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族急性心肌梗死冠脈造影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17 17:46
目的探討青海省當(dāng)?shù)貪h族及藏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及其發(fā)病危險因素的差異。方法對比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青海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住院的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非抬高性心肌梗死)的98例漢族與76例藏族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異常、肥胖、吸煙史等。其中漢族患者行冠脈造影者87例,藏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脈造影者59例,比較兩組間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的特點。結(jié)果1、藏族AMI患者危險因素中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與漢族患者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藏族AMI患者血脂異常者與漢族患者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2、漢、藏族AMI患者血脂檢測發(fā)現(xiàn)藏族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漢族患者(P<0.05),而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漢族患者(P<0.05),總膽固醇水平(TC)、低密度脂蛋白(LDL)與漢族患者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3、藏族AMI患者纖維蛋白原高于漢族患者(P<0.05)。4、藏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單支病變...
【文章來源】:青海大學(xué)青海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2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藏、漢族漢族危險因素的比較
青海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 2009 級研究生碩士論文表 3 漢、藏族 AMI 患者梗死部位的比較(%)漢族患者與藏族患者在梗死部位的分布上均以前壁梗死多見,其次是下壁、前間壁、高側(cè)壁及右室。見圖 2。別 n 前壁 下壁/正后 前間壁 高側(cè)壁 族 87 54(55.10) 38(38.78) 16(16.33) 13(13.27) 8族 59 41(53.94) 32(42.10) 21(27.63) 8(10.53) 50.062 0.197 3.267 0.303 值 0.879 0.755 0.092 0.645
青海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 2009 級研究生碩士論文表 4 漢、藏族 AMI 患者心肌梗死相關(guān)血管比較(%)漢族和藏族患者均以左前降支病變多發(fā)(71.23%),其次是依次是回旋48.63%)和右冠(34.25%)。組別 n 左主干 前降支 回旋支 右冠漢族 87 5(5.74) 63(72.41) 48(55.17) 34(藏族 59 2(3.39) 41(69.49) 23(38.98) 16(2X20.428 0.147 3.689 2.P 值 0.702 0.713 0.064 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藏高原地區(qū)藏族人群血脂水平分析[J]. 龐金榮,顏中. 中華檢驗醫(yī)學(xué)雜志. 2010 (09)
[2]胰島素抵抗與冠心病研究進展[J]. 趙建武,許峰.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0(02)
[3]藏漢族青年人群動脈血管彈性影響因素綜合分析[J]. 景蘊華,趙鋒倉,鄭建文,王宇鶴,呂卓人,黃若文. 高原醫(yī)學(xué)雜志. 2010(01)
[4]高原地區(qū)冠心病及危險因素的特點[J]. 李正,高繼東. 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10(02)
[5]藏族與漢族中老年人膳食模式的差異對血脂的影響[J]. 楊正雄,達瓦,張堅,張松建,翟屹,滿青青,冶秀敏,頓珠多吉,彭措次仁,趙文華. 中國慢性病預(yù)防與控制. 2008(03)
[6]藏族人群代謝綜合征對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 楊波,陳丹,陳練,王廣義,汪沛,馮曉迎,扎西,陳彬. 心血管康復(fù)醫(yī)學(xué)雜志. 2007(05)
[7]臨床生化檢驗室間質(zhì)評結(jié)果分析[J]. 李平權(quán).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7(15)
[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護理[J]. 席玉玲,崔翔.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6(20)
[9]代謝綜合征患者危險因素聚集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J]. 劉金來,郝寶順,朱承明,張燕玉,王慶慧. 中國臨床康復(fù). 2005(03)
[10]健康體檢者2456名脈壓、收縮壓和舒張壓與代謝綜合征的關(guān)系[J]. 楊文,李燕. 中國臨床康復(fù). 2004(27)
碩士論文
[1]低氧訓(xùn)練中國家女子中長跑運動員心功能的變化[D]. 李俊濤.北京體育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501391
【文章來源】:青海大學(xué)青海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2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藏、漢族漢族危險因素的比較
青海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 2009 級研究生碩士論文表 3 漢、藏族 AMI 患者梗死部位的比較(%)漢族患者與藏族患者在梗死部位的分布上均以前壁梗死多見,其次是下壁、前間壁、高側(cè)壁及右室。見圖 2。別 n 前壁 下壁/正后 前間壁 高側(cè)壁 族 87 54(55.10) 38(38.78) 16(16.33) 13(13.27) 8族 59 41(53.94) 32(42.10) 21(27.63) 8(10.53) 50.062 0.197 3.267 0.303 值 0.879 0.755 0.092 0.645
青海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 2009 級研究生碩士論文表 4 漢、藏族 AMI 患者心肌梗死相關(guān)血管比較(%)漢族和藏族患者均以左前降支病變多發(fā)(71.23%),其次是依次是回旋48.63%)和右冠(34.25%)。組別 n 左主干 前降支 回旋支 右冠漢族 87 5(5.74) 63(72.41) 48(55.17) 34(藏族 59 2(3.39) 41(69.49) 23(38.98) 16(2X20.428 0.147 3.689 2.P 值 0.702 0.713 0.064 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藏高原地區(qū)藏族人群血脂水平分析[J]. 龐金榮,顏中. 中華檢驗醫(yī)學(xué)雜志. 2010 (09)
[2]胰島素抵抗與冠心病研究進展[J]. 趙建武,許峰.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0(02)
[3]藏漢族青年人群動脈血管彈性影響因素綜合分析[J]. 景蘊華,趙鋒倉,鄭建文,王宇鶴,呂卓人,黃若文. 高原醫(yī)學(xué)雜志. 2010(01)
[4]高原地區(qū)冠心病及危險因素的特點[J]. 李正,高繼東. 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10(02)
[5]藏族與漢族中老年人膳食模式的差異對血脂的影響[J]. 楊正雄,達瓦,張堅,張松建,翟屹,滿青青,冶秀敏,頓珠多吉,彭措次仁,趙文華. 中國慢性病預(yù)防與控制. 2008(03)
[6]藏族人群代謝綜合征對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 楊波,陳丹,陳練,王廣義,汪沛,馮曉迎,扎西,陳彬. 心血管康復(fù)醫(yī)學(xué)雜志. 2007(05)
[7]臨床生化檢驗室間質(zhì)評結(jié)果分析[J]. 李平權(quán).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7(15)
[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護理[J]. 席玉玲,崔翔.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6(20)
[9]代謝綜合征患者危險因素聚集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J]. 劉金來,郝寶順,朱承明,張燕玉,王慶慧. 中國臨床康復(fù). 2005(03)
[10]健康體檢者2456名脈壓、收縮壓和舒張壓與代謝綜合征的關(guān)系[J]. 楊文,李燕. 中國臨床康復(fù). 2004(27)
碩士論文
[1]低氧訓(xùn)練中國家女子中長跑運動員心功能的變化[D]. 李俊濤.北京體育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501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5013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