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因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療效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3-04 07:02
目的比較不同病因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早期療效及出血轉(zhuǎn)化風險,為不同病因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提供參考和依據(jù)。方法回顧性納入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接受rt-PA靜脈溶栓的連續(xù)性急性腦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線資料,并根據(jù)中國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標準進行病因分組。臨床有效定義為溶栓后較溶栓前NIHSS評分下降≥4分或NIHSS評分降至0分。分析不同病因患者靜脈溶栓后24 h和7 d的有效率及24 h出血轉(zhuǎn)化的風險。結(jié)果共納入283例患者,靜脈溶栓后24 h有效例數(shù)共129例(45.58%),其中穿支動脈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組35例(63.64%)、大動脈粥樣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組70例(54.69%)、病因不確定(undetermine detiology,UE)組10例(45.45%)、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組3例(23.08%)、心源性(car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方法
1.2.2 基線資料的收集
1.2.3 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一般資料
2.2 溶栓后24 h及7 d時的有效率
2.3 各病因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轉(zhuǎn)化比較
2.4不同年齡分層靜脈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3 討論
本文編號:3753934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方法
1.2.2 基線資料的收集
1.2.3 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一般資料
2.2 溶栓后24 h及7 d時的有效率
2.3 各病因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轉(zhuǎn)化比較
2.4不同年齡分層靜脈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3 討論
本文編號:3753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7539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