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編寫的弊病及改進建議
本文關鍵詞: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編寫的弊病及改進建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學/心理學 >> 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編寫的弊病及改進建議
出版發(fā)行研究
2013 年第 10 期 cbfx001@163.com
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編寫的 弊病及改進建議 *
●陸春香
摘要 : 提 高 英美 文 學 教 材 編 寫 質 量 是中國 高 校 教 學 改革發(fā)展的 重 要 內容 。 本文 結 合國 外英美 文 學 教 材 的 編 寫 特 點 , 分析 了 教 材 中 存 在
的 各 種 弊病 , 并提 出 了相 應 的改革建 議 , 希望 能 促 進 英美 文 學 教 材 編 寫 質 量 的 提高。 關鍵詞 : 英美 文 學 教 材 編寫質量 改進建議
一 、 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編寫的弊病分析
總 體 上 說 , 20 世 紀 80 年 代 后 層 出 不 窮 的 教 材 已經取得長足進步 , 基本滿足了 國內英美文 學教學 的需求 , 但使用這些教材進行 教學的高 校教師卻對 它們鮮有滿意者 。 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
書 ” 課 ,, 劃完就讓學生去背 下來以參加 考試 , 如此 而已 。 況且 , 現(xiàn)在的 英美文學教 材理論陳舊 , 內容 普 遍與時代脫節(jié) , 且枯燥乏味 , 難有突破 。 其 中更多 強調傳統(tǒng)與經典 , 而對現(xiàn)代文 學極少提 及 , 也不能 及時反映 20 世紀 甚至 21 世紀的 文化爭鳴 , 加 之國 內對西方文學作品的譯介速 度較慢 , 這對 于受網絡 和流行元素影響較大的 青年讀者來 說有很大的 距離 感和生疏感 。 (2 ) 導 向 型 教 材詞 匯 難 度 較 大 , 不 易 于 接 受 很多國內編 者編寫的英 文版課堂應 用型教材傾 向于使用大詞匯 , 用比 較復雜的句 式來解釋一 些文 學理論術語或是進行作品選 讀分析 , 此舉 雖能在某 種程度上使學生接觸更多的詞匯 , 凸顯文學的優(yōu)雅 , 但卻只適合程度較好或一些重 點大學的學 生 , 對于 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 , 不免望而生 畏 , 逐漸失 去學習興趣 。 詞匯和語法 的講解應屬 于精讀課和 語法課的范 疇, 文學課教學在于梳理文學理論, 介紹文學史、 作家 、 作品 , 傳授文學審美 和鑒別方 法 , 只要運用 簡單詞匯和句式能夠使學生對文學知識融會貫通、 了然于胸 , 基本的教 學目的就得 以實現(xiàn) 。 況且 , 文 學本沒有任何疆界 , 雖存在著各 個國家文化 和語言
1. 英美文學教材的編寫內容
( 1 ) 結 構老 套 , 指 導 理 論 陳 舊 , 內容 往往 與 時 代脫節(jié) 導向型英美 文學教材浩 如煙海 , 種類 繁多 , 有 的傾向于文學史 , 有的單純 以作品選讀 為主 , 也有 的 是 “ 文 學 史 + 選 讀 ”。 其 中 , 有 中 文 版 、 英 文 版 , 也有中英文結合的 ; 有斷代的 , 即以 各個歷史時 期 為分界線進行階段性描述的完 整文學史 , 也 有以文 學類型區(qū)分進行專項描述 的 , 如小說 、 詩 歌 、 戲劇 等等。 但總體模式卻十分老舊, 無非是歷史背 景— —— 作 家 作 品 概 覽 — —— 作 家 生 平 及 作 品 — —— 作 家 寫作方法及 特點 — —— 作 品 選 讀 — —— 難 句 注 釋 , “大 多數文學史著作要么是社會史 , 要 么是文學作 品中 所闡述的思想史 , 要么只寫下 對那些多少 按編年順 序加以排列的具體文學作品的印象和評價 。 ”[1]文學教 材內容的刻板 , 選取的評 價方法單一 , 不易于教師 進行發(fā)揮 , 甚至導致某些教師上文 學課變成了 “ 劃
* 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研工程項目課題成果 , 項目編號 : JD2012010348 。
44
專題研討
欄目主持 :文
