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評估椎-基底動脈硬化血管壁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4-10-30 22:36
目的探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術評估椎-基底動脈硬化血管壁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12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對患者頭部進行MRI平掃、HRWR-VWI掃描,記錄管壁有無增厚及增厚模式、有無斑塊及斑塊的特點、管腔狹窄程度,測算血管重構指數(shù)。結果 80例患者共檢測到124處斑塊,其中椎動脈斑塊48處(38.71%)、基底動脈斑塊76處(61.29%)。支配側管壁增厚程度、斑塊表面不規(guī)則率、斑塊T1高信號率、斑塊強化程度、管腔狹窄程度均明顯高于非支配側(P<0.05);89處(71.77%)血管發(fā)生正性重構,35處(28.23%)血管發(fā)生負性重構。正性重構血管的RI值明顯高于負性重構血管(1.32±0.18 vs. 0.77±0.17,P=0.001),參考層面的血管面積、管壁面積、管腔面積均無明顯差異(P>0.05);正性重構血管的斑塊負荷、斑塊面積、最窄層面的血管面積、管壁面積、管腔面積均明顯大于負性重構血管(P<0.05)。結論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與椎-基底動脈硬化血管壁...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觀察內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比較
2.2 患者斑塊位置的分布特點
2.3 支配側與非支配側斑塊特點比較
2.4 參考層面的血管重構特點比較
2.5 最窄層面的血管重構特點比較
3 討 論
本文編號:4008585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觀察內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比較
2.2 患者斑塊位置的分布特點
2.3 支配側與非支配側斑塊特點比較
2.4 參考層面的血管重構特點比較
2.5 最窄層面的血管重構特點比較
3 討 論
本文編號:40085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4008585.html
上一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新活素前后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變化探討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