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中的城市時空體驗(yàn):鮑恩筆下的倫敦
發(fā)布時間:2018-01-09 15:28
本文關(guān)鍵詞:戰(zhàn)爭中的城市時空體驗(yàn):鮑恩筆下的倫敦 出處:《外國文學(xué)》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鮑恩 倫敦 戰(zhàn)爭 廢墟 文明重建
【摘要】:伊麗莎白·鮑恩的長篇小說和短篇故事從女性視角描寫了戰(zhàn)時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時空體驗(yàn),歷史地呈現(xiàn)了戰(zhàn)時倫敦的荒原景象。本文認(rèn)為,戰(zhàn)爭暴力雖然把文明變成廢墟,但廢墟也是重建文明的基礎(chǔ),是人認(rèn)識自身生命價值的歷史時機(jī)。廢墟蘊(yùn)含著破壞和重建的辯證法,體現(xiàn)了一種表象的美、頹廢的美和救贖的美。鮑恩作品所表現(xiàn)的就是這種為達(dá)到永恒的靈魂升華的廢墟美學(xué)。
[Abstract]:Elizabeth Bowen'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describe the daily life and space-time experience of ordinary people in wartime from a female perspective, and historically present the landscape of the wartime wasteland of London. Although war violence turns civilization into ruins, ruins are also the basis of rebuilding civiliz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people to realize their own life value. The ruins contain dialectics of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nd embody a kind of appearance beauty. The decadent beauty and the redeemable beauty. Bao En's works represent the ruin aesthetics for the sublimation of the eternal soul.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xué)科學(xué)研究基金項(xiàng)目“20世紀(jì)美國文學(xué)中的城市形象研究”(14XNJ022)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納粹德國對英國首都倫敦和其他各大城市及工業(yè)中心進(jìn)行了連續(xù)八個月的戰(zhàn)略轟炸。與一戰(zhàn)相比,英國的傷亡人數(shù)并不算大,但這一次戰(zhàn)爭就在家鄉(xiāng)發(fā)生,德軍的閃電式襲擊更直接、更具威懾力,直接侵?jǐn)_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改變了倫敦的都市景觀,以慘絕人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曉燁;楊紀(jì)平;;伊麗莎白·鮑恩研究綜述[J];青年文學(xué)家;2014年18期
2 小月;Jimmy Stewart;Dick Schneider;;鄰居的狗[J];英語沙龍;2001年09期
3 吳其堯;從小處著眼營造大氛圍──鮑恩短篇小說簡析[J];外國文學(xué);1996年05期
4 吳其堯;伊麗莎白·鮑恩生平及其作品[J];外國文學(xué);1996年05期
5 Joop Celis ,畢雪春;約克·鮑恩和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J];鋼琴藝術(shù);2005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北江;以變化為法則[N];中國企業(yè)報;2001年
2 徐文堪;尋找北京人化石的新線索[N];東方早報;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張立婷;淺析伊麗莎白·鮑恩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追尋主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4年
,本文編號:14019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4019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