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中的節(jié)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8 09:18
【摘要】: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是20世紀一位著名的評論家、小說家、散文家,在英國文學界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一生總共寫了六部長篇小說。由于他是一位人文主義者,所以探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尋求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聯(lián)結”成了他小說中的最重要的主題!队《戎小吩谒倪@幾部小說被公認為是最出色、最精彩的一部。福斯特在這部小說里以印度為背景,探尋了在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印度人和英國人之間的關系,并表達了他對在東、西雙方之間能建立聯(lián)結的強烈渴望。 福斯特不僅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能,其在小說理論方面的貢獻也是卓越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小說面面觀》中的一系列評論與批評就為讀者理解小說提供了許多的視角。其中,關于節(jié)奏是最為主要的一個批評概念。 與以往關于節(jié)奏的觀點不同,福斯特認為,節(jié)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較為簡單的節(jié)奏,表現為重復加變異。主要表現小說中主旨的重復或是變異。讀者可以在小說中找到對應物。另一種是較為復雜的節(jié)奏。讀者不太容易在小說中找到相似物。但不管怎樣,福斯特對節(jié)奏提出的新闡釋卻為分析這部小說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正如他所說,節(jié)奏不僅給予小說一種視覺的美感,而且使小說結構有機統(tǒng)一起來,甚至對揭示小說主題也有很大的幫助。 小說中有很多方面無疑與福斯特的節(jié)奏概念相一致,特別是與福斯特闡釋的第一種較簡單的節(jié)奏有不少切合點。此外,本論文也簡單地從小說的結構方面探討了一下他的第二種節(jié)奏。本論文通過對他的兩種節(jié)奏的分析,進而深化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本論文由六個部分組成:前言部分簡述福斯特及其小說的地位、中外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本篇論文的研究視角、理論基礎及研究結構。第一章通過追蹤小說中反復出現的兩個關鍵詞----混沌和神秘來表現節(jié)奏如何實現以及人們在面對困境如何尋找一條可行的道路去實現聯(lián)結。第二章闡釋了節(jié)奏是如何通過諸如黃蜂、蛇等意象以及水和火,回聲等象征的重復來得以實現。這樣,小說不僅體現出視覺上的美感,而且也揭示了小說的主題意義。第三章分析了節(jié)奏是如何通過小說中情節(jié)的重復來表現的,例如口頭語的重復,以及事件上的相似,從而使小說結構更為緊湊。第四章從兩個方面:一是小說三章前言的相似,二是小說中三部分之間的密切關系,探討了福斯特關于節(jié)奏的另一種形式——較難的節(jié)奏。從而在結論部分,本篇論文的作者在對以上分析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指出其意義與啟示。 福斯特對節(jié)奏運用,不僅使小說具有一種生命力和視覺上的美感,而且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從這一角度對《印度之行》所展開的研究必定會對福斯特及小說提供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詮釋。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561.074
本文編號:2719032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561.074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康莉;基于文學人類學理論闡述《印度之行》的跨文化主題及啟示[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719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71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