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酮、雌二醇與男性肺結(jié)核合并炎癥性貧血患者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7 20:46
【摘要】:目的:探討性激素水平與男性肺結(jié)核患者合并炎癥性貧血(Anemia of inflammation,AI)的相關性。方法:依據(jù)2018年實施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的《肺結(jié)核診斷》以及2018年沈悌等主編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4版》推薦的診斷標準: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年齡大于20歲,完善AI診斷相關檢驗檢查(包括骨髓穿刺、鐵蛋白、血清鐵、總鐵結(jié)合力、不飽和鐵結(jié)合力、血清可溶性轉(zhuǎn)鐵蛋白受體、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后確診合并炎癥性貧血(AI)的男性肺結(jié)核患者44例為AI組;同時收集就診我院結(jié)核門診的年齡相匹配的單純性肺結(jié)核男性患者40例為TB組和同期于我院體檢科體檢的年齡相匹配的體檢健康者40例為正常組(NC組)。所有入選者均完善相關病史詢問(包括身高、體重記錄),均無影響性激素水平的藥物服用史,排除原發(fā)性肝、腎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及性腺功能失常等相關疾病。所有觀察者均測定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以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漿雌二醇(Estradiol,E2)、睪酮(Testosterone,T)水平。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進行多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Pearson分析法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篩選AI的影響因素,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各指標對于進展為AI的診斷價值。結(jié)果:1、本研究中納入124例男性,NC組40例,TB組40例,AI組44例,三組間年齡無明顯差異;與NC組比較,TB組E2、RBC、ALB均明顯減低(P0.05),AI組T、E2、RBC、ALB、Hb、BMI均明顯減低(P0.05);與TB組比較,AI組T、E2、RBC、ALB、Hb、BMI均明顯減低(P0.05)。2、T與其他變量的相關性分析:血清T與E2、ALB、Hb呈正相關(r分別為0.327、0.356、0.301,P0.05),與BMI無相關性(P0.05)。3、E2與其他變量的相關性分析:血清E2與T、BMI、ALB、Hb呈正相關(r分別為0.327、0.197、0.501、0.518,均為P0.05)。4、E2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T、ALB是E2的影響因素。5、T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ALB是T的影響因素。6、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示:T[優(yōu)勢比(OR)=0.554,95%可信區(qū)間(95%CI)=0.224~1.367,P=0.004]、ALB(OR=0.508,95%CI=0.328~0.786,P=0.002]為男性肺結(jié)核患者發(fā)生AI的危險因素。7、ROC曲線下面積(AUC)顯示:T、ALB對于男性肺結(jié)核進展合并AI有一定的診斷價值,T的AUC為0.689,截斷值為4.19ng/ml;ALB的AUC為0.672,截斷值為35.8g/L。T≤4.19ng/ml時其敏感度為72.7%,特異性為62.5%;ALB≤35.8g/L時敏感度為54.6%,特異性為80.0%。(1)結(jié)論:血清低睪酮水平與男性肺結(jié)核患者合并AI的發(fā)病有關。血清低白蛋白水平是男性肺結(jié)核患者合并AI的危險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遵義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521;R556
【圖文】:
和ALB診斷男性肺結(jié)核患者合并AI的ROC曲線
【學位授予單位】:遵義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521;R556
【圖文】:
和ALB診斷男性肺結(jié)核患者合并AI的ROC曲線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蓉生;;慢性病貧血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年07期
2 李蓉生;;慢性病貧血的診斷及治療[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6年04期
3 王觀武;重視對小兒慢性病貧血的研究[J];中國小兒血液;2004年02期
4 黃欣秋;張新華;;慢性病貧血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nèi)科學;2004年05期
5 王健,龔春梅;慢性病貧血126例臨床分析[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6 劉秋菊,徐文,姜玉珍;慢性病貧血[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2年10期
7 徐學聚,韓廣蓮;鐵與慢性病貧血[J];中國小兒血液;2002年02期
8 吳芳頤;慢性病貧血的診斷與治療[J];交通醫(yī)學;2001年01期
9 李蓉生;應重視慢性病貧血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9年11期
10 林果為,徐世榮;全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慢性病貧血專題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信義;王s
本文編號:27599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599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