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劑量血必凈治療膿毒癥的療效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11-03 03:45
目的通過檢測膿毒癥患者血漿中IL-18、PCT、CRP濃度及APACHE Ⅱ評分來評估不同劑量血必凈治療膿毒癥的療效。方法選取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內(nèi)住院滿14天的患者,其中符合2001年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危重病學會(ACCP/SCCM)在美國華盛頓聯(lián)席會議膿毒癥診斷標準的共68例,檢測資料完整的患者共63例。采用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四組:對照組19例(A組)和低劑量組20例(B組,血必凈注射液100ml/天)、中等劑量組14例(C組,血必凈注射液200ml/天)、高劑量組10例(D組,血必凈注射液400ml/天),四組均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包括病因治療、抗生素、呼吸機支持、補液、營養(yǎng)支持、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等),低劑量、中劑量及高劑量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血必凈注射液;記錄患者用藥前(X0)及用藥后3天(X3)、7天(X7)、14天(X14),四個時間點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呼吸、脈搏、血壓)、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zhì)、凝血功能、白細胞介索-18(IL-18)、前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APAC...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來源
2.2 診斷及排除標準
2.3 研究方法
2.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2.5 實驗材料、用藥及試劑
2.6 實驗方法
2.7 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流程圖
3. 實驗結(jié)果
3.1 研究對象在用藥前一般資料比較
3.2 療效分析
3.3 炎癥因子比較
3.4 生存分析
3.5 不良反應監(jiān)測
4. 討論
4.1 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
4.2 炎癥因子及評分與膿毒癥的關(guān)系
4.3 血必凈在膿毒癥中的應用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 IL-18與膿毒癥
一、膿毒癥流行病學
二、膿毒癥發(fā)病機制
三、白細胞介素18(IL-18)
四、白細胞介素18受體結(jié)合蛋白(IL-18BP)
五、IL-18BP、IL-18與膿毒癥
參考文獻
附表
參加學術(shù)會議及培訓
獲獎及證書情況
發(fā)表文章
參與發(fā)表的文章
致謝
本文編號:3472978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來源
2.2 診斷及排除標準
2.3 研究方法
2.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2.5 實驗材料、用藥及試劑
2.6 實驗方法
2.7 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流程圖
3. 實驗結(jié)果
3.1 研究對象在用藥前一般資料比較
3.2 療效分析
3.3 炎癥因子比較
3.4 生存分析
3.5 不良反應監(jiān)測
4. 討論
4.1 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
4.2 炎癥因子及評分與膿毒癥的關(guān)系
4.3 血必凈在膿毒癥中的應用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 IL-18與膿毒癥
一、膿毒癥流行病學
二、膿毒癥發(fā)病機制
三、白細胞介素18(IL-18)
四、白細胞介素18受體結(jié)合蛋白(IL-18BP)
五、IL-18BP、IL-18與膿毒癥
參考文獻
附表
參加學術(shù)會議及培訓
獲獎及證書情況
發(fā)表文章
參與發(fā)表的文章
致謝
本文編號:3472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4729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