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樣受體和T淋巴細胞亞群在帶狀皰疹發(fā)病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帶狀皰疹 切入點:Toll樣受體 出處:《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研究目的帶狀皰疹(HZ)是一種由長期潛伏在人體脊髓后根神經(jīng)節(jié)中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約20%的健康成人和50%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罹患HZ,水皰與神經(jīng)痛作為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并發(fā)系統(tǒng)性疾病,表現(xiàn)為肺炎、肝炎、腦脊髓炎和血管病變等。皮損消退后往往伴有不可逆性的后遺神經(jīng)痛,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HZ的發(fā)病主要與免疫功能有關,但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探索HZ的發(fā)病機制尤其是免疫學機制有著重要的意義。固有免疫系統(tǒng)通過模式識別受體(PRR)來識別病原體相關模式分子(PAMPs),是作為抵御病原體侵害的第一道防線,其中Toll樣受體(TLR)是固有免疫系統(tǒng)中主要的模式識別受體,識別配體后誘發(fā)固有免疫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VZV初發(fā)感染時部分TLR m RNA表達上調,激活相關信號轉導因子,誘導炎癥因子的產(chǎn)生,間接活化T淋巴細胞,介導細胞免疫應答,但VZV再激活后TLR在HZ發(fā)病中的表達尚不明確。不同淋巴細胞亞群在各自分化和對免疫系統(tǒng)功能調節(jié)方面既密切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維持機體平衡。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從VZV再激活到發(fā)病,CD8+T和CD4+T及其細胞亞群的數(shù)量和功能均發(fā)生了改變,但T淋巴細胞及其亞群在HZ發(fā)病中的作用及機制尚不明確。本研究通過檢測HZ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TLR2,TLR4,TLR7,TLR9 m RNA和蛋白表達,同時檢測HZ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及其輔助性T淋巴細胞亞群(Th1,Th2,Th17細胞)和調節(jié)性T細胞(Treg)的構成比及相關細胞因子的含量,來探討TLR和T淋巴細胞亞群在HZ發(fā)病中的作用,為HZ的治療提供依據(jù)。研究方法采集31例HZ患者與32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PBMC,部分細胞用免疫熒光抗體標記,采用流式細胞分析術檢測PBMC TLR2,TLR4,TLR7,TLR9蛋白表達;其余PBMC采用Trizol提取總RNA,實時熒光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TLR2,TLR4,TLR7,TLR9 m RNA表達。同時,采用流式細胞分析術檢測受試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及輔助性T細胞亞群(Th1,Th2,Th17,Treg)的構成比及其CD4+T/CD8+T,Th1/Th2,Th17/Treg比值。采用微量樣本多重蛋白定量技術(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別對病例組和對照組血清中Th細胞免疫相關因子IL-2,IL-4,IL-6,IL-10,IL-17A和IFN-γ水平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結果與正常對照組相比,HZ患者PBMC的TLR2,TLR4,TLR7和TLR9 mRNA明顯增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253,2.945,3.042,2.629;P0.05),TLR4和TLR7蛋白表達增高(t=2.334,4.543;P0.05),TLR2和TLR9蛋白表達降低(t=5.840,3.328;P0.05);HZ患者CD4+T和Th1細胞構成比降低,CD8+T,Th2,Treg細胞構成比增高,CD4+T/CD8+T,Th1/Th2,Th17/Treg細胞比值出現(xiàn)倒置(t=3.14,2.48,2.07;P0.05),Th17細胞所占比例無明顯變化;HZ患者血清IL-6,IL-10和IFN-γ水平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7,3.51,2.36;P0.05),血清IL-2,IL-4和IL-17A均無明顯變化。研究結論以上結果表明,HZ患者TLR2,TLR4,TLR7和TLR9 m RNA、蛋白的表達異常及T淋巴細胞亞群數(shù)量的變化和比例失衡可能在HZ的發(fā)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52.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趙陽;沈偉欽;黃曉雯;李翠華;楊慧蘭;;Th17,Treg細胞及其相關細胞因子在帶狀皰疹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中的檢測[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年05期
2 WANG Wei;CHENG Tong;ZHU Hua;XIA NingShao;;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 of tegument proteins from the varicella zoster virus[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5年08期
3 王瑋;程通;朱樺;夏寧邵;;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皮層蛋白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5年07期
4 嚴翹;王飛;;Toll樣受體與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4年05期
5 鐘世玉;張美芳;;T細胞免疫在帶狀皰疹發(fā)病及治療中的作用[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年01期
6 吳佳理;劉源;龔少智;趙敏;張信江;;Toll樣受體2,4mRNA在帶狀皰疹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表達[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0年05期
7 ;Influence of systemic immune and cytokine responses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zost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An International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9年08期
8 張美芳;馬靜;楊勵;張潔;張小艷;;帶狀皰疹患者CD_4~+T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欒弘;泛福舒通過TLR4和TLR2介導的ERK1/2/NF-κB通路上調RAW264.7細胞炎癥因子的表達[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065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0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