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和人性悲劇
本文關鍵詞:論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和人性悲劇 出處:《遼寧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女性話語 家庭觀 家庭主題 人性悲劇 兩性沖突
【摘要】:本論文旨在研究柳德米拉·葉甫蓋尼耶夫娜·烏利茨卡婭三部重要作品《索涅奇卡》、《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與《您忠實的舒里克》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和人性悲劇。 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是俄羅斯當代著名的作家和電視劇電影編劇。作為當代女性文學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烏利茨卡婭與俄羅斯眾多的男性作家的區(qū)別是,她具有對女性特殊的感覺和體驗天生的才能,描寫了多種多樣的家庭紀事,而她尤其準確地成功研究了女性的心理狀態(tài)。烏利茨卡婭出生于猶太知識分子家庭,,她積極尋找到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即“家庭關系是所有倫理和道德的核心”。她對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感興趣。她在自己的作品中非常關注永恒的主題,其中首先是家庭這個主題。她主要創(chuàng)作小說,在自己的短篇、中篇和長篇小說中描寫了家庭、愛情、背叛和死亡,講述了各種各樣人物的命運,尤其是各種各樣女性的命運。出自烏利茨卡婭筆下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一種神奇的吸引力:她們傳播那種給人安撫令人鎮(zhèn)靜的力量和溫暖。烏利茨卡婭欣賞俄羅斯女性。她認為她們具有溫和地接受一切的能力。 在中篇小說《索涅奇卡》、長篇小說《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與長篇小說《您忠實的舒里克》中,鮮明地體現(xiàn)了俄羅斯女性的這些特點。本論文將分析這三部作品之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和人性悲劇。 本論文的題目: 《論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和人性悲劇》 本論文的結構: 本論文由引言、正文(三章)和結語構成。 引言部分研究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和人性悲劇的問題,概括介紹烏利茨卡婭在俄羅斯文學中的地位、她的主要作品和她的創(chuàng)作成就,論述本論文的選題理由、現(xiàn)實性和學術新意,確定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務,指出本論文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并且簡述本論文的結構。 第一章《烏利茨卡婭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由兩小節(jié)構成,介紹烏利茨卡婭的文學生涯,其中包括她的生平和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 第二章《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由三小節(jié)構成,研究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的一個方面:女性話語。闡述短篇小說《索涅奇卡》和長篇小說《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中的“女性”;分析家庭觀和家庭主題;研究女主人公索涅奇卡和美狄亞的共性:尋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 第三章《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人性悲劇》由三小節(jié)構成,研究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的另一個方面:人性悲劇。闡述人性悲劇的理論基礎,其中包括它的概念和在文學中的體現(xiàn);分類與對比長篇小說《您忠實的舒里克》中的人性悲劇在女性形象中的體現(xiàn),同時具體闡述這種對比的象征意義和文學功能;研究人性悲劇在舒里克形象中的體現(xiàn)、兩性沖突和人性沖突。 結語部分總結全文,并且得出研究的基本結論。 本論文的現(xiàn)實性: 理解女作家對女性因素的認識,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女作家的世界觀和寫作出發(fā)點。在俄羅斯和中國,烏利茨卡婭的作品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并且他們寫了很多評論她作品的文章。但是其中涉及女性因素的文章卻不多。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 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人性悲劇。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務: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 通過全面深入地分析烏利茨卡婭的中篇小說《索涅奇卡》、長篇小說《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與長篇小說《您忠實的舒里克》,旨在研究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女性話語與人性悲劇。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確定了本論文的研究任務: ——介紹女作家烏利茨卡婭的生平和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尤其是她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和文學的成就。 ——從“對家的歸屬感”、“關懷”、“奉獻”和“勇于自我犧牲”四個角度指出短篇小說《索涅奇卡》和長篇小說《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中“女性”的表現(xiàn)方法,研究家庭主題,分析女主人公的共性。 ——研究人性悲劇的概念,并且指出在俄羅斯文學中人性悲劇的基本觀點的體現(xiàn),對長篇小說《您忠實的舒里克》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分類和對比,解析情節(jié)結構中舒里克的作用,并且試圖詮釋兩性沖突和人性沖突的原因。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 本論文采用了分析法、引證法、釋義法和分類法。 本論文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論文的理論意義: 從女性因素的角度分析烏利茨卡婭的創(chuàng)作,有助于深刻的理解烏利茨卡婭的創(chuàng)作和她的思想。本論文的材料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填補了當代俄羅斯文學中的女性因素領域研究的空白。 本論文的實踐意義: 能夠豐富當代俄羅斯文學的研究,特別是女性文學的研究,有助于讀者理解當代俄羅斯文學的發(fā)展趨勢和研究烏利茨卡婭作品的特色。 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在本論文中第一次把中篇小說《索涅奇卡》、長篇小說《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與長篇小說《您忠實的舒里克》作為研究對象。雖然一些國內(nèi)外的文學研究者已經(jīng)分析了烏利茨卡婭的作品,但是還比較少見,研究成果更加貧瘠。從女性話語和人性悲劇兩個方面對烏利茨卡婭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主題做了第一次的嘗試。在本論文中第一次分析女主人公們的共性:她們有對生活的自由態(tài)度和自己的心靈世界。本論文分析在長篇小說《您忠實的舒里克》中所反映的人性悲劇的社會和歷史原因。在本論文里從女性形象出發(fā),研究男性悲劇、兩性沖突和人性沖突的原因。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512.07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悅欣;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畫藝術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劉宗超;;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的美學特征[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鄧家林;生命之舞——宗白華先生論中國藝術的審美靈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4 鄒曉紅;;性的差別與平等:女性主義語境下的婦女權利發(fā)展模式[J];河北法學;2008年11期
5 馬姝;;論強奸罪應當廢除——基于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立場的一種觀點[J];河北法學;2011年12期
6 劉艷;姜奕;;威拉·凱瑟草原三部曲中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7 胡波蓮;;瘋狂與死亡——《呼嘯山莊》主人公的悲劇命運[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8 祁軍偉;;河南省高校美術教育中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9 吳曉楓;;現(xiàn)代與歷史相遇的詩性審美空間——解讀中國古典園林的永恒魅力[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史元明;;“自然”與“情愛”的二維變奏——遲子建小說論[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文;;英美詩人困境中的自覺審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交叉學科卷)[C];2005年
2 師洋洋;;閃婚的存在合理性——幾種新興視角下的注腳[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陳建農(nóng);;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孟慶陽;;唐前奏議文體的發(fā)展演變及其特征[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黃鴻儀;;論中國畫的“內(nèi)美”[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關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斷裂與傳承[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7 暢引婷;;符號運用策略對女性主義傳播效應的影響——以父權制概念的意義闡釋為例[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李銳文;;論書畫同源的審美意義[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9 宋丹;俞書偉;;設計無格,借景有因——淺談產(chǎn)品中的透明性設計[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10 陳曉春;;沫若《女神》與毛澤東詩詞——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主體精神建構的一種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8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10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唐s
本文編號:13494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34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