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現代主義與認同迷思——關于黃錦樹《欠缺》的討論
本文關鍵詞:中文、現代主義與認同迷思——關于黃錦樹《欠缺》的討論 出處:《華文文學》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黃錦樹發(fā)表于2014年7月的最新短篇小說《欠缺》,是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一次自我確認式的重要作品。小說講述一個流浪作者自我主體性的重建過程,并以諸多隱喻,對運用中文寫作這一行為蘊含的悲情和象征意義,進行了深層次的揭示。而這樣的揭示不是沒有問題的,本文將從起源(這可以上溯到他迄今最成體系的專著《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2006))和意識形態(tài)兩方面分析。
[Abstract]:Huang Jinshu published in July 2014, the latest novel < > is lacking in his creation career, a self identified important work style. The novel tells the story of a street re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author self subjectivity, and many use of metaphor, Chinese writing this behavior contains sentimental and symbolic meaning, reveals deep time. This is not revealed no problem, this article from the origin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him by far the most systematic monograph < paper and soul and body: Modern China > (2006)) analysis of two aspects and ideology.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I338.074
【正文快照】: 作為當代重要的中文小說家和批評家之一,黃錦樹無論在臺在馬,都以蠟燭兩頭燒的姿態(tài),小說、評論,兩不偏廢。他的小說文字渾厚悲傷,充滿游戲性,暗中嵌入馬華文學和馬來西亞歷史的諸多隱喻;他將評論也視為一種創(chuàng)作,并暗暗以此直接介入不同的文學場域,因其行文方式的獨特而廣受爭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衛(wèi)林;;愛做夢的“小院士” ——記首屆“浦東小院士”稱號獲得者、上海建平西校學生黃錦婷[J];少年科技博覽;2003年04期
2 張娟;美國首任華人市長黃錦波[J];今日中國(中文版);2001年02期
3 明媚;;黃錦波:愛國不是作秀[J];留學生;2010年05期
4 陳遠,曉媛;黃錦波:美國首位華人市長[J];國際人才交流;1999年03期
5 朱崇科;;臺灣體驗與黃錦樹“南洋”論述的吊詭[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6 陳超;;原加州喜瑞都市市長黃錦波:星條旗下的中國龍[J];華人世界;2006年12期
7 蘇北坡;楊冰珊;;黃錦波:“我心依然是中國心”[J];老年人;2008年02期
8 檀力;“歌星市長”黃錦波[J];江海僑聲;1998年07期
9 周有恒;;黃錦波:美國第一位華裔市長[J];文史天地;2011年06期
10 余禺;和歷史對話——一份閱讀報告:試析黃錦樹小說的時間結構[J];華文文學;2004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方日報記者 陳捷生 鄭嘉欣 通訊員 增公宣 龔宣;犧牲輔警剛迎娶妻子12天[N];南方日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楊繼祥 通訊員 于婧媛;千名公務員“一幫一”扶貧[N];廈門日報;2009年
3 記者 周朗明;市領導昨檢查市區(qū)防汛工作[N];金華日報;2010年
4 許垂龍;思進又崇德[N];中國文化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趙慧;黃錦生:四川的資金監(jiān)督管理是有效的[N];中國會計報;2010年
6 記者 吉明亮;不要疏忽細節(jié)問題[N];金華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扶建邦;打開窗口面向世界[N];北海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葛堅 通訊員 周道華 謝櫟;“西部富則中國富,西部強則中國強”[N];西部時報;2006年
9 記者 文毅;打造一流村莊 走在全區(qū)前列[N];廣元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嚴志亮;服務也要轉型升級[N];金華日報;2008年
,本文編號:13958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39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