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膿毒癥患者液體平衡與預后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6-09 14:29
目的探討重癥監(jiān)護室(ICU)膿毒癥患者中累積液體平衡與預后的關系。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于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的164例膿毒癥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每日記錄液體出入量并計算累積液體平衡,分別對入ICU后24、72 h的累積液體平衡以四分位數(shù)分為4組,采用Cox回歸分析24、72 h各四分位組的累積液體平衡與院內死亡風險的關聯(lián)。結果建立多變量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校正年齡、性別、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Ⅱ評分)、序貫器官功能衰竭評分(SOFA評分)、病因、合并癥、干預措施、感染部位、血管活性藥物運用情況等因素后,分別以第一四分位組為參照,得出24 h第二、三、四組累積液體平衡的28 d院內死亡風險比(HR)(95%CI)分別為0.986(0.490~1.983)、0.614(0.239~1.581)、0.671(0.135~3.32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72 h第二、三、四組累積液體平衡的調整死亡風險比(HR)(95%CI)分別為3.835(1.249~11.776)、3.958(1.239~12.649)、8.410(...
【文章來源】:熱帶醫(yī)學雜志. 2020,20(12)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入ICU后24 h及72 h累積液體平衡各四分位數(shù)分組的28 d住院累積死亡風險
入ICU后7 d存活組和死亡組的每日液體入量、出量及液體平衡
將所有納入研究的膿毒癥患者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通過對入ICU后7 d每日液體入量、液體出量及液體平衡的分析得出,存活組入ICU后24 h的液體入量(3 840,IQR 3 210~5 090 m L)與死亡組(3 890,IQR 3 000~4 630 m L)相似(P=0.206),但存活組的液體出量在24 h后逐漸增多,72 h后逐步轉為負平衡,而死亡組入ICU后7 d每日的液體平衡均為正平衡,見圖2。圖2 入ICU后7 d存活組和死亡組的每日液體入量、出量及液體平衡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限制性液體復蘇對SAP患者腸道功能的影響[J]. 李江利,龔冠聞,張傳灼.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8(11)
[2]膿毒癥液體治療急診專家共識[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8 (01)
[3]液體正平衡與嚴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預后的相關性[J]. 李燕玲,楊智,蘇偉,周慧,楊自力.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7 (02)
[4]《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如何看待早期目標導向治療[J]. 童洪杰,胡才寶,呂曉春,蔡國龍. 中華重癥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6(01)
本文編號:3220753
【文章來源】:熱帶醫(yī)學雜志. 2020,20(12)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入ICU后24 h及72 h累積液體平衡各四分位數(shù)分組的28 d住院累積死亡風險
入ICU后7 d存活組和死亡組的每日液體入量、出量及液體平衡
將所有納入研究的膿毒癥患者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通過對入ICU后7 d每日液體入量、液體出量及液體平衡的分析得出,存活組入ICU后24 h的液體入量(3 840,IQR 3 210~5 090 m L)與死亡組(3 890,IQR 3 000~4 630 m L)相似(P=0.206),但存活組的液體出量在24 h后逐漸增多,72 h后逐步轉為負平衡,而死亡組入ICU后7 d每日的液體平衡均為正平衡,見圖2。圖2 入ICU后7 d存活組和死亡組的每日液體入量、出量及液體平衡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限制性液體復蘇對SAP患者腸道功能的影響[J]. 李江利,龔冠聞,張傳灼.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8(11)
[2]膿毒癥液體治療急診專家共識[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8 (01)
[3]液體正平衡與嚴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預后的相關性[J]. 李燕玲,楊智,蘇偉,周慧,楊自力.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7 (02)
[4]《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如何看待早期目標導向治療[J]. 童洪杰,胡才寶,呂曉春,蔡國龍. 中華重癥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6(01)
本文編號:3220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2207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