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復蘇在心臟性猝死患者自主循環(huán)恢復中的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發(fā)布時間:2023-11-09 17:34
目的研究機械復蘇在心臟性猝死(SCD)患者心肺復蘇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選擇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蒼南縣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87例SCD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成單純人工復蘇組(232例)和人工+機械復蘇組(55例),比較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BMI)、基礎疾病史(高血壓、高血脂、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和腦卒中)、抗凝劑使用、并發(fā)癥和復蘇時程,分析影響自主循環(huán)恢復的相關因素。結果兩組之間主循環(huán)恢復率(47.3%、35.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人工+機械復蘇組的恢復自主循環(huán)時程較單純人工復蘇組增加(P<0.05),復蘇成功患者的年齡[(62.8±12.9)歲]顯著低于復蘇失敗患者[(65.2±13.1)歲],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與復蘇結果之間存在相關性(r=0.143、0.200,均P<0.05)。結論人工+機械復蘇不能提高SCD患者復蘇成功率,高齡、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與復蘇失敗相關。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2.1 復蘇方法
1.2.2 觀察指標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復蘇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恢復自主循環(huán)時程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861708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2.1 復蘇方法
1.2.2 觀察指標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復蘇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恢復自主循環(huán)時程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8617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8617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