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應激障礙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選題:急性心肌梗死 切入點:急性應激障礙 出處:《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6年11期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應激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ASD)情況及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其相關性,為采取應對措施提供依據(jù)。方法對2015年7~12月某醫(yī)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1例,采用一般資料、斯坦福急性應激反應問卷、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和家庭功能評估表進行評測。結果 301例患者急性應激反應評分為(42.43±26.679)分,93名患者存在急性應激障礙,占30.8%。女性、單身、低社會支持及家庭功能差的患者在急性應激反應總分評分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應激障礙情況不容忽視,家庭功能、社會支持是主要影響因素,應引起重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family function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301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hospital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5 were assessed with general data, Stanford acute 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family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Results the acute stress response score of 301 patients was 42.43 鹵26.679. 93 patients had acute stress disorder (30.8%).The total score of acute stress response was higher in female, single, low social support and poor family function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the situation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not be ignored. Family fun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2BRK017)
【分類號】:R542.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燕燕;史鐵英;周艷麗;劉啟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年2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瑞霞;張暉;王愛田;師靖;張慧賢;;肝硬化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年15期
2 寧淑娥,李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焦慮情緒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5期
3 張德銘,王靜,李楠,齊惠英;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預后因素的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3年04期
4 李萍,高麗紅,魏蘇艷,張秀敏,王永麗;冠狀動脈分流術后患者的應對方式和生存質量[J];中華護理雜志;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敏;劉曉虹;楊爽;;急性應激障礙的研究進展[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2 祁娜;崔玉玲;李彥兵;初俊杰;范衛(wèi)平;;106例急性應激障礙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個性特征[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7年06期
3 陳光財;;地震后急性應激障礙4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年02期
4 李永宏;王菊花;茍先梅;鄭占營;;26例急性應激障礙臨床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7期
5 張樹龍;侯召香;;92例首診急性應激障礙患者的臨床分析與隨訪[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薛越;馬天春;;殯儀館伴隨救治急性應激障礙12例體會[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2年02期
7 李秀麗;車力凡;郭秀紅;;交通事故傷后急性應激障礙預測后期應激障礙的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2年31期
8 馬磊,王家同,皇甫恩,苗丹民,舒青,譚慶榮,戴尊孝,魏亞寧;急性應激障礙與多巴胺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06期
9 呂國強,孫維偉,余偉;龍卷風所致急性應激障礙1例[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10 張本;許瑞芬;于振劍;王剛;王聰哲;苗麗玲;;汶川大地震急性應激障礙檢出率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建萍;;急性應激障礙咨詢一例[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八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5年
2 曹日芳;汪永光;趙國秋;何曉燕;王義強;傅素芬;;汶川地震后中小學生急性應激障礙及其癥狀發(fā)生情況[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趙國秋;汪永光;王義強;傅素芬;曹日芳;馬寧祥;梁勝林;駱建忠;程艷華;李美園;;汶川地震后急性應激障礙發(fā)生率及影響因素[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趙國秋;汪永光;王義強;傅素芬;曹日芳;;汶川地震后急性應激障礙發(fā)生率及影響因素[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蘇衡;;早期干預在急性應激障礙中的應用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周佩靈;張雨清;;蘆山地震后極重災區(qū)學校師生急性應激障礙結構模型及情緒癥狀探析[A];心理疾患的早期識別與干預——第三屆心理健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王義強;;心理危機現(xiàn)場評估技術[A];國家級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心理危機現(xiàn)場干預技術與進展培訓資料[C];2011年
8 趙占宏;陳紅梅;韓秋利;;舒必利合并乙酰谷酰胺治療急性應激障礙對照研究[A];第10次全國精神病學術交流會暨《中國民康醫(yī)學》創(chuàng)刊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8年
9 尹星;張雨青;劉正奎;;兒童災后急性應激障礙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關系[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曹日芳;汪永光;趙國秋;何曉燕;王義強;傅素芬;;汶川地震后中小學生急性應激障礙及其癥狀發(fā)生情況[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杜恩;車禍后女性要防急性應激障礙[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2 劉軍;跟您說說急性應激障礙[N];健康報;2006年
3 王遠;災區(qū)外群眾亦應“心理療傷”[N];沈陽日報;2008年
4 惠曉霜;日本:災民強忍痛苦或損健康[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5 北京安定醫(yī)院心理危機與壓力管理中心主任 西英俊;災難面前人的心理變化與應對[N];光明日報;2013年
,本文編號:1713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171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