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蟲病免疫診斷抗原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旋毛蟲病 + 免疫診斷; 參考:《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5年04期
【摘要】:旋毛蟲病的血清學診斷技術基于診斷抗原的研究。旋毛蟲抗原分為排泄-分泌抗原、表面抗原、蟲體抗原及重組抗原。排泄-分泌抗原是旋毛蟲肌幼蟲分泌排泄物,重要的組分有p49、p53和桿細胞相關顆?乖,前者對旋毛蟲病有診斷價值,p53可區(qū)分現(xiàn)癥感染與既往感染,面后者則具早期診斷價值。旋毛蟲蟲體表面抗原的研究較少,處于起步階段。旋毛蟲的蟲體抗原成分復雜,多與其他寄生蟲病有交叉反應,用作診斷抗原的價值還有待考證;蚬こ炭乖芯枯^多的有旋毛蟲氨基肽酶(TsAP)、副肌球蛋白(Ts-Pmy)、Ts87蛋白、組織蛋白酶樣B蛋白酶(TsCPB)等,由于其均質性,可大量制備等倍受青睞。本文就旋毛蟲抗原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為旋毛蟲病免疫診斷用抗原的研究提供參考。
[Abstract]:Serological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trichinellosis a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diagnostic antigens. Trichinella spiralis antigens are divided into 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s, surface antigens, insect body antigens and recombinant antigens. Excrete-secretory antigen is the excretory substance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muscle larva.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are p49-p53 and stem cell associated granular antigen. The former has diagnostic value for trichinellosis. P53 can distinguish the present infection from the previous infection, but the latter has the value of early diagnosis. The study of surface antigen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is less, and it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antigens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are complex and cross-react with other parasitic diseases. There are man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antigens such as Trichinella spiralis aminopeptidase TsAPP, Ts-Pmyosin Ts87 protein, cathepsin like B protease TsCPB, etc. Due to their homogeneity, they can be prepared in large quantit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antige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antigens for immune diagnosis of trichinellosis.
【作者單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衛(wèi)生部寄生蟲病原與媒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世界衛(wèi)生組織瘧疾血吸蟲病和絲蟲病合作中心;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No.2008ZX10004-011,2012ZX10004-220)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No.2008BAI56B03)
【分類號】:R532.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路義鑫;韓彩霞;李曉云;董曉波;宋銘忻;;6株旋毛蟲49 ku ES抗原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12期
2 馬鳴旺;申麗潔;董明治;;旋毛蟲成蟲與肌幼蟲表面抗原的比較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0年03期
3 鄭德福;肖寧;馮萍;許光榮;歐陽清;廖琳;葉萍;陳漪瀾;;1964-2011年中國大陸人體旋毛蟲病流行分析[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11年03期
4 王鴻盛;李文卉;蓋文燕;姚菊霞;曲自剛;王艷華;張德林;薛慧文;付寶權;;旋毛蟲TsP53抗原基因的原核表達及抗原性分析[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0年04期
5 趙黎黎;路義鑫;李曉云;扈炳新;宋銘忻;;旋毛蟲53kuES重組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免疫金標試紙條的研制[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12年03期
6 馬鳴旺;張志蘭;申麗潔;董明治;;旋毛蟲成蟲三種抗原SDS-PAGE及Western-blot比較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10期
7 韓彩霞;路義鑫;李曉云;朱艷梅;宋銘忻;;旋毛蟲ES抗原P49基因的體外表達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1年03期
8 李曉云;李巍;韓彩霞;朱江巍;唐穎;宋銘忻;;應用旋毛蟲P53和P49ES重組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檢測血清抗體的比較研究[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3年01期
9 李麗娜;趙蕾;許士奇;王麗娜;趙香菊;陳曉寧;;旋毛蟲成蟲cDNA文庫的建立及PCNA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03期
10 劉莉娜;崔晶;甘冠華;潘亮;陳琳;喬呈瑞;王中全;;雙抗體夾心ELISA檢測旋毛蟲循環(huán)抗原實驗條件的研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鴻盛;付寶權;;旋毛蟲p53糖蛋白抗原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1年01期
2 宋輝;傅皓;秦嘯鳴;高藝博;白慧玲;王國英;;食鹽腌制法對旋毛蟲肌幼蟲感染性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1期
3 逯瑤;宋輝;秦嘯鳴;傅皓;馬靜遠;王國英;白慧玲;張軍;;烹飪方式(燒烤)對旋毛蟲肌幼蟲感染性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2期
4 賀德華;肖蓉;;旋毛蟲種類及危害研究[J];四川畜牧獸醫(yī);2013年08期
5 傅皓;秦嘯鳴;宋輝;白慧玲;張軍;王國英;;香腸腌制法對旋毛蟲感染性影響的實驗研究[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4年01期
6 李漢民;;對比分析應用CMIA法與ELISA法進行丙肝抗體檢測的準確性[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年21期
