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腦容積比內表型的雙生子研究
本文關鍵詞:兒童青少年腦容積比內表型的雙生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索兒童青少年腦灰白質容積比、灰質全腦容積比、白質全腦容積比是否為穩(wěn)定內表型,作為兒童腦發(fā)育的關鍵內表型指標。方法采用橫斷面設計雙生子法,以學籍登記為線索募集12~18歲的雙生子,采集靜脈血液標本提取DNA,進行卵型鑒定。采用中國修訂版-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進行智商測定。用3.0T MRI(GE)對雙生子對進行頭顱結構掃描,采集全腦166層矢狀位圖像。結果①最終符合條件58對雙生子成功提取DNA,卵型鑒定結果顯示:同卵雙生子31對,異卵雙生子27對;②灰質容積、白質容積、腦脊液容積、全腦容積、灰白質容積比、灰質全腦容積比、白質全腦容積比在MZ間均呈正相關(P0.01);DZ除灰質全腦容積比及腦脊液容積呈正相關(P0.05)外,其余5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olzinger方法估計灰白質容積比遺傳度0.828,灰質全腦容積比遺傳度為0.596,白質全腦容積比遺傳度為0.741。結論為克服個體腦容積差異而候選的3個容積比中,無腦脊液容積影響的灰白質容積比有較高遺傳度,說明灰白質容積比有相對穩(wěn)定的遺傳基礎,可以作為兒童青少年腦發(fā)育的內表型指標。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重慶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yī)學院;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神經內二科;
【關鍵詞】: 雙生子 兒童青少年 內表型 灰質容積 白質容積 容積比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01025)~~
【分類號】:R338
【正文快照】: 認知、情感、行為特征以及精神病都是高度遺傳的表型,但是很難識別出與之相關的特定基因片段及機制,一種已經嘗試的方法可以使這個問題變得容易處理,即識別和量化基因到行為中介橋梁的生物學標記,通過神經影像學發(fā)現若干腦解剖和生理標記作為穩(wěn)定的中介橋梁[1],這個中介橋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郭小娟;姚力;金真;;基于像素的形態(tài)測量學方法及其在腦圖像處理中的應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2 趙雯婧;傅一笑;覃青;蒙華慶;李濤;陳品紅;歐穎;羅慶華;杜蓮;邱海棠;高玉峰;鄭玉萍;邱田;;不同版本DAWBA探討影響雙生子心理健康發(fā)育因素的效度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曉明;自制頭風丸治療偏頭痛40例[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4年05期
2 劉成;李永平;張潤紅;姚德濤;張康健;;葛根素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35例療效分析[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年05期
3 劉成;李永平;張潤紅;姚德濤;張康健;;葛根素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分析[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02期
4 陳小轉;李慶利;;胰島素抵抗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年03期
5 李永平;姚德濤;張潤紅;趙國;張康健;;納絡酮治療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9年07期
6 李立偉;李仁柱;陳文實;;葛根素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0年07期
7 朱德新;張景華;張愛榮;;川芎嗪治療動脈血栓性腦梗死23例臨床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8 龐國慶;;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49例治療體會[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9 謝波;譚玉林;張陽;華元人;袁牧;楊培培;;動眼神經麻痹腦血管造影檢查14例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黃海浪;;血栓通注射液治療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義;羅昌祿;田強;聶志慧;何洪艷;;辨證針刺與藥物治療口僻的臨床對比研究[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全國第十九屆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義;羅昌祿;田強;聶志慧;何洪艷;;辨證針刺與藥物治療口僻的臨床對比研究[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3 畢巧蓮;;特色透刺法治療面神經麻痹103例[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4 楊必安;周煒;;社區(qū)317例中風危險因素患者的針灸干預治療調查分析[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5 張昌文;;分期論治37例面癱的療效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四次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次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路相;王榴艷;;針藥配合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0年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董軍立;席剛明;周少華;彭先芬;王世鳳;;尼莫地平聯合針灸治療偏頭痛42例療效觀察[A];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李惠芬;;HPLC同時測定苯巴比妥、卡馬西平、苯妥英、安定血藥濃度[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9 韓利軍;閆世明;;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診斷[A];2011年中國防癆協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王偉華;李同軍;衛(wèi)彥;;電針配合推拿治療面神經麻痹90例臨床觀察[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五屆全國針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霽;電針“百會透前頂”穴區(qū)對帕金森病小鼠干預性的基礎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陳鵬;心腦通絡液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急性期細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楊娟;通督調神針刺法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孫運花;電針促進面神經損傷修復的JAK_1-STAT_3信號轉導機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楊潔;基于PET-CT技術的循經針刺對偏頭痛患者即時鎮(zhèn)痛效應的中樞機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賀民;曲古抑素A(TSA)預處理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腦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沈婕;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病人腦組織結構及代謝改變MRI評價[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王婧;針刺安全理論探源及框架構建[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肖志杰;ABCA1、PON1及ApoE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脂和腦血管疾病[D];中南大學;2003年
