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1號方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
發(fā)布時間:2021-07-28 14:09
目的探討腦梗死1號方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阿司匹林、丁基苯酞、依達拉奉、阿托伐他汀),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腦梗死1號方,療程14 d。檢測中醫(yī)證候療效、NIHSS評分、神經功能指標(NSE、NGF、BDNF)、內皮功能指標(NO、ET-1、vWF、VEGF)變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NIHSS評分及NSE、ET-1、vWF水平降低(P<0.05),NGF、BDNF、NO、VEGF水平升高(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結論腦梗死1號方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可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短期療效,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其機制可能為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文章來源】:中成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急性腦梗死)
1.2.2 中醫(yī)(中風病)
1.3 納入、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1.3.2 排除標準
1.4 治療手段
1.4.1 對照組
1.4.2 觀察組
1.5 療效評價
1.6 指標檢測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中醫(yī)證候療效
2.2 NIHSS評分
2.3 神經功能指標
2.4 內皮功能指標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味通絡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蛋白的影響[J]. 劉青,黃德弘,黃堅紅,王成銀,許幸儀,翁旭亮,何子意. 廣東醫(yī)學. 2018(12)
[2]急性腦梗死治療體位的研究進展[J]. 魯國,李爍,閆福嶺. 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 2018 (05)
[3]中風病特色中醫(yī)診療方案臨床再評價研究[J]. 裴瑩,徐錦平,孫明月,海英.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7(06)
[4]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障礙與梗死部位的相關研究[J]. 呂林利,張琛,尹世敏,李秋俐,王磊.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7(01)
[5]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 劉鳴,賀茂林.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04)
[6]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Hcy、eNOS、sTM、hs-CRP、vWF的變化及意義[J]. 張琦,牛文彥,李曉亮,蘇桂新,孫續(xù)國. 山東醫(yī)藥. 2015(01)
[7]急性腦梗死中醫(yī)證型與血清ET-1、vWF、H-FABP、PAO的相關性研究[J]. 李定祥,方學杰,劉曉丹,李平,劉文華,文果,鄧奕輝.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4(08)
[8]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VEGF與bFGF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J]. 王翠蘭,石秋艷,孫原,范亞霞,張春陽.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4(04)
[9]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發(fā)病機制的特征及遠期預后[J]. 董大偉,袁定新,王建民,辛秀峰,黃立安,徐安定.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13(06)
[10]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及其治療[J]. 鄧遠瓊,劉伯勝,鄧遠琪,胡志彪,劉貞,范華,胡建新,王海榮.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32)
本文編號:3308059
【文章來源】:中成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急性腦梗死)
1.2.2 中醫(yī)(中風病)
1.3 納入、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1.3.2 排除標準
1.4 治療手段
1.4.1 對照組
1.4.2 觀察組
1.5 療效評價
1.6 指標檢測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中醫(yī)證候療效
2.2 NIHSS評分
2.3 神經功能指標
2.4 內皮功能指標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味通絡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蛋白的影響[J]. 劉青,黃德弘,黃堅紅,王成銀,許幸儀,翁旭亮,何子意. 廣東醫(yī)學. 2018(12)
[2]急性腦梗死治療體位的研究進展[J]. 魯國,李爍,閆福嶺. 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 2018 (05)
[3]中風病特色中醫(yī)診療方案臨床再評價研究[J]. 裴瑩,徐錦平,孫明月,海英.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7(06)
[4]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障礙與梗死部位的相關研究[J]. 呂林利,張琛,尹世敏,李秋俐,王磊.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7(01)
[5]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 劉鳴,賀茂林.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04)
[6]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Hcy、eNOS、sTM、hs-CRP、vWF的變化及意義[J]. 張琦,牛文彥,李曉亮,蘇桂新,孫續(xù)國. 山東醫(yī)藥. 2015(01)
[7]急性腦梗死中醫(yī)證型與血清ET-1、vWF、H-FABP、PAO的相關性研究[J]. 李定祥,方學杰,劉曉丹,李平,劉文華,文果,鄧奕輝.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4(08)
[8]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VEGF與bFGF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J]. 王翠蘭,石秋艷,孫原,范亞霞,張春陽.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4(04)
[9]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發(fā)病機制的特征及遠期預后[J]. 董大偉,袁定新,王建民,辛秀峰,黃立安,徐安定.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13(06)
[10]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及其治療[J]. 鄧遠瓊,劉伯勝,鄧遠琪,胡志彪,劉貞,范華,胡建新,王海榮.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32)
本文編號:3308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3080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