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的真實”與非東方主義敘事——翁達杰《世代相傳》的主題辨析
本文關鍵詞:“虛構的真實”與非東方主義敘事——翁達杰《世代相傳》的主題辨析
更多相關文章: 翁達杰 《世代相傳》 虛構 歷史敘述 東方形象 非東方主義
【摘要】:由于運用想象、夸張等虛構性敘事手法加工家族歷史,加拿大斯里蘭卡裔流散作家邁克爾·翁達杰的小說《世代相傳》被很多評論家指責具有濃厚的東方主義色彩。本文通過分析其創(chuàng)作背景的復雜性和敘事策略的豐富性,對東方主義者與翁達杰在虛構動機與敘述本質、虛構痕跡與作者權威意識以及塑造的東方形象與作者立場等方面進行比較后認為,翁達杰的小說具有"虛構的真實性",屬于非東方主義敘事。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流散語境中的后殖民批判與主體建構:邁克爾·翁達杰小說研究”(10YJC752024)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當代加拿大亞裔英語小說研究”(SWU1409178)
【分類號】:I711.074
【正文快照】: 在當下世界文壇上活躍著一大批流散作家,邁克爾·翁達杰(Michael Ondaatje)是這個群體中的重要一員。翁達杰1943年出生于斯里蘭卡一個殖民后裔家庭,有印度、荷蘭和英國等多國血統(tǒng),十一歲去英國生活,十九歲到加拿大學習文學,此后定居多倫多。翁達杰1982年出版的《世代相傳》(Ru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慧;;安貝托·艾柯的小說敘事策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2 陳兵;牛振宇;;《金銀島》:西方人的“東方幻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錢雯;;文化詩學:理論、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江守義;;敘事批評的發(fā)生與發(fā)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邵萍萍;廖小云;;淺析《化身博士》的敘事技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康利榮;;他鄉(xiāng)的名分,故鄉(xiāng)的誤讀——淺談譚恩美的《喜福會》中的“東方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7 吳勝利;;《厄舍古屋的倒塌》敘述者之主題功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8 任媛媛;;淺析空間敘事理論及其在《河灣》中的體現(xiàn)[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9 楊世海;;當代語境下的敘事學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張俏;;在生命的斷裂中尋找認同——簡評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可;;校長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的方法論探索:社會化路徑[A];教育領導研究(第一輯)[C];2009年
2 李春青;;文學的與歷史的:對兩種敘事方式之關系的思考[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3 楊倩倩;;掀開毛姆的“彩色面紗”——《彩色的面紗》的東方主義解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謝勤亮;;影像與歷史——“影視史學”及其實踐與試驗[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程光煒;;當代中國文學中主體形象的變遷[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6 顏水生;;歷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說“種的退化”主題新解[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胡大平;;馬克思最初遭遇生產(chǎn)力問題的語境、理論邏輯和意義——兼論馬克思文本解讀的若干原則[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8 周建漳;;試論歷史存在的故事性[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9 周建漳;;真理成立的邏輯前提及其他[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鄭慧如;;詩現(xiàn)實的當代性[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曉紅;喬治·艾略特小說的心理描寫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呂敏宏;手中放飛的風箏[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大川;約翰·理查德·格林《英國人民簡史》史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吳津;敘事方式對于人格發(fā)展的作用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報》中的性別與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進;時空交錯下的別樣言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鄭宇;后現(xiàn)代史學對傳統(tǒng)史學的挑戰(zhàn)與反思[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平焰;美國華裔生存狀態(tài)的多維度透視[D];湘潭大學;2010年
4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說的敘事藝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云菁;空間寓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詹秀偉;對托馬斯·品欽《葡萄園》的新歷史主義解讀[D];蘭州大學;2010年
