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托邦與反烏托邦之間:論契訶夫戲劇對未來的書寫
【文章目錄】:
一
二
三
四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余華;契訶夫的等待[J];讀書;1998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樊星;新時期文學中的“后現(xiàn)代”思潮[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瑞蓮;王加興;;顛覆抑或傳承:當代俄羅斯“新戲劇”中的契訶夫傳統(tǒng)[J];當代外國文學;2016年04期
2 徐樂;;契訶夫外省戲劇中書刊的文化功能[J];中國圖書評論;2016年09期
3 許芳芳;崔艷秋;;互為鏡像的悲劇人生:契訶夫《不必要的勝利故事》與拉康理論之互文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7年04期
4 鄭曄;王加興;;試論契訶夫小說中的物象反復[J];俄羅斯文藝;2017年01期
5 孫琦;;顛覆抑或傳承:當代俄羅斯“新戲劇”中的契訶夫傳統(tǒng)[J];學術(shù)交流;2017年06期
6 孫海英;;從體裁謎團到喜劇精神——讀董曉著《契訶夫戲劇的喜劇本質(zhì)論》[J];外國文學研究;2017年04期
7 曹爽;高建華;;契訶夫《苦惱》中的異化主題解讀[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年10期
8 盧惟庸;;契訶夫的中國之旅[J];俄羅斯文藝;2016年02期
9 弗·納博科夫;薛鴻時;;論契訶夫[J];世界文學;1982年01期
10 格·彼·別爾德尼科夫;朱逸森;;契訶夫的創(chuàng)作遺產(chǎn)在當今世界[J];世界文學;1986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馮小慶;普拉東諾夫反烏托邦三部曲的思想與詩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2 徐樂;契訶夫創(chuàng)作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蘇玲;契訶夫傳統(tǒng)與二十世紀俄羅斯戲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歡;試論契訶夫小說中主人公的焦慮[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盼;契訶夫戲劇的主要語言特點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任越;論契訶夫戲劇中的象征藝術(shù)[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李鳳玲;接受與創(chuàng)化:現(xiàn)代中國語境中的契訶夫戲劇[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5 徐蜀湘;論契訶夫小說中的荒誕意識[D];中南大學;2007年
6 閆芳芳;契訶夫的戲劇在中國的傳播與演變[D];蘭州大學;2006年
7 肖艷丹;契訶夫小說與印象主義[D];湘潭大學;2006年
8 王嬌陽;性別理論視角下的契訶夫作品女性形象[D];河南大學;2012年
9 屈媛媛;契訶夫與中國現(xiàn)代戲劇的現(xiàn)代性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田晶;俄羅斯“雙重性”民族性格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460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84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