7 畢闊;秦佳佳;楊靜;諸欣平;;旋毛蟲膜蛋白新基因Tmp10的免疫篩選及鑒定[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8 王鴻盛;李文卉;蓋文燕;姚菊霞;曲自剛;王艷華;張德林;薛慧文;付寶權;;旋毛蟲TsP53重組蛋白對小鼠的免疫保護性[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0年10期
9 葛蘭云;耿明杰;周淑芹;周啟扉;加春生;姜文博;;肉用動物旋毛蟲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2013年11期
10 魚艷榮;賈卓;齊永芬;;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蟲的流行及檢疫現(xiàn)狀[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唐芳;旋毛蟲mif基因與mcd-1基因的DNA免疫保護作用以及泛素共表達對DNA免疫的影響[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2 曲光剛;奧氏奧斯特線蟲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及其巨噬細胞轉移抑制因子功能鑒定[D];吉林大學;2013年
3 楊樹寶;雞呼吸道相關性淋巴組織發(fā)育及其免疫功能發(fā)生的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4 王莉;免疫蛋白組學對旋毛蟲診斷抗原的篩選與鑒定及初步應用[D];鄭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龐宇;旋毛蟲p43與p53核酸疫苗的構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2 黃學貴;旋毛形線蟲肌幼蟲代謝分泌抗原中血清學抗原的鑒定[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3 王迪;消化法檢驗旋毛蟲最適條件的篩選[D];吉林大學;2014年
4 趙香菊;旋毛蟲肌幼蟲親肌肉抗原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免疫學特性的研究[D];承德醫(yī)學院;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北京醫(yī)學院基礎部病理解剖教研組;旋毛蟲病的病理變化——附三例報告[J];北京醫(yī)學院學報;1975年02期
2 李玉琴,劉葦,李格林;旋毛蟲病16例臨床分析[J];地方病通報;1997年02期
3 李燎,,雷莉,馮瑞元,閻和平;旋毛蟲肌肉期幼蟲分泌排泄物中特異性抗原的分析[J];地方病通報;1996年03期
4 申麗潔,羅志勇,李偉;感染旋毛蟲小鼠外周血有核細胞及抗體水平的動態(tài)觀察[J];大理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5 劉明遠;;我國的旋毛蟲病及中歐合作研究進展[J];動物保健;2006年10期
6 鄭寶亮;旋毛蟲排泄/分泌抗原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3年01期
7 徐韶杰;董稚明;;PCNA在宮頸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11年02期
8 宋銘忻,張桂紅,路義鑫;旋毛蟲各隔離種嗜酸性粒細胞變化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0年02期
9 閻玉河,馬增全,陳輝,許威光,李春華;旋毛蟲基因重組抗原對小鼠的免疫保護試驗[J];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95年07期
10 衛(wèi)海燕,崔晶,王中全;旋毛蟲53kDa ES抗原蛋白二級結構及B細胞表位預測[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顏坤,王會珍,張莉莉,武櫻,滕太中,戴高平,趙太剛,王榮昌,李鳳德,王立建,李雙鎖,李家權;控制旋毛蟲病暴發(fā)的綜合性干預措施研究[J];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志;2002年01期
2 馬桂洋;旋毛蟲病41例臨床分析[J];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志;2002年05期
3 崔允霞,關景超,徐雪勤;旋毛蟲病38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年11期
4 車淑萍;談一談旋毛蟲病的危害[J];肉品衛(wèi)生;2002年04期
5 楊華;旋毛蟲病37例誤診原因分析[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03年04期
6 楊繼蘋,楊清云,趙春松;隴川中么村旋毛蟲病調查[J];中國衛(wèi)生監(jiān)督雜志;2003年01期
7 崔利強;旋毛蟲病23例臨床分析[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3年04期
8 楊鵬增;楊潔;周可金;;急性群體感染旋毛蟲病23例報道[J];臨床急診雜志;2003年05期
9 范新國,周元軍,宓大任;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旋毛蟲病的檢驗與防治[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4年02期
10 羅志勇,李偉,申麗潔;一起暴發(fā)旋毛蟲病報道[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晶;王中全;;我國旋毛蟲病的流行趨勢及防制對策[A];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詹艷愛;朱振勤;嚴自助;;旋毛蟲病診斷方法的進展[A];動物學專輯——上海市動物學會1997年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葉建君;陳思禮;宋小東;張紹清;;湖北省人體旋毛蟲病流行及防治研究[A];新世紀預防醫(yī)學面臨的挑戰(zhàn)——中華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4 楊森淋;;旋毛蟲病的診斷探討[A];第十一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6年
5 張斌;程軍;胡建新;汪維;張璐璐;張勇;;淺談人畜共患旋毛蟲病的診治方法與預防[A];第二屆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再興;李雨春;孫院紅;杜尊偉;;我國人旋毛蟲病防治歷程及未來應對策略[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溫艷;張月清;司樹暉;趙燕平;;旋毛蟲病監(jiān)測方法的經(jīng)濟學評價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第六屆全國青年寄生蟲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8 王中全;崔晶;;人體旋毛蟲病新的傳染源與傳播方式[A];河南省預防醫(yī)學會人獸共患病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劉明遠;;我國的旋毛蟲病及中歐合作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鄭德福;馮萍;羅靜雯;廖琳;陳榮鴻;;1964—2011年中國大陸地區(qū)人體旋毛蟲病地區(qū)分布與危害[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記者邱爽;云南通報9例旋毛蟲病[N];保健時報;2009年
2 消毒殺蟲科;你了解旋毛蟲病嗎[N];云南日報;2005年
3 記者 付雪暉 通訊員 和樹芳;蘭坪不明原因疾病為食源性旋毛蟲病群體暴發(fā)[N];云南日報;2009年
4 記者 曾繁玉;旋毛蟲病研究獲重大進展[N];健康報;2001年
5 蘇揚;烤肉雖好吃 旋毛蟲病須防[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6 華東師大生物學系副教授 錢e
本文編號:19605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96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