的差異 , 卻是相互影響 , 相 互借鑒的 。 無 論是英國 浪漫主義的雪萊還是中國浪漫主義 的李白 , 都有 著 充滿想象與自由 、 文字雄渾壯闊 的浪漫主義 文學的 整體特點 , 不需要用教學使用 的文字來 挑戰(zhàn)學生的 接受力和忍耐力 。 ( 3) 教 材 的 導 向 性 過 強 , 文 學 理 論 缺 失 , 缺 少 發(fā) 散性 思維 大多英美文學導向型教材批評方法較為單一, 語氣顯得絕對不容置疑 , 極大地禁錮 和限制了學 生 的自由思維。 殊不知文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 沒有一定的經典和非經典之分 , 也沒有真 正的嚴肅 與通俗之分, 對一部文學作品或一個作家的評價, 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見解和價值 取向 , 曾經紅 極 一時的作家 ( 如布萊恩特 ), 現(xiàn)在卻屈居二流 ; 曾經 遭人唾棄的作家 ( 如愛倫·坡 ), 在 20 世紀卻成為對 世 界 影 響 深 遠 的 大 師 ; 而 瑪 格 麗 特·米 歇 爾 發(fā) 表 于
心 cbfxyjwx@163.com
2. 教材的編排風格單調 , 模式單一
國內的英美文學教材的編排樣式相對較為單一 。 首先 , 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的封面設計比較單一 , 大多是采用作家頭像作封面 , 或是采 用一些簡單 的 背景圖 , 看不出太多深 意 。 與此相 比 , 國外的英 美 文學教材封面設計更具個性化 , 有 的采用現(xiàn) 代色彩 濃厚的油畫, 既有藝術色彩, 又與現(xiàn)代文學接軌; 有的甚至采用一幅漫畫 , 不僅 生動有趣 , 還 給讀者 以遐想的空間 。 再者 , 目錄和 附錄方面 , 國 內有些教材 也顯得 固守陳規(guī) , 一般是一個目錄 , 附錄不過是 注釋和參 考資料等等常規(guī)內容 。 而國 外教材卻 呈現(xiàn)出多樣 化 的特色 : 有的教材主體 編排目錄是 按照年代 , 但同 時在后面還有另一個按主題編 排的目錄 ; 而 諾頓公 司出版的 《 諾頓文學理論與 批評選集 》 更 是采用按 著者出生時間 、 現(xiàn)當代流 派與運動 、 文 類 、 歷史分 期 、 論點與主題等五種順 序來做目錄 , 給讀者的文 獻搜索和整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2]
1936 年的 《 飄 》 在以后的六七十年間風靡全球 , 當
時卻一直被認為是通俗文學 , 登不上嚴肅 文學的大 雅之堂 , 在很多美國文學教材中也鮮有提及 。 因此 , 不應該用某種所謂特定的 “ 文學意義 或價值 ” 去 定 義一種文學現(xiàn)象 , 這種灌輸的方法 使學生只知 死記 硬背 , 最終也不知文學評 價的具體標 準 , 缺乏一定 的審美能力 , 甚至造成 “語言華麗 、 情節(jié)跌宕起伏吸 引人的作品就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 這樣一個大誤區(qū) 。 (4 ) 教師 用書 內容 刻板 , 功 利 性 過 強 近年來逐步 出現(xiàn)了與某 些課堂應用 型教材相配 套的教學參考書 , 如英文版教材的 翻譯版本 , 但 往 往由于這種教學參考書的作者 并非原教材 作者 , 所 以對內容的曲解和斷章取義 頻頻出現(xiàn) , 有時會誤導 學生和教師。 習題冊類圖書亦是如此。 皆因升學、 經濟利益等功利性使然 , 此類圖書的 出版在近幾 年 大有泛濫之勢 , 其中有一部分與 一定的英美 文學教 材銜接 , 很大一部分直接 與升學考試 配套 , 方向性 很強 , 形式較為單一 , 且內 容的重復率 相當高 , 不 會給讀者太多發(fā)散性的思維空間 。 但 因此類出版 物 功利性強 , 社會需求量大 , 會給出 版社帶來可 觀的 經濟效益 , 所以大有蓬勃發(fā)展之 勢 , 這應該 成為出 版管理部門所慎重考慮的一個問題 。
附錄方面 , 英美
教材一般都附有供人進一步閱讀 和參考的 書目 ( 非 本書編寫時的參考書目 ) 和與該書內容有關的網址 , 所幸這一點逐漸被中國編著者所采納 。
二 、 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編寫的改進建議
1. 從具體文學史簡介及文 本分析走向 文學理論
的實際應用 , 建立配套教材結構 , 滲透比較文學 改變原有的 單一的 “文學 史” 或 “文學選 讀” 的 “ 經典 ” 模 式 , 借鑒國外 英 美 文 學 教 材 的 經 驗 , 在教材中把文學史與文 論結合起來 , 用文學理 論來 引導教學和學習 。 這種模式不追 求多種文學 理論全 面的宏大建構 , 但會幫助讀者建立一定的理論體系 , 增強讀者的文學評價欣賞能力 。 或 者 , 采取配套 教 材結構模式 , 編寫相對應的文學 史 、 文學選讀 和配 套的文學理論等系列叢書, 互為補充, 互為參考, 也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 文學沒有國 界 , 文學教材 編寫也可以 嘗試打破 國界, 以文類為綱, 將小說、 詩歌、 散文、 戲劇、 傳記等不同種類 、 不同 時期 、 不同國 別的作品 放在 一起進行比較 , 凸顯相互間的差 異和影響 , 有 助于
45
出版發(fā)行研究
2013 年第 10 期 cbfx001@163.com
