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內鏡經鼻至顱頸交界區(qū)的解剖特點及臨床應用研究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 實驗標本
1.1.2 實驗儀器設備
1.2 實驗方法
1.2.1 影像采集尸頭標本數據
1.2.2 手術入路模擬
1.2.3 手術方法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尸頭標本的顱頸交界區(qū)相關重要解剖結構的CT測量結果
2.2 術后取材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
3 討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東娟;劉濤;;頸靜脈孔區(qū)顱底內鏡手術解剖分析及意義[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年04期
2 邢立舉;周配權;房振忠;李顯偉;王迪;劉禹兵;黃鑫;;內窺鏡下經鼻蝶入路鞍區(qū)及上斜坡區(qū)解剖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6年03期
3 楊勇致;景宇;黃興蘭;潘雪萍;唐云淑;羅闊;曹宇;宋曉雪;吳世友;梁爽;何德沛;;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的初步動物實驗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年24期
4 董玉科;田喜光;宋辰剛;劉金偉;周兵;詹俊峰;丁自海;;內鏡下經鼻顱頸交界區(qū)腹側手術的應用解剖[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9年02期
5 李志超;張劍寧;;內鏡經鼻入路治療中央顱底病變的解剖和臨床進展[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6年05期
6 劉海生,曲秋懿,倪志立,劉勇剛,嚴波,姚慧穎,張秋航;擴大經鼻蝶入路海綿竇的內鏡解剖研究[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4年12期
7 孫豐翠,鄒燁;內鏡及穿刺標本的微波快速制片技術[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陳建設;尹凱;牛光明;陶勝忠;;內鏡經鼻入路齒狀突切除的解剖學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年03期
9 楊熔帥;慧琦;周慶德;陸超;王江濤;王曉杰;;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展望[J];生物產業(yè)技術;2018年05期
10 陳靜桂;;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的研究進展[J];內科;200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胡鵬;內鏡下經鼻腔入路至顱頸交界區(qū)的應用解剖學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田喜光;擴大的內鏡下經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側區(qū)的應用解剖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何海勇;個體化三維數字模型輔助內鏡側顱底全景解剖[D];中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粘家斌;內鏡下擴大經鼻蝶入路海綿竇區(qū)域解剖及相關影像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蔣霖;內鏡經鼻海綿竇的解剖研究和入路選擇[D];東南大學;2017年
3 陳建設;內鏡經鼻入路至顱頸交界區(qū)的解剖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4 董玉科;內鏡下經鼻顱頸交界腹側區(qū)手術的應用解剖[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楊東斌;內鏡下經鼻蝶到海綿竇區(qū)手術入路的解剖學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64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286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