7 梁昱;從“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兒》[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祝永慧;《冠軍早餐》的后現(xiàn)代敘事藝術[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娜;從敘事學角度看記錄片字幕的翻譯[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10 段波波;歷史與女性的糅合[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愛德華·薩伊德;;《東方主義》新版序[J];書城;2003年10期
2 應雁;新東方主義中的“真實”聲音——論哈金的作品[J];外國文學評論;2004年01期
3 譚杰;;一本東方主義的啟蒙教科書——解讀薩義德的《東方主義》[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年03期
4 張奕;;《靈感女孩》中的“東方主義”[J];天府新論;2007年S1期
5 周穎菁;;從“自我東方主義”的迷失到反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6 羌春燕;;不完全的解構:《蝴蝶君》與東方主義[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孔瑞;;是“巫婆”,還是“勇者“”智者”?——反思《靈感女孩》中的“東方主義”[J];名作欣賞;2010年15期
8 寧樂;;東方主義文本在《瘦下去》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徐薇;;東方主義的解構——論《蝴蝶君》的文化內(nèi)涵[J];宜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邱食存;;美國東方主義——華美文學之縛(英文)[J];海外英語;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寧;;“東方主義”與“西方主義”:對話還是對峙?[A];東方叢刊(1995年第3輯 總第十三輯)[C];1995年
2 張興成;;他者與文化身份書寫:從東方主義到“東方人的東方主義”[A];東方叢刊(2001年第1輯 總第三十五輯)[C];2001年
3 李清;;《唐納德·杜克》中對東方主義的抵抗[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黃川;;亞瑟·亨·史密斯與東方主義[A];東方叢刊(2002年第3輯 總第四十一輯)[C];2002年
5 劉智歡;;論《女勇士》中的東方主義[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陳瑛;;“東方主義”與“西方”話語權力——對薩義德“東方主義”的反思[A];東方叢刊(2004年第3輯 總第四十九輯)[C];2004年
7 衛(wèi)景宜;;美國早期華人英語寫作與“反話語”[A];東方叢刊(2002年第2輯 總第四十輯)[C];2002年
8 郭躍華;;《蝴蝶君》中的霸權主義意識形態(tài)[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金璐;;不完全的解構:黃哲倫《蝴蝶君》中的文化誤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松濤;黃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捷;用一種東方主義反對另一種東方主義[N];東方早報;2010年
2 孟祥路;水電環(huán)境論之“東方主義”[N];中國能源報;2010年
3 思郁 書評人;東方主義的理論困境[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4 劉偉杰;人居文化與商業(yè)價值的有機融合[N];中國建設報;2006年
5 祝勇;“另外”一個中國[N];中華讀書報;2011年
6 趙稀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英美文學研究的后殖民顛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姜玉琴 喬國強;葛浩文的“東方主義”文學翻譯觀[N];文學報;2014年
8 張劍;龐德與中國:“東方主義”和民族身份的建構[N];中華讀書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陸昀;業(yè)界呼吁反思城市無風格[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10 曾任華新國際集團總裁,,兼上海實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現(xiàn)任青島海爾地產(chǎn)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 盧鏗;中國建筑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氣[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于秀娟;反東方主義面具后的東方主義[D];南開大學;2009年
2 劉惠玲;話語維度下的賽義德東方主義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佳寒;“東方主義”的濫觴:希臘古典史家作品中的“他者”形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少娣;跨文化視角下的林語堂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楠;哈金筆下東方主義話語的呈現(xiàn)[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2 王楊;哈金《等待》中的東方主義建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3 董靜怡;論歐美新移民女作家書寫的“自我東方主義”現(xiàn)象[D];廈門大學;2008年
4 楊雪;東方主義在《中國佬》中的彰顯與消解[D];山東大學;2010年
5 張欣;從“土生族”的東方主義到“新移民”的反東方主義[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1年
6 徐婧;東方主義觀照下現(xiàn)代英美文本中的中國形象[D];西北大學;2009年
7 張慧慧;后殖民語境下《磚巷》的東方主義傾向[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陳景行;反東方主義:后殖民社會中的女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左燕;權力與話語[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周亞萍;反思美國東方主義[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42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242909.html