幫助讀者掌握更加全景式的文學知識和概念 。 陳規(guī) , 按照由 當代 — 近代 — 古代的順 序來重新整 理 教材內容 , 因為時間的久遠和社 會的巨大變 遷可能 會使教材與讀者之間產生 斷層 , 從而影 響理解 , 況 且現(xiàn)在的文學批評界也把 研究重心 更多地放置 在當 代文學上 。 誠然 , 這種 文學教材體 例安排可 能會造 成 “ 由難入簡 ”, 割裂歷史和發(fā)展規(guī)律 , 其科學性還 有待商榷 。 目錄方面 , 可 以效仿一些 國外英美文 學教材的 模式 , 采用作者 、 年代 、 文類 、 批評方法等 多目錄 形式使其更接近計算機的搜 索引擎 , 讀 者能夠從多 個關鍵詞 、 多種角度審視教材內容或查找資料 。 正文后面提供的參考書目應該避免簡單列舉, 而是附帶簡單的介紹 , 使 學習者參照 時多一些引 導 性 , 做到有的放矢 。
2. 增加符合潮流的新元素和非文學性作品欣賞
在未來的教 材出版中應 當推陳出新 , 加大引進 和譯介的力度 , 介紹更多展現(xiàn)英美文 學最新發(fā)展 趨 勢的書籍 , 給教材注入更多的時 代元素 , 如近 年獲 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作品 , 讓 學生感覺 到學的 不都是一些已經作古的歷史 人物 , 還有很 多生活在 當代并活躍于我們中間的作家 , 這一 點尤其應該 在 統(tǒng)領世界當代文學潮流的美國文學教材中有所體現(xiàn) 。 非文學性作 品如雜志 、 電 影等大眾媒 體資料雖 然遠遠稱不上是嚴肅文學 , 但由于這 些資料有效 地 利用了現(xiàn)代化手段 , 與時代和讀者的距離更加接近 , 因此普及性更廣 , 滲透性更強 , 更能激起 學生的時 代共鳴感 , 也更能體現(xiàn)時代 特征 。 將之納 入當代文 學的范疇將極大地豐富文學的種類 和范疇 , 真正 做 到與時俱進 。
5. 嚴格限制教材編寫人的 層次和形式 , 防止濫
竽充數 要防止我國 英美文學教 材良莠不齊 , 必須從根 源做起 , 規(guī)范國家的職稱評定體系 , 約束教師行為 , 嚴格限制教材編寫人員的層次水平, 同時給讀者、 學生以正確的心理疏導 , 使其形 成正確的讀 書 、 學 習觀念 。 出版社亦當嚴格把關 , 防 止濫竽充數 者攪 亂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的出版秩序 。
3. 減少導向性和灌輸性 , 放開思維空間
英美文學教 材取材于西 方 , 與我們有 著巨大的 文化歷史差異 , 加之語言方面的界限 , 大部分學生 并沒有能力去真正理解英語的語 言美 , 更不用 說其 跨文化方面的深層次的文化內 涵 。 因此 , 要 培養(yǎng)學 生從文化和文學理論入手 , 首 先在教材中 介紹西方 的各種文學思潮和文化傳統(tǒng) , 加上基 本文學理論 的 常識 , 再輔以文學史和作家作品 的介紹 ( 但這 部分 應略 )。 而對于作品選讀 , “ 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 養(yǎng)學生閱讀 、 欣賞 、 理解英文原 著的能力 ” [3], 教 材 應列舉文學評論界各種批評和贊 譽的聲音 , 甚至不 置可否 , 給學生留下更多的空 間去自己審 視 、 體驗 和評價選讀文本, 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畢竟 “ 一千個人讀 《 哈姆雷特 》, 就會 有一千個 《 哈 姆雷 特 》”。 “ 文學 ” 是什么 ? 沒有 人能對 “ 文 學 ” 下一 個嚴謹而完整的定義 , 對 “ 文學 ” 界定具有不 可能 性與無限可能性 , 因此 , 也不應 用所謂 “ 放之 四海 而皆準 ” 的評價方法去禁錮文 學 , 這樣的方 法是不 存在的 。
三、 結
語
近年來 , 英美文學教材的編寫和出版碩果累累 , 但全力推動體例嚴謹 、 質 量高 、 可操作 性強 、 內容 豐富準確的教材的出版發(fā) 行 , 對于推 動中國的教 育 改革 , 提高全民族的文學素質仍具有重要意義 。
參考文獻
[1] 韋勒克 , 沃倫 . 文學理論 [M] . 劉象愚等譯 . 北京 : 三
聯(lián)書店 , 1984.
[2] 胡 亞 敏 . 英 美 文 學 理 論 教 材 研 究 [J] . 中 國 大 學 教 學 , 2006 (1) : 63 [3] 高 等 學 校 外 語 專 業(yè) 教 學 指 導 委 員 會 英 語 組 . 高 等 學 校
英 語 專 業(yè) 英 語 教 學 大 綱 [M] . 上 海 : 上 海 外 語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0.
4. 編排順序可以創(chuàng)新 , 彰顯個性化 、 科學性
傳統(tǒng)的文學 書籍基本上 都是按照時 間上的 “ 由 古至今 ” 順序排列 , 但編者 是否可以考 慮打破這種 ( 作者 單位 : 哈爾濱 師范 大 學 西 語 學 院 )
46
本文關鍵詞:國內英美文學教材編寫的弊病及改進建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28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3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