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頻經(jīng)顱磁刺激對腦缺血大鼠認知功能的影響及機制
本文選題:經(jīng)顱磁刺激 + 腦缺血。 參考:《重慶醫(yī)學》2016年21期
【摘要】:目的研究超低頻經(jīng)顱磁刺激(TMS)對腦缺血大鼠認知功能的影響并探討其機制。方法將60只健康大鼠分為4組(各15只):A組(假手術(shù)組),B組(模型組),C組(TMS組)和D組(TMS+H89組)。比較各組大鼠的逃避潛伏時間、跨越原平臺次數(shù)及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和巢蛋白(nestin)的表達水平。結(jié)果 A組大鼠逃避潛伏期為(16.31±2.33)s,跨越原平臺次數(shù)為(8.02±1.76)次;B組大鼠逃避潛伏期為(57.14±2.89)s,跨越原平臺次數(shù)為(3.15±0.88)次;C組大鼠逃避潛伏期為(29.18±1.95)s,跨越原平臺次數(shù)為(5.44±0.75)次;D組大鼠逃避潛伏期為(45.87±2.06)s,跨越原平臺次數(shù)為(4.16±1.02)次。與A組比較,B、C、D組大鼠的逃避潛伏期明顯延長,且B組長于D組及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鼠的跨越原平臺次數(shù)明顯減少,且B組少于D組及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大鼠VECF、BDNF和nestin表達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低頻TMS可以明顯改善腦缺血大鼠的認知功能,其作用與環(huán)磷腺苷效應元件結(jié)合蛋白及其下游基因(VEGF、BDNF)的表達有關(guān)。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ultra low 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its mechanism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Sixty health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15 rats each): group A (sham operation group), group B (model group), group C (group TMS) and group D (TMS H89). The escape latency, the times of crossing the original platform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and nestin (nesti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scape latency was (16.31 鹵2.33) s in group A, (8.02 鹵1.76) times in group B, (57.14 鹵2.89) s in group B, (3.15 鹵0.88) times in group C and (29.18 鹵1.95) s in group C, and (5.44 鹵0.75) times in group D. The escape latency was (45.87 鹵2.06) s, and the times of crossing the original platform was (4.16 鹵1.02) times.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escape latency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D and group C (P0.05), and the frequency of crossing the original platform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roup B than that in group D and group C.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DNF and nestin in VEC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low frequency TM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cyclic adenosine effector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and its downstream gene (VEGFN BDNF).
【作者單位】: 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070101)
【分類號】:R749.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紅玲;;大鼠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中Aβ-42表達的研究[J];眼科新進展;2011年08期
2 韋道祥,陳俊拋,徐斌,楊衛(wèi)紅,林煜;卡因酸對大鼠學習記憶及膽堿酯酶和S~(100)β表達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年01期
3 徐通,周翊,王強虹,錢燕,張璐定,沈莉,蘇淵,Sagvolden T;SHR大鼠沖動性變化的初步觀察[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05期
4 徐冬;田苑;馬欣欣;李輝;王亞萍;;不同品系大鼠開場自發(fā)活動水平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年12期
5 秦麗娟;汪麗佳;劉丹;劉任;周岐新;;大鼠抑郁行為的性差異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及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表達的相關(guān)性[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4年04期
6 李麗杰;孔繁明;張學斌;王新平;王世民;唐帆;張文治;蘇心;;立體定向移植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改善血管性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14期
7 孫君輝;凌沛學;蔣秋燕;孟秀芬;;焦慮大鼠模型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食品與藥品;2011年11期
8 劉獻文;逯素芬;于愛蘭;張宗旺;;改良大鼠尼古丁依賴—戒斷模型的建立與疼痛敏感性的觀察[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3年11期