10 承歐梅;定量感覺檢查在周圍神經病中的應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海燕;重性抑郁癥患者腦微結構改變的三維結構核磁共振及彌散張量成像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季興;PSD-95/nNOS解偶聯新藥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崔友祥;針刺下巨虛穴對大腦中動脈及末端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胡方梅;針刺陽陵泉穴對大腦中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楊清;針刺配合中藥濕熱敷法與單純針刺法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金小淵;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的臨床特點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7 劉波;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活動能力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吳林林;遲發(fā)型阿爾茨海默病與PCDH11X基因rs5984894位點的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9 劉小亞;ESSEN評分與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進展或復發(fā)的相關性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汪雙雙;中藥紫河車提取制劑輔助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李才明;張成;盧錫林;張鴻煉;柳太云;馮善偉;;孿生子患單純型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的臨床與卵型鑒定[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6年11期
2 傅一笑;侯梟;覃青;蒙華慶;李濤;羅慶華;黃小蘭;齊志國;富奇志;楊瑞瑞;胡華;謝鵬;;不通過5種感覺通道交流的雙生子猜牌試驗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3 畢建強;張嵐;楊彥春;;雙生子卵型鑒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8年02期
4 李雪榮;中國兒童精神衛(wèi)生服務現狀與展望[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2年S1期
5 傅一笑;蒙華慶;李濤;謝鵬;覃青;賈璐;黃頤;侯梟;羅慶華;馬曉紅;鄧偉;王英誠;胡華;杜蓮;馮坤;邱海棠;向云;;遺傳與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個性影響的雙生子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1期
6 張嵐;金敏;楊彥春;畢建強;徐佳軍;;10-16歲兒童少年行為問題的雙生子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5期
7 覃青;傅一笑;蒙華慶;李濤;羅慶華;歐穎;陳品紅;杜蓮;邱海棠;高玉峰;鄭玉萍;邱田;;遺傳對兒童精神健康發(fā)育影響的雙生子研究[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0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書君;長處和困難問卷(SDQ)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2 戚鵬;屬性值測量一致性分析及其對質量判定的影響分析[D];天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素偉;韓靜;趙寶東;趙春玉;劉學員;;遼西地區(qū)漢族城鄉(xiāng)男性兒童青少年體型比較[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宋偉宏,劉協和,牟庶華,張思仲,吳梅筠;指紋遺傳的雙生子研究——Ⅰ.指紋嵴數的研究[J];遺傳學報;1987年05期
3 宋偉宏,劉協和,牟庶華,張思仲,吳梅筠;指紋遺傳的雙生子研究——Ⅱ.指紋紋型的研究[J];遺傳學報;1987年06期
4 陳志剛,楊廣夫,錢致中;兒童青少年巂骨骨皮質正常發(fā)育的X線研究[J];人類學學報;1992年02期
5 黃新美;;西安市學生膝部長骨的干骺融合時間與身高等發(fā)育指標的關系[J];解剖學研究;1987年01期
6 任甫,喻少波,羅俊生;未成年者上肢骨骨化中心大小與年齡關系的初步研究[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7 林琬生,季成葉,袁捷,溫大英,肖建文,張琳,張玉清,洪峰,關英華,朱一力,梁蕾,陳春英;兒童最大有氧活動能力的發(fā)展特征[J];人類學學報;1993年04期
8 季成葉;甘肅東鄉(xiāng)族和漢族青少兒體質狀況比較研究[J];人類學學報;2000年04期
9 周麗寧,魏博源,鄧祥發(fā),鄧瓊英,徐林,龔繼春,徐錫金;廣西三江侗族兒童青少年頭面部發(fā)育指標分析[J];人類學學報;2002年04期
10 李濟育,DAYATO Jean-Marie;貝寧6-17歲兒童青少年瞳距、外眥距離、內眥距離正常值及發(fā)育規(guī)律[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周曉梅;齊保申;徐成麗;韓少梅;朱廣瑾;;浙江省兒童青少年體重指數與血壓關系的分析[A];“基因、進化與生理功能多樣性”海內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生理學會第七屆比較生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2 祖淑玉;韓少梅;朱廣瑾;;河北省兒童青少年體重與血壓血脂等的關系[A];“基因、進化與生理功能多樣性”海內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生理學會第七屆比較生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3 ;人類學[A];中國解剖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凝;“認知神經科學”:揭開腦功能的奧秘[N];科技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艷;中年女性體力活動與端粒體的相關性及“萬步行”干預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鄭玉娜;3~7歲兒童氣質和體型影響因素的雙生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2 孔維;頸椎骨齡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兒童青少年腦容積比內表型的雙生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75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46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