經(jīng)元又產生中間神經(jīng)元[D];復旦大學;2013年
8 馬通;靈長類大腦皮質中間神經(jīng)元的來源及分類[D];復旦大學;2012年
9 孫博;中國人大腦皮質性別差異的影像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高旭光;幼鼠癲癎持續(xù)狀態(tài)與成鼠海馬硬化關系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世文;α-硫辛酸對鉛鎘聯(lián)合致大鼠大腦皮質毒性損傷的保護效應[D];揚州大學;2018年
2 向煒;人胎大腦皮質第Ⅴ層錐體神經(jīng)元發(fā)育的形態(tài)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3 唐發(fā)兵;慢性乙醇中毒誘導小鼠大腦皮質神經(jīng)細胞凋亡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Sajid Fattah(賽吉);孕酮對發(fā)育期反復驚厥大鼠大腦皮質γ-氨基丁酸轉運體1及谷氨酸轉運體1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2年
5 姜盛強;大腦皮質微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緣流及血流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圖像分析及意義[D];汕頭大學;2011年
6 何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大腦皮質Bcl-2和p53蛋白表達的探討[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李丹;敵百蟲對大鼠大腦皮質神經(jīng)細胞毒性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8 崔紅梅;碘過量對成年大鼠大腦皮質和海馬形態(tài)學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孫婭;鈣離子在鎘致體外培養(yǎng)大鼠大腦皮質神經(jīng)細胞凋亡中的作用[D];揚州大學;2011年
10 張樑;苦馬豆素誘導新生SD大鼠大腦皮質神經(jīng)細胞凋亡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
288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