9 景麗;張振華;王衛(wèi)平;張敏;羅娟;陳鋒;Andrew J LAWRENCE;梁建輝;;先天性嗜酒大鼠的飲酒行為特性[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10 曹劍;李鵬;易斌;羅鐵山;石勝馳;陶國才;;老年和成年大鼠術(shù)后認知功能障礙模型的建立與比較[J];重慶醫(yī)學;2010年1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凌紅;周文華;;大鼠同伴和單獨飼養(yǎng)對青年期焦慮樣和抑郁樣行為的影響[A];中國毒理學會第六屆全國毒理學大會論文摘要[C];2013年
2 楊燦;;抑郁模型大鼠再應激后海馬各區(qū)細胞的改變[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韓要武;趙樂章;章功良;張景行;;條件恐懼訓練對不同品系大鼠睡眠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睡眠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景麗;張振華;王衛(wèi)平;張敏;羅娟;Andrew J Lawrence;梁建輝;;FH/Wjd大鼠嗜酒的行為特性[A];第十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中美藥物濫用和HIV/HCV共病專題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楊燦;王高華;王惠玲;劉忠純;王曉萍;朱志先;;抑郁模型大鼠再應激后海馬各區(qū)神經(jīng)細胞的改變[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楊京;李躍華;張?zhí)m鳳;郭明冬;;慢性不可預期性應激大鼠抑郁模型行為學變化及海馬形態(tài)學變化[A];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會議暨第八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曹愛華;于琳;楊丙上;馬良;張昕婷;雷革非;;ABT-724對SHR大鼠注意定勢轉(zhuǎn)移能力的影響[A];2013山東省兒童保健學術(shù)交流會資料匯編[C];2013年
8 孟志強;馬原野;;不規(guī)律給嗎啡對大鼠成癮的影響[A];第一屆全國腦與認知科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張?zhí)m;張如意;葉翠飛;劉樹森;李林;;微泵恒速灌注疊氮鈉對大鼠學習記憶及膽堿乙酰轉(zhuǎn)移酶活性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神經(jīng)藥理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殷彬;吳瑩;李文;黃紅娥;金濤;楊天佑;;大鼠局灶性缺血后空間認知功能障礙初探[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業(yè)新;阿爾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磁共振、行為學、電生理、形態(tài)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儲江;慢性應激誘導的抑郁大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障礙及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3 韓麗英;重復經(jīng)顱刺激修復老年性癡呆大鼠記憶功能障礙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劉俊麗;大鼠邊緣下區(qū)在條件性恐懼記憶消退保持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5 夏薇;雌二醇對慢性應激抑郁大鼠行為的影響及其可能的機制[D];吉林大學;2006年
6 蔡紅艷;Lixisenatide對淀粉樣β蛋白所致大鼠認知障礙的拮抗效應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黃志強;高壓氧改善慢性應激大鼠抑郁癥狀的效用和機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8 張文娣;慢性應激大鼠抑郁癥模型獎賞系統(tǒng)多巴胺受體功能及中西抗抑郁藥作用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莫雪安;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治療血管性癡呆大鼠模型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余大富;甲狀腺素對大鼠抑郁和焦慮樣行為以及背景恐懼記憶的影響[D];云南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梅;金剛烷胺減緩抑郁模型大鼠認知功能的損傷及其機理研究[D];南開大學;2015年
2 趙福坤;不同酒品對FH/Wjd大鼠和SD大鼠飲酒行為及肝損傷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6年
3 熊資;胍丁胺對鏈脲菌素致阿爾茨海默病大鼠低溫反應的改善作用[D];成都醫(yī)學院;2016年
4 李辰;丹參酮ⅡA對伴有腸源性內(nèi)毒素血癥的阿爾茨海默病樣大鼠的作用探討[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楊倩;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對慢性腦低灌注大鼠的認知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孔慶韜;遠隔缺血后適應對2VO模型大鼠學習記憶影響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李俊業(yè);甲基苯丙胺依賴大鼠相關(guān)腦區(qū)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3及其受體的表達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高文超;苔黑酚葡萄糖苷對慢性應激大鼠抑郁相關(guān)行為的影響及部分機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蔣玲;產(chǎn)前束縛應激對不同時期子代大鼠皮質(zhì)酮及白細胞介素-6表達的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柏慧;老年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葉酸改善其學習記憶的實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962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09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