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英美文學論文 >

維納斯的復調—巴赫金復調理論視野中的《維納斯》

發(fā)布時間:2019-07-26 13:23
【摘要】:當代非裔美國作家蘇珊·洛里·帕克斯憑借她的創(chuàng)作天賦,在短短的二十年間創(chuàng)作了8部重要劇作。她不僅贏得了洛克菲勒、福特、懷丁、布什奧爾頓·瓊斯和國家藝術基金等多項基金,還獲得諸如奧比獎、麥克亞瑟天才獎和托尼獎等知名獎項的提名。2002年她憑借《強者/弱者》一舉奪得當年的普利策戲劇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黑人女性戲劇家。 最初讓帕克斯名揚學界的不是她的獲獎作品,而是其戲劇早期的實驗風格。早在1989年,紐約時報專欄評論員梅爾·古索就盛贊她為“最有潛力的戲劇家”。帕克斯并沒有滿足于戲劇形式的創(chuàng)新,而是進一步著力于深化作品主題!毒S納斯》可以算是帕克斯主題與形式創(chuàng)新的最佳結合。該劇不僅保留了帕克斯早期實驗戲劇中運用的諸多技巧,如停頓、合唱、重復改寫、割裂時間等,同時也在主題上更貼近現(xiàn)實。對《維納斯》的研究過去一直都停留在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以及寫作風格的分析上。本文試圖運用巴赫金的復調理論來解讀戲劇《維納斯》中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為帕克斯戲劇研究提供一個全新視角。 巴赫金在復調理論中明顯地避開了戲劇,甚至認為戲劇是自白性的,不具有復調性。然而,本文在戲劇《維納斯》中挖掘出許多具有復調性的元素,驗證戲劇也可以是復調的、未完成的,并進一步闡述帕克斯如何通過組織復調元素來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論文的主體部分圍繞復調的三方面進行分析:狂歡化元素、時空元素和對話元素。帕克斯用怪誕身軀、符號化面具和廣場語言等狂歡化元素改編維納斯的角色原型——巴特曼的故事,以戲謔的口吻向有關這位黑人巨臀女性的官方記錄發(fā)起反抗和挑戰(zhàn)。時空上,帕克斯打破時間的線性發(fā)展,構設了一個由死亡到死亡的開放性時空,讓情節(jié)和人物始終處于一種未完成的狀態(tài)。戲劇中存在著許多暗含不同立場和觀點間的激辯,如帕克斯本身與歷史人物巴特曼、與讀者、與觀眾的對話,主人公維納斯與不同人物的對話,以及維納斯和巴朗醫(yī)生內心不同立場的斗爭。帕克斯并沒有因為自己是戲劇創(chuàng)作者而成為戲劇對話的獨裁者,她極力呈現(xiàn)出開放的、待完成的對話。 通過對戲劇中狂歡化元素、時空以及對話的分析,本文認為:帕克斯作為一位非裔女性作家,在戲劇《維納斯》中將形式與內容充分結合。形式與內容的互補,充分體現(xiàn)了帕克斯利用戲劇挖掘歷史、塑造歷史的能力和成就。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712.0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大圖;巴赫金的復調理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者立場[J];外國文學評論;1987年01期

2 杜玉生;;巴赫金的復調理論對功能語言學的影響[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年06期

3 權繪錦;;巴赫金的對話藝術思維及其意義[J];河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王玲麗;;復調理論和《傲慢與偏見》[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年S2期

5 莊琰;;當巴赫金遇到?思{——試用復調理論解析《我彌留之際》[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王雪青;《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的“復調性”創(chuàng)作思維[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12期

7 王偉;;正確理解和運用“復調”[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8 宮為菊;;“復調小說”理論與中國古典小說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李紅英;;《寵兒》中的復調藝術[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1年01期

10 孫秀麗;;巴赫金復調理論視閾下的作者與主人公關系[J];學術交流;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素玫;;對話與狂歡:巴赫金與中國當代文學批評[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2 曾軍;;問題意識的對話——關于中國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顧與反思[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3 姚文放;;文化在文學領域中的表達——巴赫金的啟示[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4 徐巍;;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復調創(chuàng)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5 印松霞;;試論巴赫金對話理論在旅游廣告語域中的運用[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劉晗;;雙重批判與反思中的理論建構——巴赫金話語理論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查曉燕;;俄羅斯文學中的“大地周游”模式芻議[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會森;;言語體裁學——當代新顯學[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9 郭小麗;;文化的連續(xù)性與斷裂性——試用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對比中俄文化的發(fā)展特性[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10 段建軍;;審美活動中的自我與他人——審美創(chuàng)造觀簡論[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廖四平;獨樹一幟的巴赫金研究[N];文藝報;2009年

2 張開焱;學會在開放中封閉[N];文藝報;2003年

3 劉文飛;彼岸的巴赫金[N];中華讀書報;2001年

4 ;與俄羅斯文論家談論巴赫金[N];中華讀書報;2005年

5 錢中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是可以常青的[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錢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華讀書報;2002年

7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季水河 劉中望;學術對話·學理詮釋·學科建設[N];社會科學報;2004年

8 ;狂歡理論是“想像催生”的嗎?[N];社會科學報;2004年

9 錢中文;各具特色的對話 交往哲學與詩學[N];文藝報;2001年

10 駱陀;上帝與被放逐的作者[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素玫;與巴赫金對話[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袁儉偉;巴赫金言語體裁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龍玉霞;走向人類學詩學[D];浙江大學;2010年

4 凌建侯;話語的對話本質[D];北京外國語大學;1999年

5 周衛(wèi)忠;巴赫金詩學的雙重性思想[D];浙江大學;2005年

6 宋春香;狂歡的宗教之維—巴赫金狂歡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7 許麗瑩;中國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對話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吳承篤;巴赫金詩學理論概觀[D];山東大學;2006年

9 羅貽榮;戴維·洛奇對話小說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曉s,

本文編號:25195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5195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b0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